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骨桡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骨桡背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骨桡背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背逆行筋膜瓣结合神经、血管、肌腱转位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伴有软组织缺损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均为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离断平面:掌骨水平1例,指关节水平3例,近节指骨5例,指骨间关节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3.0 h,平均1.5 h。软组织缺损3.0 cm×1.0 cm~2.5 cm×0.8 cm,均应用神经、肌腱、血管一期移位再植,软组织缺损应用拇指桡背逆行筋膜瓣进行修复。术后患者门诊随访4例,电话随访6例。结果10例再植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肿胀瘀血,远端有张力性水疱,结痂换药后成活。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4个月。再植指皮瓣血运良好,拇指活动可,全部患者均恢复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8例,良1例,可1例。结论应用拇指桡背逆行筋膜瓣结合神经、血管、肌腱转位的方法治疗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可以有效地保留拇指的长度和功能。

  • 标签: 断指再植 筋膜瓣 拇指离断伤 旋转撕脱伤
  • 简介:目的报道应用拇指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拇指指端缺损24例,采用拇指尺背拇指桡背皮瓣逆行转移覆盖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月,感觉恢复S46例、S318例,外形、功能满意。结论拇指皮瓣是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拇指 修复
  • 简介:拇指挫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其中以尺副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多以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为主,日后多出现指关节稳定性差,用拇、食指夹物时拇指偏向桡,夹力减弱。陈旧性病例可发生拇指掌骨头向尺半脱位,并发疼痛。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拇指挫伤患者15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 拇指掌指关 手术治疗 关节稳定性 拇指挫伤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前臂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神经的第一背动脉尺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对收治的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携带神经的第一背动脉尺支皮瓣修复,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5 cm~2.5 cm×3.5 cm,皮瓣供区应用第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穿支皮瓣修复。结果术后2例第一背动脉尺支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其余5例皮瓣及修复供区的SDMA穿支皮瓣存活良好。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第一背动脉尺支皮瓣无臃肿,色泽、质地与拇指相似,拇指外形美观。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功能:优4例,良3例。皮瓣感觉恢复达S2~S4,3例存在异位感觉定位现象。第一背动脉尺支皮瓣供区外形满意,存在保护性感觉,示指活动不受限,背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携带神经的第一背动脉尺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术后外形美观,可重建受区感觉功能,是基层医院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第二掌背动脉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示指近节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以示指近节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10例拇指末节缺损,其中男8例,女2例,左手4例,右手6例,年龄27~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机器压砸8例,绳索勒断2例,缺损程度在I°~II°,其中3例为再植后坏死。10例均为择期手术,手术距受伤时间3~5 d,平均3.8 d,均采用以示指近节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术后门诊随访。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2-PD为6~8(平均7)mm,移植髂骨均未见明显吸收。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TAM)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结论以示指近节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切取供区损伤小,修复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 双叶皮瓣 拇指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拇指尺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拇指尺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8例19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平均12个月,外形、功能、感觉均较满意。结论拇指尺背逆行岛状皮瓣血管恒定,可重建指端感觉,不牺牲主干血管,供区可直接缝合,适合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指端缺损: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骨颈尺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8年9月,我们采用保留桡神经浅支的第一骨颈尺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2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6.2 cm×3.7 cm~2.8 cm×2.2 cm。结果2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功能及外观效果满意,两点分辨觉为4~11 mm,平均7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4例。结论第一骨颈尺穿支皮瓣转移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及指端感觉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资料。设计切取同指近节背岛状皮瓣,术中将供应皮瓣血运的穿支血管近端的指动脉切断结扎,以指动脉为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以9-0无创缝合线将皮瓣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随访受区皮瓣、供区植皮存活情况,及修复指腹外观、感觉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均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男39例,女29例;年龄18~63岁,平均35.8岁。术中切取近节背岛状皮瓣大小为2.0 cm×3.0 cm~3.1 cm×4.2 cm。术后全部皮瓣及供区植皮均存活,创面一期愈合。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为4~11 mm。结论采用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能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手损伤 拇指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指固有动脉 拇指指腹缺损
  • 简介:拇指指腹缺损是常见的手外科损伤,常用皮瓣修复,如示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中环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带蒂皮瓣及游离趾腹皮瓣等,但各种皮瓣均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笔者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了拇指指腹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拇指指腹缺损 吻合神经 背侧 指动脉岛状皮瓣 筋膜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拇指桡背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传统桡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指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患者15例为观察组,另抽取2018年5月前采用传统拇指桡背皮瓣修复患者21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皮瓣早期瘀紫率、创面愈合时间、两点辨别觉、皮瓣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 d内,观察组1例皮瓣出现稍瘀紫,对照组5例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瘀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关节总活动度(TAM)优良率为100%(15/15),对照组为85.7%(15/21),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均拉拢缝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4.42±3.35)min,少于对照组的(17.63±4.58)min,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分别为(6.23±1.35)、(8.45±1.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桡背螺旋桨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较传统皮瓣有较大的修复优势,应用价值大。

  • 标签: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桡背侧皮瓣 指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拇指皮瓣治疗拇指损伤的解剖基础,在临床上使用时的优缺点和拇指感觉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的探讨,对拇指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而为其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吻合神经 拇指背侧皮瓣 拇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固有神经背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固有动脉背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撕脱的指固有神经仅修复一。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与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指背皮瓣 手指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第二背动脉蒂皮瓣修复中指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以第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4例患者。结果随访3~6个月,14例皮瓣均成活,颜色、质地正常,但感觉较正常迟钝。结论第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能有效修复示指皮肤缺损创面。

  • 标签: 中指掌侧 第二章背动脉,带蒂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