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相关腹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呼吸内科住院抗菌相关腹泻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抗菌相关腹泻者平均年龄58.8±12.5岁;禁食21例、采用采取侵袭措施16例。稀水样、草绿色或棕黄色便41例,脓血便4例。抗生素为常规剂量,5类17个品种;应用抗生素种类平均(2.4±0.3)种、应用时间(12.6±4.1)d;静注给药38例、肌注5例、口服2例。43例通过调整抗生素、对症支持、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消失,2例患者因原发病死亡。病情程度和治疗相关,轻症患者症状改善、消失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重症患者(P<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存在抗菌相关腹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操作;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补充益生菌以预防其发生。

  • 标签: 呼吸内科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预防婴儿抗菌相关腹泻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入住儿科病房的400例婴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2013年1月-12月入住儿科病房的400例婴儿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婴儿抗菌相关腹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医生合理使用抗菌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抗菌相关腹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生合理使用抗菌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干预可降低婴儿抗菌相关腹泻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婴儿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集束化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分析抗菌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相关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期间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相关腹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重症者50例(研究组)、轻症者50例(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抗菌治疗后,对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作组间对比。结果 统计两组数据,分别为:参照组,总有效率50(100.00%)、症状改善时间(3.36±0.25)d、症状消失时间(6.24±2.96)d;研究组,总有效率36(72.00%)、症状改善时间(7.81±1.58)d、症状消失时间(16.34±4.79)d;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内科相关腹泻患者临床应用抗菌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合理用药能够缩短病症消失时间,有较高的治愈,临床具有推广意义,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相关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菌治疗呼吸内科患者50例相关腹泻对症治疗后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选择呼吸内科住院抗菌相关腹泻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4±3.3)岁。结果50例患者经确诊发现其中禁食25例、采取侵袭措施23例,稀水样、草绿色或棕黄色便1例,脓血便1例。结论病情的轻重与治疗效果存在密切关系,症状较轻者缓解时间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病情严重者。呼吸内科患者多伴有闷喘、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治疗措施主要是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抗菌在呼吸内科治疗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治疗 呼吸内科患者 50例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相关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相关腹泻患者30例,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相关腹泻抗菌,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轻症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年龄大、抗菌种类、多抗菌联合应用、治疗时间长等均与相关腹泻的发生有关。结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个体化用药、减少侵入操作、补充益生菌、鼓励早期进食、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相关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10例AD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将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分为观察组,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分为对照组,以抗菌使用情况以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来比较两组患者血钾、血钠、清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64例,观察组血钾、血钠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清蛋白水平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ADD腹泻的原因较多,应及时采取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鉴定,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还应避免抗菌的滥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制剂(妈咪爱)对于抗菌相关腹泻(AAD)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治疗的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菌同时予以妈咪爱1g口服1次/日,对照组予以同量安慰剂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病率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病率分别为5%(2例)、32.5%(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见微生物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微生物制剂对于预防婴幼儿抗菌相关腹泻作用显著,且用药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婴幼儿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预防
  • 简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作为重症病房内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预后不佳。因此,重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广大医护人员给予帮助。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抗菌药物 导管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临床应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相关。方法以2010年-2011年间我院抗菌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之间的相关。结果我院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为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替安(0.5g)和头孢硫脒位居前列。分离菌中最常见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杆菌,耐药性分别为45%、25.7%、51.7%。耐药性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最后是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结论要根据抗菌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的耐药性做到合理用药,降低滥用危害。

  • 标签: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近三年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合理应用的相关。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同时期的抗菌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应用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结果我院住院部抗菌所占的金额比例、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而耐药菌株检出率也有所降低,两者成线性关系。结论抗菌使用强度与细菌的耐药性有直接关系,经过抗菌专项整治活动,我院的抗菌使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细菌的耐药性也得到控制,未来应加强抗菌的进一步管理,促进抗菌的合理应用,抵制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2011–2014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和治疗用抗菌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11–2014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及治疗用抗菌的使用强度(AUD),并对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和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不断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美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头孢匹罗的AUD呈正相关(P〈0.0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美唑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AUD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抗菌用量存在一定相关,应合理选择抗菌,控制和延缓耐药菌的增长。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 相关性
  • 简介:本文主要对PAE、PK/PD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及常用抗菌联合用药的给药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提供参考。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药效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菌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使用抗菌类型、用药途径、不良反应部位、发生率等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有41例因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占48.80%,其次则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等。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是抗菌不合理使用方式,与抗菌不良反应呈争正相关。结论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因此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药物用药时间、药物浓度剂量及输药速度,提升抗菌使用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调查本院儿科共380份小儿腹泻患儿出院病历,统计抗菌使用率,分析各种抗菌使用情况。结果38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有336例占88.42%,未使用抗菌44例,占11.58%。共使用抗菌14种,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2种药物为头孢噻肟78人,氨苄西林/舒巴坦66人。单独用药130例,占38.69%;二联用药164例;占48.81%;>二联用药42例,占12.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说明我院全部用药基本合理,但预防用药比例过高,使用抗菌的档次偏高,应加强抗菌使用的控制,严格掌握用药原则。

  • 标签: 抗菌药物 小儿腹泻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抗菌使用不合理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方法对某院过往收治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抗菌不合理使用导致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结果因使用药物不合理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中,由于抗菌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高达60例占60%,且因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有31例,占其中的51.7%,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是17例,占其中比例为28.3%。100例患者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是皮肤和软组织,有45例,占45%;其次是消化系统,有32例,占32%,其他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在内的其余部位所占比例合计23例,仅占23%。经过相关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液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等,都和不良反应相关较大(P<0.05)。结论抗菌的不合理使用仍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因,应加强抗菌的合理、规范使用,有效控制不良反应产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主要致病菌耐药率与抗菌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2-2013年度抗菌使用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对同期延后三个月的细菌分离及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二者相关。结果2012-2013年度抗菌DDDs类别排名前三的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名称排名前三的为五水头孢唑林、氨曲南、罗红霉素。送检标本中革兰阳性菌占26.2%,革兰阴性菌占73.8%。大多数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的DDDs呈正相关。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的用药频度有关,提示规范临床应用抗菌可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 标签: 抗菌药 用药频度 耐药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类药物的用药安全和其发生的副作用的原因以及对应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我们医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之间收治的1000例患者进行回顾的分析,对患者在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头孢替唑、头孢噻圬、头孢西丁以后,出现的一些副作用进行观察,观察与患者的不同性别和用药年龄以及护理差错等的相关。结果对患者在使用这些不同头孢类药物以后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发现他们的发生率没有很大的差别,1000例患者的过敏史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在98例过敏史患者中,有58例患者(59.2%)有青霉素的过敏史,在整个用药患者中,占到了5.8%,这说明,青霉素类药物可能是一个主要的过敏原。这些有过敏史阳性患者,在服药以后,患者的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反应和总副作用与没有过敏史的患者相比较,前者要高,但是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患者出现的副作用和护理差错相关上,输液的速度较快也会造成副作用,其中就有3例;护理差错导致副作用6例(42.9%)。结论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护理人员要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对药理要完全熟悉,对药物的别名以及用途和用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要能够熟练掌握。要让患者安全用药,主动用药。使得头孢类抗菌产生副作用的几率降低,把药物的有效提高,这样就可以让患者提早康复出院。

  • 标签: 头孢类 副作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耐药性与抗菌使用强度的相关进行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耐药株菌进行调查,并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头孢曲松的DDDS为5125.6,革兰阴性菌r值为71.5;红霉素的DDDS为5156.4,革兰阴性菌r值为78.9;环丙沙星的DDDS为3536.9,革兰阴性菌r值为59.6,DDDS越高,r值越高。结论抗菌的使用强度与细菌耐药性成正相关抗菌使用强度越高,株菌耐药性越高。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