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咸宁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方法对从市郊区用鼠笼捕获的38只褐家鼠,用0.005%杀鼠灵毒饵进行胃毒实验,连续喂食毒饵6天,观察记录毒饵消耗量及开始死亡时间;结果60.53%的鼠在食毒3-4天后出现中毒症状,并开始出现死亡,到食毒后的第9天,实验鼠全部死亡。死亡高峰在食毒后的第5-7天,半数致死量为18.0mg/kg;结论目前咸宁市褐家鼠对杀鼠灵尚未产生抗药

  • 标签: 褐家鼠杀鼠灵抗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泰安市城区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状况,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的抗药。结果岱岳区和泰山区家蝇对敌敌畏均已产生最高抗,L%分别为0.9009和0.4849μg/只;对高效氯氰菊酯均已产生高抗,LD50分别为0.0968和0.0858μg/只;岱岳区家蝇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LD50为0.0085wg/只;泰山区则为最高抗,LD50为0.0268μg/只。结论泰安市城区家蝇对3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建议科学合理地选用杀虫剂,积极提倡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把蝇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 标签: 家蝇 抗药性 杀虫剂
  • 简介:目的了解洛阳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Ⅲ龄末Ⅳ龄初幼虫对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淡色库蚊对双硫磷、仲丁威、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45、6.29、4.46、16.01和51.76。结论洛阳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抗药,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和减缓抗药的产生。

  • 标签: 淡色库蚊 抗药性 防治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青岛市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现状,为合理选用杀虫剂,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与敏感品系比较,淡色库蚊幼虫对残杀威和敌敌畏抗性为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的抗药为中等水平,对氯氰菊酯呈高抗性。结论青岛市淡色库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应采取适当措施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的产生和发展。

  • 标签: 杀虫剂 淡色库蚊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且日益严重的临床难题。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细菌药性快速产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中国,住院患者总费用的50%以上是抗菌药物的费用,而国外最多才达到30%,最少才达到15%。因此,我们必须控制细菌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遏制抗生素耐药性。本文首先阐述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其次,深入地分析了抗菌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药性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耐药范围越来越广,临床上关于细菌的培养方式对细菌药性的变化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对临床上指导用药物治疗耐药性细菌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细菌药性的前后变化,以了解混合培养对细菌药性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混合培养对细菌药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还结合其他研究,对细菌药性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混合培养 细菌耐药性 质粒传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丹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致病菌的菌株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微量生化管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根据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9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5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39株。结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检测耐药率增高,临床需加强细菌耐性检测。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畜牧业生产、水产养殖,在产生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等诸多问题,产生直接和间接危害,因此加强细菌药性的研究显得必要而紧迫。

  • 标签: 细菌 耐药 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院内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分离的5000株致病菌,采用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5000株细菌中,其中真菌774株,占(15.48)、革兰氏阳性球菌899株(17.98%)、革兰氏阴性杆菌3327株,占(66.54%);革兰氏阴性菌中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革兰氏阳性菌中耐药率低的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结论掌握细菌药性的动态,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肝胆术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术后常见感染性标本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肝胆术后感染性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最突出的是肠球菌,包括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3%)。结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肝胆术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优选抗生素;而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可作为革兰阳性球菌的优选抗生素。

  • 标签: 病原菌 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血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立即采集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同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挑取纯培养菌落进行菌种鉴定,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株细菌中,主要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ECO);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肺炎克雷伯菌(KPN)、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SAU和CNS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1.4%~85.7%之间,CN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ECO对哌拉西林、头孢噻亏、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77.8%。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密切关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死率,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分布1 耐药率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耐药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依照感染部位,病原菌及治疗药物的顺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克雷伯菌占69%。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占67%。磷霉素对克雷伯菌耐药率56%,大肠埃希菌耐药率50%以上的药物有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美洛西林等。结论应该重视细菌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细菌药性的传播。

  • 标签: 耐药性 抗感染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药性进行分析,对细菌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到2012年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药性进行分析,并对细菌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三年以来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使用一直处于第一位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而多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就是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细菌耐药率与部分抗菌药物的药物使用频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抗菌药物管理必须要做到多方并举,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从而促进细菌药性发生的减少,最终可以明显的促进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耐药性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5538株,标本来源前3位依次为:尿液(35.63%,1973株),呼吸道(32.38%,1793株),伤口分泌物、引流液及脓液(10.88%,603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41%,2736株)、肺炎克雷伯菌(25.30%,1401株)、阴沟肠杆菌(6.37%,353株)、奇异变形杆菌(4.24%,235株)和沙门菌属(4.17%,231株)。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0%。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和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P〈0.05)。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离自尿和呼吸道标本;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株,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药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12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2156株非重复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735株,占34.1%(735/2156),革兰阴性菌1421株,占65.9%(1421/215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离菌株的第一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23.1%和85.5%,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第1位(占28%),肺炎克雷伯菌位居第2位。厄他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37.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头孢替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大于95%,并呈现多重耐药,对其他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下,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和6.8%。结论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用药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重肺部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于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治愈率的提升。方法对22009012年31月到22012014年51月6180335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分离的3455297株菌株利用纸片扩散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以及细菌培养。结果在6202358例患者当中有989106例患者属于多重肺部感染,达到了近%5016.1%的比例。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念珠菌属于病原菌中的前四位。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常见的多重肺部感染病原菌,感染病例中占有多数的是65岁以上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呼吸科患者。

  • 标签: 多重肺部感染 菌群分布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药性防控管理机制与策略。方法分析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滥用成因及其防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或缺陷。结果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药性泛滥与多种因素相关,诸如抗菌药物管理缺乏整体管理机制,产、销、用各环节自成体系;各种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而缺乏使用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药养医”迎合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论以细菌药性消长规律为依据构建同步循环用药模式,建立抗菌药物生产、使用和细菌药性防控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计划生产替代市场调节、配送管理替代竞争销售,从生产源头节制临床使用,保障“同步循环用药”的有效实施,可望使抗菌药物的使用纳入良性循环,有效节制细菌药性泛滥。

  • 标签: 抗菌药物 策略 耐药性 防控 同步循环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患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痰液标本,对细菌进行分类,并通过药敏试验研究其耐药性。结果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都较少见。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也比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拉定耐药性较高。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病种,其多数为院内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少见,了解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更好选择抗菌药物指导治疗,降低院内感染,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呼吸内科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