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74.19%比较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可改善心室心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塞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联合凝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月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6)d、(37.1±7.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实施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较佳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联合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脑梗塞患者围手术期栓和治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病历,分析1例脑梗塞合并肛周脓肿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探讨围手术期如何进行栓和治疗。结果根据患者使用栓药物的出血风险为“低度出血”和停药所致的血栓栓塞风险为“较高风险”,权衡利大于弊,应继续使用栓药抗血栓治疗。根据“接受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类别”进行分类,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低,可不予临时替代性的凝方法进行治疗。结论围手术期栓和治疗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和预测,体现个体化治疗,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脑梗塞 围手术期 抗栓 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源性脑梗患者共70例,依据患者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性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患者在显效例数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时,可以采用联合凝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预后质量,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当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联合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单独血小板治疗与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心源性脑梗塞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38例(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22例(单独治疗组),观察8周后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达44.73%,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单独抗血小板 联合抗凝 心源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将联合治疗用于心源性脑梗塞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3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组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n=47)与参照组(n=46),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低(P<0.05),BI指数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6%,与参照组69.57%相比,相对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6.38%,与参照组19.5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而言,实施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积极控制病情,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联合抗凝 心源性脑梗塞 拜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组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当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联合抗凝 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当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联合抗凝 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经用蝮蛇栓酶治疗梗塞,观察治疗前后全部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人血液粘度指标均有下降或恢复到接近正常(P<0.05或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由治疗前的21.25±1.14降至12.85±1.06P<0.01),说明蝮蛇栓酶具有良好的凝、解聚、去纤和降粘的作用。

  • 标签: 脑梗塞 纤溶疗法 精制蝮蛇抗栓酶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8月 ~2017年 5月我院收治的 70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4.3%)明显高于对照组( 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联合治疗心源性脑梗塞,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联合抗凝 心源性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凝血功能、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卒中量表评分(NIHSS)较低,凝血功能各指标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凝能够有效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卒中评分,同时安全性可靠。

  • 标签: 联合抗凝 心源性脑梗塞 NIHSS评分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房颤、脑梗塞、脑出血这四者的关系以及凝药物的选择 。方法:通过 1例心肌梗死并发房颤伴脑梗 塞患者 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该患者凝药物的选择以及脑出血转化后停用凝药物后续治疗 方法。结果:本例患者在选用 新型口服凝药利伐沙班片进行 治疗,出血转化后停用凝药,相关文献建议 7~8 周内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后恢复治疗可使患者更好的获益。 结论:华法林相关脑出血较新型口服凝药相关的出血严重且新型口服凝药所致脑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华法林。

  • 标签: 心肌梗死 房颤 脑梗塞 脑出血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用奥扎格雷结合活血栓汤治疗效果。方法 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0例,将使用奥扎格雷结合活血栓汤治疗的30例作为结合组,将使用奥扎格雷治疗的30例作为单一组,对比结合组和单一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效果结合组比单一组好,P

  • 标签: [] 脑梗塞 奥扎格雷 活血抗栓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血小板治疗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其中给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小板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0.63%),对照组(7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8.21±1.3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15.26±3.54),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38%),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血小板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这种方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西药抗血小板 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小板药治疗的效果、血小板参数及后遗症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神经科60例脑梗塞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30,单独用血小板药)和联合组(n=30,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小板药),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后遗症发生率、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黏附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小板药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血小板参数,减少后遗症。

  • 标签: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 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参数 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