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不同时期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至2020年我科共收治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9例,予手术治疗,随访统计手术疗效,并对不同时间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手术越早,疗效越好,需要的手术次数越少,手术方式越简单;患儿年龄越小恢复越好。结论儿童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越早介入,对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越好,所需手术次数越少,并且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儿童 前臂 缺血性肌挛缩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前臂尺桡骨骨折使用改良夹板外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治疗的前臂尺桡骨骨折4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开始于2020年1月,分析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外敷加改良夹板组与改良夹板组,外敷加改良夹板组使用改良夹板外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改良夹板组采取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外敷加改良夹板组和改良夹板组治疗效果情况,外敷加改良夹板组治疗优良率是91.66%,改良夹板组是66.66%;外敷加改良夹板组并发症率是8.33%,改良夹板组是29.16%,(x2=11.671,p=0.018),结果有差异。(2)外敷加改良夹板组和改良夹板组治疗时间情况,外敷加改良夹板组消肿时间是5.38±0.67(d),改良夹板组是9.25±1.14(d);外敷加改良夹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是68.35±7.22(d),改良夹板组是89.40±9.47(d),(t=4.280,p=0.022),结果有差异。(3)外敷加改良夹板组和改良夹板组治疗后疼痛情况分析,外敷加改良夹板组VAS是2.36±0.45(分),改良夹板组是4.72±0.83(分),(t=3.479,p=0.036),结果有差异。(4)外敷加改良夹板组和改良夹板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外敷加改良夹板组SF-36是86.35±9.71(分),改良夹板组SF-36是76.05±8.52(分),(t=4.861,p=0.022),结果有差异。结论:前臂尺桡骨骨折采取改良夹板外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前臂尺桡骨骨折 改良夹板 中药外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17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外科一区收治1例左前臂及腕掌部毁损伤、第3~5指离断伤幼儿。手术一期行前臂及腕掌部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加腹部皮瓣修复术加第3~5指寄养再植术;二期行腹部皮瓣断蒂;三期行寄养手指回植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足部供区;四期行手指功能重建及足部皮瓣显微削薄术。术后4年随访,第3~5指与拇指可完成抓捏、对掌功能,轻度活动受限,足部皮瓣无明显臃肿,感觉恢复至S3,走路、跑步不受影响。

  • 标签: 断指 寄养再植 毁损伤 小儿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臂屈肌起点下移治疗缺血性肌挛缩手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们共诊治10例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手畸形患者,通过前臂屈肌起点下移,肌肉、肌腱及神经粘连松解,恢复或改善功能。术后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腕、手部屈曲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矫正,获得了良好的功能效果。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平伸位或背伸时,所有指关节均可主动伸直或接近伸直,屈伸肌力达到M4+。手指抓捏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可满足日常生活和基本工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通过前臂屈肌起点下移治疗轻、中型缺血性肌挛缩手畸形,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术后疗效较满意。

  • 标签: 缺血性肌挛缩 前臂 屈肌下移 手功能重建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高频超声对于前臂动脉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意义和效果。方法:有针对性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接收的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一共有60例,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评价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评价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评价护理精准率和错误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进行护理和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模式,这样可以更精准有效地评价患者血管动力学情况,科学精准地评价内瘘血管的具体指标和参数,然后以相对应评价结果为基础进行更有效的治疗干预,这样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改善症状。所以高频超声诊断模式有良好的临床评价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 评价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迭,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在工业生产中,科学技术也推动着大型机械设备不断的进行工艺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扩大了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快了我国21世纪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将介绍斗轮堆取料机,其作为大型成套设备,在干散货堆场的取料和堆料过程中,保障了工作效率。常应用于船舶码头、矿场和发电厂等有散料堆的地方。随着斗轮堆取料机工艺的改进,在工业生产中的用处越来越多,斗轮堆取料机也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不断发展。传统的斗轮堆取料机存在受力缺陷、前臂架容易变形、取料振动幅度大的问题,为了提升工作质量、保障作业的顺利,本文将重点分析斗轮堆取料机前臂架结构受力特点,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与设计。

  • 标签: 大型机械设备 斗轮堆取料机 问题缺陷 工艺改进 结构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8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2月到202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治疗,试验组接受FVP治疗,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Ⅰ期愈合率、手指功能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Ⅰ期愈合率、手指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8月起筛选病例样本,至2022年1月得到78例,均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其干预方法的不同加以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联合功能康复器,各39例,针对两组在训练前后肌张力情况加以分析并以成熟量表对其功能改善情况加以对比。结果:就肌张力而言,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干预后的As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手功能恢复情况而言,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后的Brunnstrom、Fugl-Meyer及Carr-shepher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康复器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手部肌张力与精细动作能力、运动与感觉功能均有重要意义,应当在康复训练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手功能康复器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手功能康复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是包括美术的艺术学科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1 美术学科具有天然的人文性质,决定了美术学科在具体的知识讲授过程中较容易涉及其他学科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 标签: 艺术手账 学科融科 内驱力 美术日记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生活工作的环境有了更高的期望,为了构建更幸福美好的家园而不断努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必要趋势,也是人们的美好期许。它不仅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在极多的恶劣环境下代替人工,代替人工去完成繁重、重复的单调工作,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在许多工业生产当中,单点重复繁重的生产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许多工业的生产特性,而往往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伴随着高温、粉尘、噪声、具有放射性或者有害人体身心健康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机器人或者自动化结构去代替人们工作就更有优势,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 标签: 液压系统 四自由度 圆柱坐标式机械手 锻机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使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参照组行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组行腹股沟皮瓣,对比两组的成功率和感染率。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成活率低于治疗组,感染率高于治疗组,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 应用皮瓣修复,对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率,提高存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皮瓣修复治疗 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8年6月,我们对5例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障碍患者,分期采用转位示小指指浅屈肌腱重建蚓状肌功能,转位尺侧腕伸肌腱联合掌长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屈伸及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转位分期重建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手内肌功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再植术 治疗结果 腱转移术 蚓状肌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散状体外冲击波对儿童前臂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超声引导下接受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前臂骨折延迟愈合患儿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9.44±3.75)岁(范围3~15岁);均为闭合性前臂骨折,其中尺骨13例、桡骨5例;初次治疗方式:髓内钉固定8例,克氏针固定4例,钢板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2例,保守治疗2例;骨折不愈合分型:肥大型14例,萎缩型4例;病程为4.0(3.0,6.0)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拍摄患侧前臂正侧位X线片。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和Fernandez-Esteve X线评价骨痂等级标准评价愈合情况。结果患儿均完成治疗并获得6个月随访。以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为骨性愈合标准,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11例,愈合率为61.11%(11/18)。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Lane-Sandhu X线评分分别为3.0(1.0,4.0)分、6.0(4.0,8.0)分、10.0(5.0,12.0)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rnandez-Esteve X线评价骨痂等级标准评分分别为:1.0(1.0,2.0)分、3.0(2.0,4.0)分、4.0(3.0,4.0)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不同随访时间点的Lane-Sandhu X线评分与Fernandez-Esteve X线评价骨痂等级标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性别、骨折不愈合类型、冲击波治疗次数、初次固定距第一次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散状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延迟愈合,X线评分有显著提高,可作为治疗儿童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儿童 前臂 骨折 体外冲击波疗法 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前臂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一点注射对照组(C组)和两点注射改良组(T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CCS臂丛神经阻滞,C组在CCS前室进行一点注射,T组在CCS前、后室进行两点注射,2组注射药物均为1.0%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记录注射局麻药后5、10、15、20、25和30 min各支神经的阻滞效果、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注射局麻药后5~20 min时桡神经运动阻滞率、10和15 min时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感觉阻滞率、15~30 min时正中神经运动阻滞率和20~30 min时尺神经感觉及运动阻滞率升高,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缩短(P<0.05)。2组阻滞持续时间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CCS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超声检查 臂丛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前臂 肋锁
  • 简介:摘要: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成型技术已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结构优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了结构设计和材料成型技术研发的常见模式。因此,如何将云端计算、CAE有限元分析和增材制造等技术相结合,根据开发产品的特点,进行设计、测试与制造,是当前国内外工程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 标签: 产品结构,满应力设计,CAE,截面几何优化,增材制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