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共3组。另选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比较分析BNP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BNP浓度﹑LVEDD及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可以用来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是反应心衰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2月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孟旦治疗为治疗组。观察用药72小时后两组患者基本状况、B型脑利钠肽(BNP)、射血分数等,详细记录血压、心率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西孟旦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BNP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西孟旦较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BNP。

  • 标签: 左西孟旦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在慢性心衰患者中是否应常规应用仍在讨论中。几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影响血流动力学及肾素反应。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的心力衰竭患者联合阿司匹林(aspirin(ASA)),是否存在会削弱ACEI对心力衰竭的某些有益作用一直存在许多争议。从病原学来说,如何相互影响仍不确定。生理学数据表明阿司匹林不仅与ACEI相互拮抗,还可以稀释利尿剂的作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阿司匹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力衰竭的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12年12月民和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分析研究其治疗方法。结果针对性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同时并用或不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不同原因的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结论通过对不同原因的心力衰竭的诊断分析,可有效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水平。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 &beta -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孟旦治疗为治疗组。观察用药48小时后两组患者全身状况、呼吸困难、B型脑利钠肽(BNP)、射血分数等,详细记录血压、心率、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西孟旦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BNP等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西孟旦较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BNP。

  • 标签: 左西孟旦 慢性心力衰竭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4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缺钠情况,给予积极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接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显效32例,好转11例,其有效率93.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经经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改善其住院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住院期间QRs时限对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40%)或正常的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QRs波群时限。结果30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正常QRS波群时限1745例(〈120ms),QRS波群延长(≥120ms)1257例。平均随访10个月,基础QRS波群时限正常患者全因死亡率为18.8%,基础QRS波群延长患者为28.3%(nR。1.62,95%CIL38~1.88)。基础QRS波群正常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率为31.5%和35.8%,延长者则为39.0%和43.6%(朋=1.40、1.42;95%CIL25-1.60、1.18-1.72)。QRS波群时限延长与增加全因死亡率危险性相关(HR=1.25:95%C11.03~1.52),并增加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率(HR=1.21、1.28,95%CIL10~1.40、1.12~1.38)。基础Qas波群延长患者最后住院心电图QRS波群正常者仅为4.0%。结论延长的QRS波群在LVEF降低患者中十分多见,是出院后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死亡率 患病率 QRS波群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不同步与右收缩功能减低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72例心衰患者行二维应变及常规超声检蹙。测量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以SPWMD兰130ms为不同步的标准,测量收缩期三尖瓣环化移(TAPSE)等参数。并以TAPSE114mm为截值分为右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结果22例(30.56%)患者存在右收缩功能减低,46例(63.90%)患者存在窒内运动不同步。右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间的SPWMD无明显差异(P=0.658),TAPSE与SPWMD之间无明显相关(r=0.136,P=0.255)。结论心衰患者的右功能减低与室内机械运动不同步无明显相关。全面评价心功能需要同时定最分析、右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力衰竭 右心室功能 不同步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病因临床变迁,显示病因谱,为本地区该病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病因学参考。[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1987~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的方法对前十年与后十年两个时段的病因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①入选住院病例共1649例,其中前十年为646例,后十年为1003例;后十年住院病例平均年龄较前十年显著增加(68.31±13.87vs65.91±14.75,P〈0.05)。②两个时段原发病因构成比例显著不同,前十年以肺心病排在首位,后十年以冠心病排在首位。③两个时段比较,除高脂血症及脑血管疾病以外,后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贫血等共患疾病比例均显著增加;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④前后十年的诱因均以感染为主。后十年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比例呈上升趋势,与前十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组调查的二十年间,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临床防治策略应做出相应改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病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性心律失常时,通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等确定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病的关系。结果性心律失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性心律失常好发于心肌病及冠心病患者。结论性心律失常与慢性充血性心率衰竭严重程度呈正比,而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积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减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病患150例,所有病患在入院后接受冠脉的造影诊断。在58例患有室性早搏的病患中有18例进行胺碘酮治疗,25例未使用药物进行治疗,14例病患实行参松养心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在15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患中出现了性心律失常的病患人数为68例,其中有46例为短阵速,有58例为室性早搏。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如果左心室的内直径越大,那么其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在LVEF与BNP方面,出现性失常的病患与为出现性失常的病患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患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发现使用了胺碘酮进行治疗的病患和没有使用的病患进行比较后发现,在β—受体阻滞剂的数量方面,使用病患的下降数量要明显低于未使用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左心室的内直径越大,那么其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胺碘酮对心率的影响可以降低β-受体阻滞剂量的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尼丁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结果100例卡尼丁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66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100例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50例,有效3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二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LVEF心功能参数治疗前为(3603±713),治疗后为(3783±830),卡尼丁组治疗前为(3580±851),治疗后为(4260±830)。对照组6min心功能参数治疗前为(26620±11785),治疗后为(36600±11358),卡尼丁组治疗前为(23667±11767),治疗后为(44717±14529)。结论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采取卡尼丁治疗能够有效地抗心律失常、减慢心率,对于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进行明显改善,且没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左卡尼丁 难治性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6min步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在传统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衰,可发挥协同效应。方法筛选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伴有心功能Ⅱ-Ⅲ级的门诊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ACEI、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mg/次,每日2次,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50mg;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不加用倍他乐克。观察静息心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共观察1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收到较好、稳定、安全、可靠的疗效。

  • 标签: 倍他乐克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