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及大的提高患者的成活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急性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持续心电监护,明确诊断后立即给300mg阿斯匹林口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给予150万单位尿激酶溶解在100ml盐水中静滴,30分钟内滴入,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变化的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0例急性抬高性心梗死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2小时后26例患者胸痛缓解,4小时后临床判断再通23例,溶栓有效率达77%,无死亡病倒发生。结论通过实验溶栓是STEMI治疗首选,能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 抗栓 低血钾 低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h及12-48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3-2019.3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依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60例,发病后<12h实施PPCI手术,B组60例,发病后12-48h实施PPCI手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差异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在不良事件发生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2h较12-48h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STEMI患者发病后尽可能在12h内实施急诊PPCI。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血栓栓塞 心肌梗死 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选60例患者,将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送至闭塞病变血栓前,将其尾端的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抽吸。结果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46例可见红色血栓,52例即刻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恢复TIMIⅡ级血流。均行支架治疗,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血管开通率100%。结论急诊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装置在血栓负荷较重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及远端栓塞,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

  • 标签: 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脏声学造影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以及左心功能,并探讨心肌灌注异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选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STE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在术后48 h内完成心脏声学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心肌灌注评分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正常组和心肌灌注异常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观测指标包括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值、左心室间隔和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平均值(Em)及左心室长轴应变(GLS)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肌灌注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23例STEMI患者,年龄(59±13)岁,其中男性93例(75.6%)。心肌灌注正常组50例,心肌灌注异常组73例。心肌灌注异常发生率为59.3%(73/123)。心肌灌注异常组的左心室容积指数[(62.3±18.4)ml/m2比(55.1±15.2)ml/m2,P=0.018]和室壁运动积分[1.59(1.44,2.00)比1.24(1.00,1.47),P<0.001]较心肌灌注正常组高,而GLS更低[(-10.8±3.4)%比(-13.8±3.5)%,P<0.001],同时二尖瓣E/Em也更高[17.8(12.0,24.3)比12.2(9.2,15.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灌注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罪犯血管为前降支(OR=3.733,95%CI 1.282~10.873,P=0.016)、术中慢血流/无复流(OR=6.125,95%CI 1.299~28.872,P=0.022)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OR=1.018,95%CI 1.008~1.029,P=0.001),而与心肌灌注异常独立相关的超声指标包括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OR=0.979,95%CI 0.965~0.993,P=0.003)、二尖瓣E/Em(OR=1.100,95%CI 1.014~1.194,P=0.022)和室壁运动积分(OR=7.470,95%CI 2.630~21.222,P<0.001)。结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心肌灌注异常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损伤更严重。前降支病变、术中无复流和TnI峰值是心肌灌注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左心室室壁瘤(LVA)合并左心室血栓(LVT)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STEMI早期发生LV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LVT分为LVT组和无LVT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方案,并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LVT组和无LVT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的相关因素,并绘制森林图显示各个指标效应大小。结果共入选144例患者,LVT组患者52例(36.1%),年龄(56.4±11.2)岁,男性46例(88.5%);无LVT组92例(63.9%),年龄(61.7±11.5)岁,男性73例(79.3%)。与无LVT组相比,LVT组患者较年轻,贫血、大量饮酒史、慢性肾脏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术前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IMI)0级、术后血流TIMI≤2级比例均较高,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比例均较低(P均<0.05)。两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森林图显示大量饮酒史(OR=6.982,95%CI 1.501~32.469,P=0.013)、贫血(OR=3.373,95%CI 1.075~10.585,P=0.037)、LVEF≤40%(OR=3.016,95%CI 1.027~8.859,P=0.045)、术前血流TIMI 0级(OR=3.311,95%CI 1.214~9.029,P=0.019)与STEMI早期合并LVA患者发生LVT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绞痛病史(OR=0.159,95%CI 0.058~0.441,P<0.00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OR=0.189,95%CI 0.053~0.673,P=0.010)、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OR=0.252,95%CI 0.093~0.682,P=0.007)与STEMI早期合并LVA患者发生LVT风险降低相关。结论大量饮酒史、贫血、LVEF≤40%、术前血流TIMI 0级与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与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急诊PCI的674例STEMI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将所有患者以2∶1方式建立训练集(450例)与验证集(224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AKI,将训练集患者分为CI-AKI组(92例)和非CI-AKI组(358例)。收集所有患者当次入院信息及急诊血生化指标,并计算SI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中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CI-AKI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结果CI-AKI发生率为20.4%(92/450)。CI-AKI组年龄、女性比例、sdLDL-C、基线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SII均高于非CI-AKI组(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CI-AKI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6,P=0.001)、LVEF(OR=0.916,P<0.001)、sdLDL-C(OR=4.754,P<0.001)、尿酸(OR=1.012,P=0.007)、eGFR(OR=0.994,P=0.002)、lnSII(OR=2.471,P<0.001)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II截断值为1 179.07×109/L时,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61.5%;sdLDL-C截断值为1.147 mmol/L时,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77.4%;SII及sdLDL-C联合年龄、LVEF、尿酸、eGFR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0.6%。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χ²=6.913,P=0.546)。结论SII、sdLDL-C对CI-AKI有一定预测价值,SII及sdLDL-C联合年龄、LVEF、尿酸、eGFR对CI-AKI预测的意义较大。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胆固醇,sdLDL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STEMI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实施急诊临床路径前的患者22例,对照组为实施急诊临床路径的患者37例。对两组患者进入急诊科到静脉溶栓开始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急诊留观治疗费用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进行对比,对照组急性STEMI患者开始静脉溶栓的实践短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急诊留观时间短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和家属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的急诊临床路径诊疗路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诊疗,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急诊临床路径 STEMI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河南STEMI注册登记研究在河南省66家医院总共入选的5 479例STEMI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情况,分为尿激酶原组(n=638)和瑞替普酶组(n=702)。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入院时信息、院内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卒中)和溶栓后出血情况。出血采用欧美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制定的出血分级。结果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组STEMI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8(53.2,69.0)和62.6(52.1,69.8)岁,女性分别占23%(147/638)和25.1%(176/7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组患者的临床再通率相似[82.1%(524/638)比84.9%(596/702),P=0.172],两组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分别为194.5(135.0,290.0)min和190.0(126.0,292.0)min,溶通的时间分别为95.0(67.5,120.0)min和95.0(71.0,119.0)min。两组以上时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激酶原组和瑞替普酶组的住院病死率[5.5%(35/638)比5.1%(36/702),P=0.770],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比例[8.9%(57/638)比7.7%(54/702),P=0.410],住院MACCE的发生率[13.0%(83/638)比10.4%(73/702),P=0.13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瑞替普酶组溶栓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原组[7.8%(55/702)比3.8%(24/638),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瑞替普酶组口腔出血和BARC 1~2级出血的比例较尿激酶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0.6%(4/638)比0.4%(3/702),P=0.715]。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调整基线资料后,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结果与调整前一致。对于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和住院MACCE,在调整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加溶栓后出血事件,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两种溶栓药物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方面,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虽然,瑞替普酶BARC 1~2级出血和口腔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尿激酶原,但不影响住院结局。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采用分步法及直接法的优缺点。方法将2002~2006年就诊我院并按照直接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78例急性STEMI患者定义为A组。将2007~2010年就诊我院并按照分步法行急诊PCI的167例急性STEMI患者定义为B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并发症(慢复流或无复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采用分步法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97%,直接法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0.7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采用分步法比直接法术中并发症(慢复流或无复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明显降低,能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改良支架置入术后降低血管成形术后期并发症危险评分(CADILLAC)系统,比较改良CADILLAC、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危险评分(TIMI)3种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经急诊胸痛快速通道收治心内科住院的169例STEMI并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30 d内与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因素,并参考CADILLAC评分设置,建立改良CADILLAC评分系统。分别计算患者入院后改良CADILLAC、GRACE及TIMI评分分值,并记录患者发病后30 d内因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病例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3种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行PCI术后30 d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69例STEMI患者PCI术后30 d内因CVD共死亡16例,实际病死率为9.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0.2 mV、心肌肌钙蛋白I(cTnI)增高、收缩压(SBP)<90 mmHg(1 mmHg≈0.133 kPa)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上述预测因素联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构建改良CADILLAC评分系统。死亡患者GRACE、TIMI及改良CADILLAC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GRACE评分(分):197.60±31.83比149.81±36.72,TIMI评分(分):11.21±2.13比7.27±1.97,改良CADILLAC评分(分):12.60±2.52比6.96±2.17,均P<0.05〕。3种评分危险分层越高,患者PCI术后30 d内因CVD的病死率越高〔GRACE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41%(2/83)、9.61%(5/52)、26.47%(9/34),TIMI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12%(3/96)、12.82%(5/39)、23.53%(8/34),改良CADILLAC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19%(3/94)、7.69%(4/52)、39.13%(9/23),均P<0.01〕。GRACE、TIMI及改良CADILLAC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3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95%可信区间(95%CI)为0.702~0.923〕、0.725(95%CI为0.666~0.812)和0.882(95%CI为0.732~0.936),均P=0.000;其预测准确性的敏感度分别为81.59%、78.65%、89.26%,特异度分别为78.62%、57.12%、75.54%。结论GRACE和改良CADILLAC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有预测价值,且改良CADILLAC评分预测更为准确;而TIMI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较差。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危险评分 改良支架置入术后降低血管成形术后期并发症危险评分 死亡风险
  • 简介:SignificanceofECGChanges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Tsegmentelevationisconsideredbymostasasignofanoccludedcoronaryarteryandmyocardialischemia.CoronaryarteryocclusionusuallyisthecauseoftheacuteinfarctioninthepatientwiththattypeofECG.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whodonotshowSTsegmentelevationyetleaktroponin,stillhaveamyocardialinfarction.

  • 标签: CORONARY artery CORONARY OCCLUSION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PCI与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统计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88例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的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大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再通率分别为98.9%、58.6%(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2%、20.3%(p<0.05);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7.1%、50.4%(p<0.05);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6.8%(p<0.05)。结论直接PCI更能提高STEMI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PCI 溶栓 STEMI
  • 简介:摘要分析总结我院胸痛中心2年来实施的15STEMI院前溶栓情况。通过实践进一步证明了STEMI院前溶栓可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提高溶栓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救治效果较好,可操作性、适用性强,适合基层版胸痛中心推广实施。STEMI再灌注策略包括药物溶栓治疗PPCI及急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不能及时给患者进行PPCI的情况下,药物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其再灌注效果不亚与急诊PCI。各项数据均显示,患者在院前进行积极有效溶栓治疗效果入院后溶栓的效果更好。与院内溶栓疗效相比,院前进行积极有效的溶栓治疗的早期死亡率降低17%,尤其是发病时间<120分钟的患者。

  • 标签: STEMI 院前溶栓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STEMI患者15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58例再灌注101例,再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小时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首选方式,能够解除梗阻、再通冠状动脉,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尽管如此,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支架内再狭窄等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STEMI患者在PCI术后会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准确评估STEMI病情、预测PCI预后并针对可能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临床路径对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20年7—12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共107例,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54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53例纳入观察组(急诊临床路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静脉开放、心电图、造影结束、急诊停留及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静脉开放、心电图、造影结束、急诊停留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临床路径能提高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抢救用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临床路径 STEMI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中,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给予标准剂量生理盐水水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给予rhBNP治疗。结果:入院即刻,2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血肌酐、NT-proBNP、LVEF等指标水平比较,P>0.05;入院24h、入院48h观察组的CK-MB、cTnI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48h的血肌酐、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月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66%、7.45%,低于对照组的8.51%、15.96%,P<0.05。结论:rhBNP应用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中,可有效降低血肌酐、NT-proBNP水平,改善心肌酶指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肌酐 心肌酶谱 心血管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