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重症监护室(ICU)伴有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症患者应用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作用在20多年前就得以确立,一直到近年来,RRT才作为危重救治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启了危重救治的一个新时代,但是CRRT在临床危重中的实际应用问題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及争议[1-3].CRRT临床应用的机制,最佳治疗时机及治疗策略等问题仍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CRRT在危重中的应用新观点作一简述.

  • 标签: 临床应用 CRRT 危重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救治策略 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人的管理。方法夯实基础、强化专科护理、安全管理、人文环境管理。结果病房环境安全,护患沟通良好。结论神经外科危重人变化快,应强化专科管理,加强基础,预防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 人文环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总结其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急诊内科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94例,将其救治过程中气管插管的时机与方法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94例患者救治成功83例,占88.3%临床死亡11例,占11.7%。结论对于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在行抢救治疗时,把握气管插管时机并行正确气管插管操作,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内科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 时机选择 插管方法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对其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就高龄危重人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关键词高龄危重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预防老年危重人由于年龄偏高,多数存在意识模糊、进食困难,同时应激状态引起机体高代谢、高分解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进而使病情加重;尽早施行肠内营养可确保营养的补充。在老年病房内应用极广的肠内营养的方法是经鼻胃管一次投入营养素,我科从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收入危重人需鼻饲患者共86例,在行胃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并发症喂养管堵塞、压迫性损伤、呼吸道误吸、腹泻及代谢紊乱。针对该观察组病人所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护理,现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以及NICU危重人检验性失血量以及失血ICU及NICU危重人检验性失血量及其失血原因探究的原因。方法对ICU以及NICU危重患者采血量及理论采血进行比较,对内外科ICU患者的失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由于ICU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平均失血量达到了177.2mL,总的失血量所占比例为4.4%,而NICU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检验性的失血量不多,为21.3mL,总失血量所占比例为6.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要合理安排医嘱的治疗时间,提高医疗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减少采血次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一血多用,不但能减轻工作量,还能为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ICU及NICU危重病人检验性失血量 失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老年危重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于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静脉穿刺留置管的33例老年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深静脉置管后均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记录临床效果。结果33例置管均获成功,留置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深静脉置管各个环节的护理是保证深静脉置管应用的关键。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危重 应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6l例,按PCIS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h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PCT与PCIS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非危重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0.05),且危重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极危重组(均P〈0.05),极危重组患儿病死率(61%)显著高于危重组(35%)和非危重组(6%)(均P〈0.05);PCT与PCI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3,P〈0.001),与CRP呈明显正相关(r=0.73,P=0.003);死亡组PCT和L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PCT和PCIS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脓毒症患儿PCIS评分越低,血清PCT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脓毒症 4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及其意义。方法54例危重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同时经中心静脉和桡动脉抽血样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中心静脉和桡动脉血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正常心功能和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和循环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出现明显分离现象。动脉血示低碳酸血症,而静脉血则反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单纯检测动脉血气,并不能反映组织内确切的酸碱状态,周围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必须同时进行检测。在严重低心排出量和低灌流患者,检测中心静脉血能较好地反映组织酸碱状态。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状态
  • 简介:目的:应用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hronichealthyscore,CHS)和基础疾病个数评价基础疾病对危重患者28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0912—2011-12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状况,计算人院时WIC、CHS和年龄评分、入院后48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评分Ⅱ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OrganFailureAssessment,S()FA)评分;统计各个变量同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有406名患者纳入研究,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基础疾病分值、APACHEⅡ分值和sOFA评分较高,肺炎患者比例较高(P(0.05)。年龄评分和基础疾病评分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P〈0.01)。年龄,CHS,基础疾病数,APACHEⅡ,SOFA,联合预测概率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是:0.634(0.570~0.699),0.540(0.471~0.609),O.651(0.587~0.714),0.786(0.734~0.837),O.787(0.736~0.839),0.817(0.768~0.8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评分(()R一1.188,95%CI:1.030~1.369,P=0.0.018)、基础疾病评分(OR=1.425。95%CI:1.049~1.934,P=0.023)患者28d预后独立相关,CHS(OR=1.127,95%CI:0.849~1.497,p=0.407)并不是28d预后的独立变量。结论:基本健康状况影响危重患者的预后,基础疾病联合SOFA评分等有助于对lCU患者28d预后的影响。

  • 标签: 基础疾病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手段对比MEWS(早期预警评分)同APACHE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2种评分标准用于低年资护士对急诊潜在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分析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2例在我院采用上述2种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的急诊潜在危重患者在各类治疗及病房中的构成比及治愈率、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尤其在用于低年资护士中对于两种评分标准在不同分数段潜在危重患者在HDU(专科普通病房)、ICU以及普通门诊治疗和急诊治疗各类中的构成比;及患者在接受评分治疗后的治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2种评分标准的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收治进HDU及ICU的概率越高。但与APACHEII相比MEWS鉴别的灵敏度及所需时间等均优于APACHEII。结论2种评分标准用于低年资护士对急诊潜在危重患者评估及预后分析中均正确可靠,但相比而言MEWS不仅评分操作简捷、用时短、效率高;而且经济实惠。

  • 标签: 2种评分标准 低年资护士 危重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方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脑外科收入院并被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在伤后24小时后进行血糖测定,测定前8小时避免输入葡萄糖,患者均在伤后24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糖的升高。对30例患者采取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加上综合护理的措施,观察患者血糖的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除2例脑疝的患者血糖一直没有改善外,12例患者在4-14天血糖已恢复正常,14天后剩余16例患者的血糖陆续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脑外科危重症而又出现血糖异常的患者,及时的血糖监测、对血糖进行控制再加上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糖控制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危重症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危重症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危重症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临床抢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重症监护模块教学中,对实验组108名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对对照组103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大多数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结论]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危重症护理教学受到学生欢迎,可提高成绩。

  • 标签: 探究 急危重症护理学 重症监护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危重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NSE水平与APACHE评分相关性。方法于患者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NSE浓度,统计分析与APACHE评分值的相关性。结果应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为P<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结合APACHE评分值及NSE水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判定。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APACHE评分 心肺复苏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呼吸阶段性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率为87.23%,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为65.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呼吸稳定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可有效的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复苏 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