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史冬梅 韩红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2病房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冠心病精准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冠心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100029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复合血运重建(HCR)综合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两种手术策略的优点,可应用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HCR按计划"一站式"或"分期式"采用小切口CABG行左胸廓内动脉至前降支的旁路移植,采用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对非前降支病变血管进行成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常规CABG。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CR安全有效,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HCR作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新型治疗策略具有良好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血管重建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心肌冬眠是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无创检测是诊断冬眠心肌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是否可以利用影像学检查诊断冬眠心肌的数量来指导血运重建的进行。本文围绕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对心肌冬眠患者血运重建的指导意义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冬眠 无创检测 血运重建
  • 简介:在心梗发生后的90分钟内让病人堵塞的血管恢复通畅,能够使心肌坏死程度减到最轻,大大的降低心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几率。治疗越早,预后就越好。这需要急诊室、心内科和心外科医师的紧密合作。所以,对于症状明显的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 标签: 血运重建 心梗 外科医师 紧密合作 急诊室 心功能衰竭
  • 简介: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具有多重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再血管化、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杂交技术 微创技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老年人
  • 简介:2DES的有关技术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ES在支架选择、展开、释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尽管目前资料还不够充分,部分研究结果已对DES提出了许多技术要求.

  • 标签: 血运重建 循证 冠心病 研究结果 支架 释放
  • 简介:牙髓血运重建术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消毒,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和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并为这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信号分子和盖髓剂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等,从而使牙根在长度和厚度上得以继续发育。在不久的将来,牙髓血运重建术有可能成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和部分根尖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牙髓血运重建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年轻恒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运重建后右室功能及影响右心功能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142例,患者均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处理罪犯血管,根据术后超声心动图情况分为右室功能正常组和右室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壁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右室功能正常组82例,右室功能减退组60例,两组性别构成、左回旋支(LCX)病变、PCI后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7.47、4.90,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整体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分别为(33.5±3.6)mm、(50.6±2.5)mm、(1.86±0.23),右室减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6±5.3)mm、(51.7±4.0)mm、(2.0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2.01、6.61,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右室减退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CX中远段病变、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是急性前壁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急性前壁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进行评价,LCX中远段、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易出现右室功能减退。

  • 标签: 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 心室功能,右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脉血运重建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4年9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7),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天口服,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天口服治疗,均每日一次,持续给药2周。治疗前后分别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对比;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LDL-C、TC、CRP、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升高,对照组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C、HDL-C、CRP、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与对照组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冠脉血运重建后急性心肌梗塞,均具有显著调脂、抗炎作用,但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水平和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作用更强,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冠脉血运重建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 简介:摘要脑血运重建术可用来增加或替代有脑缺血危险患者的脑血流量,如烟雾病、脑血管闭塞性疾病、颅底肿瘤和复杂动脉瘤等。文章分别从麻醉管理、术后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三方面来分析总结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中管理重点在于维持稳定的脑血流量和正常的颅内压,从而优化脑氧供需平衡,术后管理则应严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疼痛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脑血运重建术 麻醉管理 脑代谢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例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进行探讨分析,按照均衡、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情况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改了患者的住院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运重建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CEA组)及颈动脉支架组(CAS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CEA组42例,平均手术时间(288.81±43.28)min,出血(419.05±127.33)ml;CAS组11例,平均手术时间(251.82±23.16)min,出血(318.18±98.16)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内CEA组出现小卒中4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2例、4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CAS组出现TIA 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在同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术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应根据病变特点及术者经验选择适合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狭窄 冠心病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已经从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开放式手术为主发展到如今以血管腔内治疗为主。但是当股浅动脉发生长段闭塞时,无论是对于开通股浅动脉的开放手术或者血管腔内治疗,效果都难以达到预期。此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条件可以为下肢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本文就股深动脉的解剖位置、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效果评价等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神经内外血管再生是涉及多种细胞和因子的连续过程,神经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可为神经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交换通道并引导髓鞘再生。研究神经内血管再生的过程及关键节点有利于指导神经修复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管理,并为今后的组织工程化移植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血管再生的作用、过程及常用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自1996年Angelini提出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至今已经历20余年发展。HCR结合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内科介入技术优势,在微创条件下既保证了前降支的远期通畅率,又完成了完全再血管化。本文对HCR的历史、概念、类型、患者选择、围手术期抗凝策略、外科技术、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支架临床结果对比、HCR现状和展望做系统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并取栓和(或)支架植入复合术的血运重建再通的成功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并接受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术前1周和术后1周内行CDFI和TCCS检查.分析比较术前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内径、闭塞管腔内病变回声、责任斑块长度、交通支开放(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与否等因素对复合手术血运重建再通成功性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复合手术再通成功率为78.2%(61/78).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均是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成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69,95%CI:0.045-0.604,P=0.007;OR=0.164,95%CI:0.009-0.501,P=0.008).结论闭塞管腔内的回声性质、眼动脉方向的逆转与颈内动脉闭塞后血运重建的再通率密切相关.CDFI与TCCS联合评估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的成功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取栓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年轻恒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施行氢化钙糊剂(CH)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而观察组施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治疗前后患牙牙管壁厚度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3.33%,要优于对照组的60.00%,治疗后观察组的患牙根管比比对照组的变化要小,牙管壁厚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的牙根得到继续健康发育,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MTA 牙髓血运重建术 感染年轻恒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符合研究条件病患,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及观察组(牙髓血运重建),比较牙根发育情况急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牙根管壁厚度与牙冠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6.67%。结论 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在牙髓血运重建治疗下患者牙根发育状态更佳,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根尖周病变 牙髓血运重建 牙根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展开牙髓血运重建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牙髓血运重建治疗,对照组实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牙髓血运重建 根尖周病变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