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入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中等量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管行心包闭式引流,观察其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6~30d(平均10d),均无脏器、组织损伤或感染等情况出现。3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盐水冲洗后再度通畅;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以予补液体、升血压药治疗后血压恢复。结论经皮穿刺置入导管行心包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 标签: 心包积液 经皮穿刺 置管 心包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早期抢救及心包穿刺引流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个年度总收治的6例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并对其早期的抢救工作进行分析,对穿刺引流以及护理方式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均经过心包穿刺引流等抢救措施的实施以及规范的护理救治成功,治疗率100%。结论: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疾病早期识别和抢救非常的重要,心包穿刺引流术能快速降低患者的心脏压力,配合密切规范的护理工作可以达到较高的救治效果。

  • 标签: PCI术 急性心包填塞 早期抢救 穿刺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患者于心尖部或剑突下经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反复抽液或注入相应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变化及临床情况。结果100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心包积液有心脏填塞的患者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有明确病因需治疗的患者因中心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2~16天,个别患者30天),置管方便,反复抽液和药物注入利于治疗。患者能获得有效救治操作,且并发症少。结论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法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心包积液 seldinger技术 心包穿刺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与普通心包穿刺术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外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治42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对照组实施普通心包穿刺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均顺利完成穿刺引流,效果显著,且未见并发症问题;对照组症状明显反复穿刺患者12例,心脏血管损伤2例,死亡2例,两组效果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且治疗安全性更高,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 普通心包穿刺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恶性心包积液多见于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不当易发生心包堵塞危急生命,本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在心包内注药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 超声 恶性心包积液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注药
  • 简介:目的评价B超定位下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观察患者的液体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流管时间3~18d,平均6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B超定位下,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心包积液 心包腔穿刺 置管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急性心包填塞早期抢救及心包穿刺引流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资料,严密观察病情,回顾分析心包填塞的及早处理,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包引流管的护理,及穿刺后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经心包穿刺引流并留置引流管抢救成功,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情况。结论对于心包填塞患者应早期诊断,并立即行心包穿刺术缓解心脏受压,是救治介入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同时术后对引流管的护理,是预防心包穿刺术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

  • 标签: 心包填塞 PCI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71例心包积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无心包积液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阻断时间、转机时间均较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无1例出现并发症,且平均放液量为(1190±180)ml,平均留管时间为(7.11±1.02)d。结论临床上对心包积液患者进行穿刺引流术后,阻断、转机时间以及体重是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加强护理,不仅可以使穿刺成功率提高,还能缩短留管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包积液 穿刺引流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穿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技术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取或引流心包积液。结果本组病19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出现穿刺并发症,堵管1例。结论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病人痛苦,易被病人接受。

  • 标签: 心包积液 穿刺术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方法把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的44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8.2%,对照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54.5%,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减少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 心包积液 心包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的治疗中应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年09月-2021年0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量心包积液病人40例研究,均应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进行治疗,根据病人入院先后分成两护理小组,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临床疗效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所有病人置入导管均一次成功,其中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在6-28 d范围内,均值为(16.58±4.39)d,参照组留置时间为7-30 d,均值为(18.97±4.96)d,试验组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所有患者置管成功后,试验组完全缓解例数为18例,其余2例部分缓解,而参照组有15例完全缓解,治疗效果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大量心包积液 经皮穿刺心包置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Departmentof8thmedicine,Dujiangyanpeople*s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运用动静脉留置导管置管3~5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大大降低心脏损伤的机率,其操作方法较胸腔穿刺抽液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且取材简单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心包引流治疗急性心包炎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2月~2010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心包炎致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置管引流。结果除1例因诊断不明确转院外(后来证实为心脏肉瘤),其余患者治疗满意,有效率100%,治愈率93%。未见创口感染、出血及严重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结论深静脉置管心包引流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引流可控制且彻底、避免反复穿刺并可随时心包腔内注药等优点,特别适宜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使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心包引流 急性心包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术行心包积液穿刺引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心包积液12例,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在彩色多普勒定位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包穿刺置管术引流并发症少,症状改善快,疗效好。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术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术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腔内给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先用生理盐水100mL经导管冲洗心包腔,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一2200万IU+地塞米松5mg,若引流液〈30mL/24h,经B超证实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则可拔管。治疗期间适当给与水化补液及止吐等处理。结果46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疗效评价:CR15例、PR24例、NC6例、PD1例,RR84.78%;治疗后KPS评分提高了10~40分。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低热,无心包穿刺置管相关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导管并腔内给药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心包置管 心包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