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127例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9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则为3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以及检测其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PT、APTT、DD以及FDP等方面的检测值均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GCS评分以及BPC值方面却明显的低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DP检测值也都高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有着非常明显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检测,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尽可能的纠正其可能产生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这本身对于患者预后工作的改善情况来说非常重要。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凝血功能指标 异常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74例,并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1周内进行心功能测试,对照组健康人群在体检时进行心功能测试。结果:阳虚型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的二尖瓣血流速度、左房射血时间、左室等容舒张时间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左房射血前期明显高于总体样本,左心室收缩各指标则明显高于总体样本(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功能具有相关性,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改善病情。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辨证分型 左心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78例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在神经功能和神经功能上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d、7d、2周和治疗前在神经功能NSE、H2S、NGF、S100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治疗2周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和治疗2周以上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明显,在临床上要加强监测和干预.关键词腰椎骨折;神经损伤;神经功能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ervoussystemfunctioninpatientswithnervedamageassociatedwithchangesinvertebralfracturesinordertoimprovethelevelof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sFebruary2011toFebruary201478caseswithlumbarfracturesinpatientswithnerveinjuryforthestudy,surGgicaltreatmenthereinareobservedonnervefunctionandnervefunctionchangesinindicators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Aftertreatment,3d,7d,twoweeks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nervoussystemfunctionNSE,H2S,NGF,S100B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butaftertreatmentandtherapy3d7d,treatment2weeksAftertheaboveindicatorsals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treatmentandtreatmentformorethantwoweeks7dindicatorsareals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atientswithneurologicalrelatedindicatorsassociatedwithnerveinjurylumbarfracturechangedsignificantlyintheclinicaltostrengthenthemonitoringandintervention.Keywordsvertebralfractures;nervedamage;neurologic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感染所致噬血细胞患者血清中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骨髓中出现噬血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与感染相关,17例与淋巴瘤相关。免疫功能在淋巴瘤相关性中变化幅度高于感染相关性患者,特别是β2-MG、C3、C4变化最明显,100%淋巴瘤相关性患者的β2-MG指标升高,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5.87mg/L、9.33mg/L。结论不同病因引发噬血细胞综合症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和噬血细胞都都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差异,掌握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对早期诊断或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不同分度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与部分肝功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5月-2013年0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有慢性乙肝的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失代偿期与代偿期两组,各60例,分别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及部分肝功能。结果失代偿期慢性乙肝组血清HA含量较高于代偿期慢性乙肝组;而失代偿期慢性乙肝组血清PCⅢ与代偿期慢性乙肝组无明显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TBIL、DBIL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慢性乙肝组血清ALB明显低于代偿期慢性乙肝组。失代偿期慢性乙肝组血清ALT、AST、GLO与代偿期慢性乙肝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清HA与血清TBIL、DBIL、AST呈正相关,与血清ALB呈负相关;血清PCⅢ与血清TBIL、DBIL呈正相关,与血清GLO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血清HA与血清TBIL、DBIL、AST呈正相关,与血清ALB呈负相关;血清PCⅢ与血清TBIL、DBIL、GLO呈正相关,值得医学界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血清透明质酸 肝功能试验 胶原Ⅲ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肝不同分度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与部分肝功能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30例,重度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HA、PCⅢ、肝功能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之间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不同分度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与部分肝功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慢性乙肝 血清指标 肝功能指标
  • 简介:射频设备,包括天线、接收机、发射机,是卫星通信地球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通信链路的传输性能,为了保证好的通信质量、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对RF设备给出了严格的规定,构成了一整套技术指标体系,本讲座将阐明这些指标的定义和内涵,并给出案例。

  • 标签: 卫星通信 地球站 射频设备 技术性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献血者的肝功能的血生化检验筛查和HbsAg+的防治结果的观察。检验自愿献血者的肝功能的血生化检验筛查对HbsAg+是否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无偿献血者,经过检测,确诊为乙肝(HBV)150例。选取自愿参与又符合诊断标准的HBV140例为观察对象。平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用常规治疗。此外,A组还服用解毒养肝丸。结果肝功能明显好转。且A组效率高于B组。结论检验献血者的肝功能的血生化检验筛查对HbsAg+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功能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肝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以8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心衰程度分为观察A组(38例)、观察组B组(51例),另选54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三组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将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A组、观察B组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组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反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衰情况等,可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临床应给予关注。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肝功能指标 C反应蛋白
  • 简介:本文针对短波监测车主要测向性能指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可作为短波监测车验收、维护、校准的技术参考。

  • 标签: 短波 监测车 测向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其中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者33例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的发生,均恢复良好。结论临床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的评价和预防、治疗、康复在治疗患者病情中或不可缺。

  • 标签: 慢性心功能不全 治疗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地高辛联合氢氯噻嗪、螺内酯间断口服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心功能的维护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期间使用了洋地黄制剂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时心功能NYHAⅠ~Ⅱ级22例,在常规使用ACEI/ARB、抗血小板聚集、酌情使用硝酸酯类的基础上,给予地高辛0.125mg隔日~每周2次口服;氢氯噻嗪、螺内酯隔日~每周2次各1片口服,治疗半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小剂量地高辛联合氢氯噻嗪、螺内酯间断口服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心功能的维护有效。

  • 标签: 地高辛 氢氯噻嗪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肺癌合并心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晚期肺癌合并心功能障碍患者2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手段,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生理功能、自理能力、精神状态以及整体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合并心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晚期肺癌 心功能障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功能衰竭指的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功能、结构变化,并进一步造成心室充盈、射血障碍等的情况,被认为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命安全等都有严重的威胁。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而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患者发生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方法很多,无论是中医治疗方法还是西医治疗方法都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相关文献为依据,对其现阶段的研究情况、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等进行研究。

  • 标签: 慢性心功能衰竭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时限和Tei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组QRS时限增量较RVA组小.RVA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组小;RVA起搏时较RVOT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QRS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比较Tei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 标签: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将7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在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proBNP,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对患者特别护理后,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proBNP,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睡眠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护理等综合优质护理措施。结果38例观察组经过有效护理,患者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综合高效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