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HFpEF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数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无明显变化。E、A及E/A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E及A/E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炎症因子中hs-CRP无显著变化,观察组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影响HFpEF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曲美他嗪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将曲美他嗪用于分数保留心衰患者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心功能与血清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的左心室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患者分组研究,2组给予常规治疗,1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IVRT、E、A、E/A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组IVRT、A与2组相比明显更低,E、E/A与2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BNP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1组BNP与2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分数保留心衰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 血清B型钠尿肽
  • 简介:目的为分析研究早期康复对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分数及运动耐量的应用价值,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74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37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对于对照组的37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服务,研究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脏分数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其运动耐量较强,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康复干预指导,实验组患者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其心脏分数值增加情况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率,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经桡动脉 急性心梗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对左心室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例左心室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对两组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BNP、LP)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LVEF、LVEDD、LVESV、LDEDV、BNP、L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较对照组高(P<0.05),其他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左心室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因素表达情况,延缓患者病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常规综合治疗 心功能 神经内分泌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CI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取发病6h内直接介入治疗的是观察组,择发病6~12h直接介入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一年后不良心脏事件及心功能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7例(35.00%),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例(5.00%)更加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LVEF、LVEDVI在术后3d的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术后12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较高,且LVEDVI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对其心室重构、心功能意义重大,且患者介入时间越早,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低,心功能改善效果越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 PCI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依那普利对稳定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稳定性心衰患者32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超声多普勒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SD、LVEDD、LVEF分别为37.87±5.56、54.37±5.34、34.27±4.26;25.55±4.34、36.12±3.25、65.63±3.34,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小剂量依那普利能够抑制稳定性心衰患者的心肌重塑,恢复其正常的左心室结构,提高射分数,使用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剂量 依那普利 稳定性心衰 左心功能 心室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地兰结合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BNP及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及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BNP、NT-ProBN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地兰结合西孟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好,显著改善其BNP及NT-ProBNP水平,临床疗效好,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地兰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功能评价中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实施心脏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两种检查方法左心室基本功能参数数值相比较,差异较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心功能各指标有着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心功能评价中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显著,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这两种方法各指标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均可以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左心功能 64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随机分组,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14例)和研究组(rhBNP治疗;14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心功能重构情况。结果在心功能上,研究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的LVE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左心室重构上,出院时,两组的LVEDV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的LVEDV低于对照组,△LVED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左心功能 左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共68例,根据自由、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显著差于观察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分数均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术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的优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分泌拮抗剂、阿托伐他汀结合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脑利钠钛前体( NT- ProBNP)及分数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 7月 ~2018年 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60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 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采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NT-proBNP、分数。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比对照组低,分数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采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促进心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阿托伐他汀 慢性心衰 射血分数 脑利钠钛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收缩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接诊的 80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观察基础上采用 β受体阻滞剂,口服 50-100mg, 2次 /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静脉注射西孟旦注射液。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用药后 7天,两组患者 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收缩功能异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收缩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80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观察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口服50-100mg,2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静脉注射西孟旦注射液。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用药后7天,两组患者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收缩功能异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逐渐加量,维持剂量25mg,每日2次,连用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LVEF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5.33、4.27,均P<0.05),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7,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能有效防止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降低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卡维地洛 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逐渐加量,维持剂量25mg,每日2次,连用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LVEF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5.33、4.27,均P<0.05),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7,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能有效防止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降低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卡维地洛 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不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 选择 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 3.125 mg,每日 2次,逐渐加量,维持剂量 25 mg,每日 2次,连用 12个月。 结果 治疗 12个月后,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LVEDD、 LVESD、 LVEF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 0.05或 P < 0.01),且卡维地洛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 6 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 0.05或 P < 0.01),且卡维地洛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 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 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χ2=5.33、 4.27,均 P < 0.05),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27, P < 0.05)。 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能有效防止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降低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关键词 ] 卡维地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rvedilol o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arvedil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medical treatment. The carvedilol group was given carvedilol 3.125 mg twice a day,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dose, maintaining the dose of 25 mg twice a day for 12 months.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values of LVEDD, LVESD and LVEF of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improvement range of carvedil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6-minute walking test i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increase in carvedil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12-month survival rate of carvedil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 = 5.33, 4.27, P < 0.05), and 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 = 4.27, P < 0.05). Conclusion Carvedilol in the treat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将来时”是观察时制范畴与情态范畴语义互动的窗口。类型学研究中对将来时核心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从“表达纯粹时间指示概念”到“表达情态意义”的理论转向。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研究证明将来时是一个时制意义与情态意义交叉的语义混合体;第三阶段的研究则对这一语义混合体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基于以上理论梳理,总结了汉语将来时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并从汉语语料的语义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以及区分不同语体对将来时语义影响的角度,提出进一步研究将来时核心功能的思路,为细致探讨时制与情态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 标签: 将来时 时制 情态 焦点语义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