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提高,高血压的患者逐年增加,为探讨心内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通过对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AT1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各自特点的分析,希望对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肤浅的建议。

  • 标签: 心内科病房 抗高血压药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于心内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分析,为其高血压患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当做观察的对象,观察其用药频率、限定日剂量,以及药物利用指数情况。结果其中用药频度排名,依次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比索洛尔片、贝那普利片。结论五类药物中,主要以该拮抗剂为主,且用药指数,符合卫生组织标准1,以及心内的临床规定治疗方法。

  • 标签: 心内科 抗高血压药物 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对于提升心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病房 2018 年 5月 --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 55例和对照组(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前) 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4.55%>81.13%)和心内病房护理质量评分相对更高( 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率( 0<11.32%)和投诉率( 1.82%<16.98%)相对更低( P<0.05)。结论: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对于提高心内病房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 ] 心内科病房 护理标识 专科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如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策略来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护理风险,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方法将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血管内科病房影响护理质量的潜在因素,实施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策;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将持续改进策略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心内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促进了护患关系,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较策略实施前有所提高,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实施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利用质量持续改进工具不断完善管理对策,可以达到护理管理的改造与升级.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护理当中,标识专科化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整体提高上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八月份-2019年八月份在本院心内进行治疗140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70人,选择是常规护理;另外70人为观察组,使用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对于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对比互换纠纷发生,护理差错发生几率,投诉发生几率,还有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在所有情况下,相对都要比对照组有很大优势。结论:在心内病房,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整个医患纠纷发生率上明显减少,整体护理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病房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阶段内未进行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作为对照组,从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阶段内进行了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作为观察组,就两组患者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结果加以统计分析。结果:经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观察组中发生错误服药、脱管、输液过快/过慢等不良事件的比例为6.06%,对照组为36.36%,前组居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1.96%,相较于对照组的81.81%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在心内病房中施以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具有较佳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进行积极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专科管理 心内科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心内病房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心内病房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护理措施。结果表明,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针对心内病房患者的特殊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护理方法,包括饮食指导、营养补充、食物安全等方面,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心内病房患者的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内科病房 患者 营养支持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心内病房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护理工作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心内病房的护理管理,专科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专科化管理是指以某个专业领域为切入点,构建适应该领域需求的管理体系,并对该领域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活动。在心内病房护理中的实践中,专科化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本文旨在分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病房护理中的实践,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思路。

  • 标签: 专科化管理 心内科病房 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心内病房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细节护理组,每组各4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患者开展细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情况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率情况。结果:细节护理组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4.1905,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管理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细节护理组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5.45%,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5.0909,P<0.05)。结论:心内病房管理实施细节护理,不仅减少了护理缺陷和纠纷,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不断增强,护士临床思维意识不断提高,对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细节护理 心内科病房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疆五家渠农六师医院心内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利尿剂组、β受体阻滞剂组、钙离子拮抗剂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组各20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五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病房五类抗高血压药均能够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

  • 标签: 心内科 抗高血压药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心内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3月期间,接受到我院心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 300例,选取 150例患者记为对比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剩下的 150例患者选为观察组,采用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对比两组的管理效率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效率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我院心内病房采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科室和病房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心内科 病房护理标识 专科化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心内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接受到我院心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300例,选取150例患者记为对比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剩下的150例患者选为观察组,采用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对比两组的管理效率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效率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我院心内病房采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科室和病房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心内科 病房护理标识 专科化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内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健康教育等安全管理环节的改进,提高心内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方法以心内住院患者病情复杂、用药复杂、老年患者多等特点收集各种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出心内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在评估、健康教育等安全管理环节进行改进。结果对心内住院患者实施评估-安全健康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心内住院患者采取评估-安全健康教育,强化护士、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心内科 跌倒 跌倒风险评估表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评估心内病房搬迁过程中患者、设备、药品搬迁及查对、患者物品保管等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医患和护患沟通、严格操作规程等方法。结果安全有效地将50例患者(包括10例危重患者)、15余台贵重抢救仪器、检查设备及各类药品和物资等安全搬迁至新病房,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及设备损坏,确保了病房搬迁中的护理安全。结论在充分评估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保证了搬迁安全,规避了医疗风险。

  • 标签: 心内科病房 搬迁 护理安全隐患 评估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呼叫铃发生次数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或波动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方法;2017年7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7年6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7年8月份的第二周和9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的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因输液问题导致的呼叫铃发生次数由改善前期的平均51.6次/d降至改善期的平均13.4次/d,目标达标率107%,进步率74%;在改善后维持期,降低至平均18.2次/d,目标达标率93.8%,进步率64.7%。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心内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输液标准化流程和“输液完成时间推算表”,强调计划性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心内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 标签: 品管圈 心内科护理人员 输液相关因素 呼叫铃发生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病房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比较。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调查结果(98.65%)显著高于常规组满意度调查结果(8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病房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经本次回顾性数据统计,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对满意度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中可借鉴应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该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内科病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提高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要点的掌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织医护人员学习ISBAR交班内容及流程,建立体现专科疾病特点的交班报告模板,介绍ISBAR交班报告模式在医护集体交班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ISBAR交班应用明显促进医护沟通、有效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业务素质提高。结论ISBAR交班展现了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专科护理质量,降低危重病人预警风险。

  • 标签: ISBAR交班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心内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不良事件分析小组,采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报告率信息。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由14.3%提高到83.3%(P<0.01);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上报的态度显著改善(P<O.01)。结论在心内病房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明显提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及上报态度,有助于找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科病房 非惩罚性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差错 主动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