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使德育的环境与条件逐步发生改变。多元价值漫溢导致的高校德育阵地功能弱化、去中心化所带来的教师德育话语权消解、学生德育实践缺乏具身体验等问题,给高校德育实践带来极大挑战。高校需要通过构建新媒体主流平台新阵地、打造内涵德育、建强专业团队等三方面路径来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拓展德育路径,提升德育实效。

  • 标签: 新媒体 德育路径
  • 简介:建国十七年上海学校德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49到1952年,废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训练和童子军训练课,取消公民科,开设政治课或政治常识课,并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向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教育;从1953到1957年,受苏联的影响,停开了初一至高二的政治课,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贯彻到其他各个学科中,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劳动教育;从1958到1966年,恢复政治课,教授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党在各时期发表的重要文件,继续重视劳动教育,并积极开展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

  • 标签: 上海 学校 德育 课程
  • 简介:在消费社会里,商品本身包含的各种意象与符号如美感、品位、情调、身份和气氛等,正成为主导一部分人消费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符号消费也已经成为对社会时尚前沿较具感知力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景观。个性展示与个身份认同、视觉图像审美、大众传媒尤其是广告与影视的驱动影响等因素构成了大学生专注符号消费的动机。由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大学生符号消费正功能的价值,这有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利于教育者强化教育教学载体的可视性与可欣赏性;同时高校教育者也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符号消费负功能的正确引导。

  • 标签: 大学生 符号消费 动机 高校德育
  • 简介:互联网天生带有民粹主义倾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背景。大学生的弱势群体身份认同、反叛批判精神,思维简单化、审美娱乐化、情绪管理能力不强以及从众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契机。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可能引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导致大学生人生现消极、价值观紊乱,还可能诱发大学生偏激的政治行为。绝不可小觑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政府、媒体、高校应运用“组合拳”三管齐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标签: 新常态 网络民粹主义 高校 大学生
  • 简介:<正>自一次大战爆发起,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改良、民主与专政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并导致第二国际的分裂和破产。一次大战结束后,右派和中派社会党人先后成立伯尔尼国际(1919年2月)和维也纳国际(1921年2月),1923年两个国际合并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共产党人及左派社会党人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从此以后,统一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 标签: 社会党 共产党人 共产国际 伯尔尼国际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维也纳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