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尿患者中的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率的临床应用。方法干化学法、磺柳酸法、免疫比浊法、苦味酸法。结果蛋白尿组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可作为肾损伤的灵敏、可靠指标。

  • 标签: 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
  • 简介:Ⅱ型糖尿病人白蛋白尿与血压关系朱德发汪艳丽李道善(安医大附属医院230022)糖尿病人易引起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血压的改变可加重心、脑、眼、肾靶器官损害,白蛋白尿可反映靶器官损害的程度。本文通过分析Ⅱ型糖尿病人的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血压水平、血压...

  • 标签: 糖尿病 白蛋白尿 血压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近期研究发现肾小管功能和结构异常在糖尿病肾脏病(DKD)所导致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一个重要因素。急性高糖通过各种途径诱发肾小管功能障碍可能是糖尿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的潜在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肾小管 糖尿病肾脏病 微量白蛋白尿 急性高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脏损害和心血管风险。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增加,青年人中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深入研究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对于早期发现、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浆vWFAg、Fib及PLG活性水平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血浆vWFAg采用ELISA测定,Fib采用凝血酶法测定,PLG活性通过发色底物法检测,UAE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组血浆vWFAg、Fib水平及PLG活性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vWFAg、Fib水平及PLG活性升高更显著(P<0.01);同时,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vWFAg、Fib、PLG活性水平与UAER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异常相关。

  •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糖尿病 微量白蛋白尿 纤溶酶原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蛋白尿孕妇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及α1-微球蛋白(α1-MG)的妊娠期界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210例,其中PE孕妇92例(43.8%),正常孕妇118例(56.2%)。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非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并通过对不同种类尿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确定妊娠期尿mAlb、TRF及α1-MG的最佳切点值。结果(1)非妊娠期成人尿mAlb、TRF及α1-MG界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当尿mAlb、TRF、α1-MG分别以30.0、2.5、12.5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1%(89/101)、88.2%(90/102)、78.9%(75/9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106/109)、98.1%(106/108)、85.2%(98/115),准确率分别为92.9%(195/210)、93.3%(196/210)、82.4%(173/210)。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分别以30.0、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α1-MG以12.5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与“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尿mAlb、TRF及α1-MG值对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ROC曲线及最佳切点值: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判定标准,尿mAlb、TRF和α1-MG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0.984和0.907。尿mAlb、TRF、α1-MG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86.5 mg/L(Youden指数=0.927)、5.5 mg/L(Youden指数=0.923)、15.4 mg/L(Youden指数=0.687)。(3)尿mAlb、TRF及α1-MG最佳切点值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的诊断性研究:尿mAlb、TRF、α1-MG分别以86.5、5.5、15.4 mg/L为界值时,三者对应的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86/87)、95.7%(88/92)、87.7%(71/81),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117/123)、96.6%(114/118)、83.7%(108/129),其准确率分别为96.7%(203/210)、96.2%(202/210)、85.2%(179/210),均高于非妊娠期界值的准确率。以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为“金标准”,尿mAlb、TRF、α1-MG以86.5、5.5、15.4 mg/L为界值的诊断方法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荐将尿mAlb、TRF、α1-MG的妊娠期界值分别定义为86.5 mg/L、5.5 mg/L、15.4 mg/L。

  • 标签: 先兆子痫 蛋白尿 白蛋白尿 转铁蛋白 参考值
  • 简介:蛋白尿分病理性蛋白尿和生理性蛋白尿两种。病理性蛋白尿是因为患肾小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而引起的蛋白尿,在病变未痊愈前会持久存在。生理性蛋白尿又称良性蛋白尿或暂时性蛋白尿。常见的原因有:

  • 标签: 蛋白尿 肾炎 全身性疾病 肾小球疾病 生理性 病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877年德国学者Vonleube报告了一些士兵在行军和野营训练时出现蛋白尿后,迄今为止,对运动性蛋白尿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把它作为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承受运动生理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方法学上的问题,使许多问题的研究难以深入。为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当今有关运动性蛋白尿与运动的关系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为这一生化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负荷 运动训练 运动实践 身体机能状况 运动项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标志症状。文中分析了大量蛋白尿的危害,并剖析了肾病综合出现大量蛋白尿的原因,对肾病综合患者大量蛋白尿症状的防治及饮食指导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肾病综合症 大量蛋白尿 原因
  • 作者: 卢萍 帅平 刘玉萍 吴昌为 李贵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部,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暨肾脏病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暨肾脏病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7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暨肾脏病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7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线体重及其变化对体检人群新发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增加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完成2次及以上的体检者,收集体检者初次和末次体检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BMI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主要终点事件为新发白蛋白尿或ACR增加≥30%。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ACR增加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线体重及其变化对新发白蛋白尿或ACR增加≥30%的影响。结果共1 761名体检者被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6.54±7.87)个月,新发白蛋白尿59例,ACR增加≥30%者30例,白蛋白尿逆转35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27,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HR=1.041,95% CI 1.018~1.064,P<0.001)、高血压(HR=2.035,95% CI 1.278~3.242,P=0.003)、糖尿病(HR=2.081,95% CI 1.310~3.305,P=0.002)和高尿酸血(HR=1.700,95% CI 1.084~2.668,P=0.021)是新发白蛋白尿或ACR增加≥30%的独立影响因素,而BMI(HR=1.053,95%CI 0.975~1.137,P=0.191)及体重变化率(HR=1.030,95%CI 0.972~1.092,P=0.322)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提示超重/肥胖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分别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体重超重/肥胖对预先设置的各亚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基本一致。增重与高血压、糖尿病分别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增重可增加女性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HR=3.355,95%CI 1.164~9.670,P=0.025),对其他预设的亚组的影响基本一致(均P>0.05)。明显减重组比明显增重组的白蛋白尿逆转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减重幅度较小(-6.08%±3.51%)有关。结论超重/肥胖可增加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者发生风险更高。小幅度减重对逆转白蛋白尿的作用尚不足。

  • 标签: 肥胖症 超重 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体重变化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方法抽取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7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入院后2天、出院时以及对照组展开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入院时、出院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尿白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出院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尿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发生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白蛋白尿阳性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阴性者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与血清尿酸、白蛋白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白蛋白尿阳性者血清尿酸水平会异常升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白蛋白尿 血清尿酸 相关性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24h尿蛋白(Upro)水平和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724(CA724)、糖蛋白抗原153(CA15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鳞癌抗原(SCC)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Upro将232例CKD患者分为Upro〈1.5g/d组,Upro1.5-3.5g/d组和Upro〉3.5g/d组,比较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再根据Salb水平将上述患者分为Salb〈25g/L组、Salb25-35g/L组和Salb〉35g/L组;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按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A125、CA153、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Upro呈正相关,而CEA、CA199、AFP、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salb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其血清水平均与Salb水平呈负相关,而CEA、AFP、CA153、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蛋白尿伴或低白蛋白的患者中,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相应肿瘤的假阳性率增高。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大量蛋白尿 蛋白水平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90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水平作为依据,分成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三组的病例数均为30例。对于全部的病例均展开TC、TG、LDL-C、HDL-C、hs-CRP、Scr、BUN、HbAlc、UAIb、WHR、BMI几项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统计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比较UAIb以及hs-CRP、HbAlc,同高血压1组、2组相比较,3组显著升高,P〈0.05;hs-CRP同UAIb以及HbAlc具有正相关联性,UAIb跟HbAlc之间具有正相关联性;通过实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Scr、HbAIc。结语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UAIb、hs-CRP以及HbAIc具有互为相关的联系。

  • 标签: 高血压 糖化血红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圣地红景天对1型糖尿病大鼠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NC组),模型组30只,后者按55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C组)、糖尿病治疗组(DR组)各15只。分别于第4、8、12周时检测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肌酐、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同时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留取肾脏组织分别作光镜、电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TGF-β1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R组24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下降,肾组织中NDA含量下降,Cu-Zn-SOD及GSH-Px活性升高;与DC组相比,DR组尿蛋白排泄率减少,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减轻,病理检查示系膜增生明显减轻,电镜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轻于DC组,免疫组化分析示DR组TGF-β1表达较DC组明显减少。结论:圣地红景天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其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降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圣地红景天 糖尿病 抗氧化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