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score,MIS)对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状态的临床评价和判断。方法对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进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quantitative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MQSGA)和MIS,同时检测P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并分析MIS对营养不良-炎症状态的评价效能及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共98例。按照MQSGA标准,营养不良者96例,占97.96%,其中轻度64例,占65.31%,中度27例,占27.55%,重度5例,占7.10%。按照MIS标准,98例PD患者全部为营养不良,占100%,其中轻度52例,占53.06%,中度39例,占39.80%,重度7例,占7.14%。MIS分值越高,患者年龄越大,营养状况越差,炎症状态越严重。MIS与PD患者贫血指标、营养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炎症指标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与各指标的相关系数高于MQSGA。结论MIS可准确评估和判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随着MIS分值的增加,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亦愈加严重,且高龄患者具有较高的MIS分值。

  • 标签: 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 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改良主观营养评估 维持性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炎症状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上起重要作用, 而营养不良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并发生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究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模式对炎症不良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尿毒症血透析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高通量透析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炎症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有效结合患者具体血液动态指标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模式,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防范或者降低微炎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这种治疗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高通量透析治疗 尿毒症血透析 微炎症不良 主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P(血液灌流)联合HD(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HD治疗,观察组给予HP联合H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和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且营养指标提升程度高,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血液灌流)联合HD(血液透析)应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和营养不良状况,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炎症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炎症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湿热证及热毒证亚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P〈0.05),湿热证亚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或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普遍存在炎症状态,hs—CRP、IL-6、TNF—α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湿热、热毒证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营养不良 微炎症状态 中医证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炎症状态是影响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透析与炎症的关系,以及炎症在透析患者病程中的作用。

  • 标签: 透析 微炎症
  • 简介: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和肥胖常常簇集出现而形成代谢综合征,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水平。近年来,代谢性疾病的炎症背景备受学者关注,炎症状态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除了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外,在炎症反应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阻断RAS,对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已证实,RAS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一血管紧张素1I-ATl受体(ACE-AnglI-ATlR)轴和ACE2-Ang(1-7)-Mas轴发挥作用,这两条途径具有相反的生物学活性,后者对前者有拈抗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I)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介导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致炎作用,而Ang(1-7)可以拮抗AngII,抑制炎症反应。本文就RAS参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炎症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inghemodialysis,MHD)患者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MH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和HDF+HP组各30例。HD组给予常规HD治疗,4h/次,3次/周;HDF+HP组在HD组的基础上给予HDF串联HP治疗,1次/2周;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hs-CRP、Hcy水平,同时观察患者Hb、TP、Alb、TRF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DF+HP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Hcy分别为(5.75±2.11)、(51.10±7.65)、(81.21±8.41)ng/L、(12.31±2.21)μ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11±2.20)、(102.22±20.32)、(197.83±24.47)ng/L、(39.96±9.4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F+HP组治疗后Hb、TP、Alb、TRF分别为(105.65±22.21)、(63.10±22.65)、(39.21±6.41)g/L、(197.31±22.21)μg/L,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2.21±12.10)、(51.26±11.32)、(31.84±5.47)g/L、(162.96±15.4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HDF+HP组hs-CRP、IL-6、TNF-α、Hcy、Hb、TP、Alb、TRF与HD组[(13.32±1.20)、(96.68±25.65)、(101.32±24.24)ng/L、(38.23±8.34)μmol/L、(93.22±13.10)、(52.32±12.32)、(33.87±4.54)g/L、(163.23±15.33)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DF联合HP治疗MHD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微炎症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环境的可行性。方法(1)取1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在背部中线两侧用打孔器各取直径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组织,制作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8 h后,取距创缘2 mm内创面组织,制作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取2种组织匀浆上清液,调整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样本数为6。(2)取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培养至第3代,培养48 h后提取正常外泌体。另外取第3代hUCMSC,分别加入总蛋白质量浓度为30、50、100 μg/mL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和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48 h后,提取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取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和CD63表达。(3)取1 d龄C57BL/6小鼠乳鼠20只,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Fb)和第3代Fb,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Fb,培养2 h,利用细胞爬片法结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4)取第3代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每组4孔。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7组依次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正常外泌体,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细胞活力。(5)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每组4孔,并分别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培养6、12、24 h细胞迁移率。(6)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但不设置对照组,每组3孔,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培养48 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伤后48 h,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含量为(1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的(97±5)pg/mL,t=3.306,P<0.05。(2)hUCMSC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均呈典型茶托样;3种hUCMSC外泌体粒径为30~150 nm,均在外泌体正常粒径范围内;3种hUCMSC外泌体CD9和CD63均呈阳性表达。(3)原代细胞轮廓清晰,呈突起的纺锤形、不规则多角形或细长条状;第3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相近。培养2 h,细胞中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鉴定为Fb。(4)培养48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为(13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正常外泌体组的(107.5±2.4)%、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13.3±3.2)%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04.0±2.0)%、(101.9±1.5)%,P<0.01, 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103.4±2.2)%、(102.5±1.4)%],P<0.01。(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时,培养6、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 h,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以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0 μg/mL时,培养6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6)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 μg/mL时,7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1、TGF-β3、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3、1.537、1.653,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培养48 h,7组细胞TGF-β1、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7、1.308,P>0.05)。5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泌体组、5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结论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预处理对hUCMSC外泌体的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低浓度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刺激所得的hUCMSC外泌体能够上调F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介质含量过低,不足以有效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及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

  • 标签: 炎症 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组织匀浆 微环境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炎症性肠病患者腹腔病变情况复杂,加之机体严重营养不良,手术风险大大提高。因此,腹腔镜创外科技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部分新技术,如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但在我国发展仍较缓慢,因此,开展相关的实践非常必要。对施行创手术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选择仍需谨慎。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终末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贫血、营养不良及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1例,将其划分为炎症组与非炎症组,对其血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肌酐、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来对患者的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率(E)、左室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房前后径(LAD)等进行测定,对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率(A)进行计算(E/A),并要在不同的时间为患者开展五次血压测定,取其平均值,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炎症组患者的Alb(血清白蛋白)、Hct(红细胞压积)、Hb(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的值明显低于非炎症组;并且其Lp(a脂蛋白明显高于非未验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炎症组的LVMI、IVST、LVPW、LVD、LAD明显高于非未验证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相关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Alb、Hct、Hb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与LVMI、IVST、LVD、LP(a)之间为正相关,与EF、E/A之间的表现为负相关。结论当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炎症状态时,其超敏C反应蛋白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因此,可以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来对患者的贫血程度、营养状态进行预测,同时其也是左心室功能与结构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压透析 贫血 营养不良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脑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在CMB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致的血脑屏障破坏以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CMBs的发生和发展。同时,CMBs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也可能触发炎症反应。不过,相关的机制以及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对与CMBs相关的血管内皮炎性因子及其在CMB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内皮,血管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炎症反应。方法:随机选取山西省太原市中化二建集团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内科收治的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4名患者作为实验人员参与实验。在对实验人员进行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CRP的水平数值范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为正常状态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验组患者为炎症状态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是否出现心脑血管类并发症。结果:炎症状态下的实验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CRP的数值均升高(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衰竭 微炎症状态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水平变化。结果透析前,两组各炎性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6个月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Hs-CRP、IL-6、IL-8、TNF-α)较透析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以往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症状态,继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认识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作为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炎症是一种悄无声息、持续存在的低度炎症状态,通常伴随着免疫功能的改变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炎症状态不仅与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速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微炎症状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肌营养不良与系统性炎症因子TNF-a,CRP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测量身高、体重,按BMI(单位为kg/m2)分为A组低体重指数组(24例),BMI<20;B组正常体重指数组(36例),20≤BMI<26.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正常体重指数)30例作为对照组C组.测量三组患者TNF-a,CRP数值,并比较三组患者TNF-a,CRP与肌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TNFa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TNF-a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B组CRP水平显著高于C组,且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存在持续性、低水平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合并不同程度肌营养不良,且炎症介质与肌营养不良存在负相关性,炎症介质越高体重指数越低.关键词COPD患者;TNF-a;CRP;体重指数BMI;肌营养不良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6-02

  • 标签:
  • 简介:  尽管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已近四十年,但多数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差,死亡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高死亡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原因不明的心脏骤停,占透析患者死亡人数的50%以上.其次是感染,约占15%.虽然有大约34%~6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着营养不良,但是营养不良作为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在临床上却很少见,不超过5%.近年来,营养不良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Stenvinkel等对109名透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44%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这与以往的统计相似,而通过颈动脉B超检查发现有72%的患者存在动脉硬化改变(即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32%的患者有炎症存在的表现,22%的患者同时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这三种情况[1].故提出在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存在着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症(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syndrome,MIA-syndrome),它的存在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患者炎症状的影响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6例维持性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1和试验组2,同时选取1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的患者每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6h,试验组2的患者每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4h,分别测定三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浆总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患者在治疗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都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六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后,试验组1患者的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试验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两组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其炎症状态和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炎症状态,但是通过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能有效清除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标签: 延长血液透析时间 微炎症状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