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甲状腺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腺体,病种复杂,近年临床上因患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呈增多趋势,女性甲状腺肿块患病率大概是男性的4倍,并且多为良性结节[1],据2009年美国报道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癌已经是第6高发恶性肿瘤。

  • 标签: 甲状腺(Thyroid Gland)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瘢痕(Gicatrix)
  • 简介: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 内淋巴囊
  •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重建手术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97例(99耳)慢性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重建听骨链、成型鼓室,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听力重建疗效的10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纯音测听示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7.3±9.0)dB,术后(32.1±8.7)dB;术前ABG平均为(31.7±9.3)dB,术后ABG平均为(16.7±8.8)dB。其中镫骨存在、咽鼓管通畅、鼓膜张肌腱存在对听力重建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个因素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的疗效,其中镫骨情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是较为主要的因素。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听骨链重建术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疗效、复发率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56侧)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耳内镜下分离外耳道皮瓣至鼓环,将鼓环连同鼓室粘膜一起分离开,暴露咽鼓管的鼓室口。取骨蜡少许,适形后置人分离开的鼓口粘膜下,至患者耳鸣消失。治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耳内镜检查鼓膜随呼吸扇动消失,鼓室压力曲线恢复正常;好转标准:患者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耳内镜检查呼吸时鼓膜偶有扇动,鼓室压力曲线基本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呼吸时鼓膜扇动仍明显,鼓室压力曲线异常。术后门诊随访半年~9年。结果治愈40例48侧,治愈率85.7%;好转5例8侧(2例单侧,3例双侧),好转率14.3%;无效率0%。同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疗效好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外科手术 耳内镜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所致传导性耳聋的症状体征、听力学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具有明确外伤史、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20例。每位患者均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听力测试和影像检查。行鼓室探查术,根据患者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行听骨链重建术。术后1~3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纯音听阈,总结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探查听骨链发现砧骨移位14例,包括砧镫关节脱位、锤砧关节分离以及二者兼具的听骨链损伤,锤骨移位且粘连固定2例,镫骨足弓骨折2例,砧骨长脚骨折1例,镫骨底板自前庭窗脱出1例;其中3例砧骨移位患者术中可见面神经明显水肿。根据鼓室探查情况行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术,15例行自体听骨雕凿后的听骨链重建术,1例行砧镫关节复位术,4例行人工听骨植入术,3例合并面瘫患者行听骨链重建术的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自觉听力提高,纯音测听示言语频率内气导平均听阈恢复至30±11dB,平均气骨导差为18±10dB。伴有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I级。结论有外伤史的患者如有听力下降,应行全面细致的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颞骨CT扫描,如纯音测听气导听阈下降且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或颞骨CT显示听骨链形态异常,应考虑系听骨链中断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应根据听骨链损伤的不同类型,重建听骨链,恢复患者听力,合并面瘫者,同时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

  • 标签: 外伤 传导性耳聋 听骨链中断 听力重建
  • 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决策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与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与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 标签: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成形术 小耳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