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对当下纷繁的艺术现象,“何为当代”是艺术家、艺评家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对当代意义的追问,既是当代艺术的主题之一,也是延续于艺术史的哲学命题。本文以伦敦当代艺术作为现象学的分析对象,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语境中,从历史在当代的呈现、当下与当代及历史的关系、当代进入历史的方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历史性的视角解读当代艺术,使当代的意义于时间之维中得以显现。

  • 标签: 当代艺术 历史性 存在与时间
  • 简介:<正>展览总监:马一平学术策划:陈默技术支持:贺丹晨张进主办: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成都画院展出时间:2004年5月28日—6月1日展出地点:成都画院美术馆艺术方式:实验水墨、行为表演、装置、影像出展艺术家:马远婷、张燕、郭强、游晓红、彭秋璐、胡芹、刘杰、卢娟、孟吴旭、于尧、余中华、陈珊、郑勇、李兵、刘世杰、朴兰花、王挺、马骥、陈星、徐化玲、韩继兵、徐

  • 标签: 展出时间 展出地点 刘世杰 李兵 当代艺术展 王挺
  • 简介:本次题为“关系”的展览,是一次试图探讨在当代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表达的语境中超越各种二元对立关系(如西方哲学中的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等,中国哲学中的天与人、名与实、有与无、道与器等)可能性的学术活动。策展人姜节泓为这个展览作了大量研究,遴选出12位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中思想活跃,且在语言探索上坚持不懈的艺术家参加展览,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展 前言 思维与存在 主体与客体 个人与社会
  • 简介:<正>156m156·理念当代艺术只是艺术发展趋势的一个方面,它不神秘,更不是洪水猛兽。它会受艺术自体规律的制约,它只在艺术的范畴内才起作用。当代艺术的一些艺术特征能对当代文化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这是它在中国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比如,当代艺术质疑既定的规则和权威、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艺术手段的多样性等特征,都有益于当代的中国文化建设。当代艺术不只是以生活日常

  • 标签: 中国文化建设 中国当代文化 生存环境 艺术语言 长江文化 自身文化
  • 简介:金秋九月,津门迎来一项盛大艺术活动。三远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之后的首次展览"长卷:世界寓言"当代艺术,于2014年9月12日在津湾广场隆重开幕。展览由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名潞策划,李山、徐冰、任戬、邓国源、蔡锦、崔岫文、李占洋等国内著名艺术家携最新代表作齐聚津门。展期持续至10月12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身居天津地理枢纽之处,位于天津市津湾广场原法租界欧式建筑群中,占地八百多平方米,隔海河与天津站相对,距地铁3号线津湾广场站仅200米,交通极其方便,是举办和观看艺术览的极佳场所。

  • 标签: 当代艺术中心 三远 当代艺术展 艺术批评家 寓言故事 当代艺术家
  • 简介:数字媒体技术在当代艺术中应用的形式越来越多,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展现出来。以上海“波普之上”艺术览中的电子装置艺术作品为例,谈论数字媒体技术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 标签: 波普艺术 数字媒体技术 电子装置艺术
  • 简介:<正>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当代艺术在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表现在,艺术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有效更新,艺术创作和实验的不断推进。其成绩有目共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化。后工业社会带来的网络信息的发展和崛起,时尚和文化消费受宠,物欲膨胀导致了社会道德的贬值。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全球化的冲击中,社会结构面临新的历史转型。当代艺术如何持续发展?如何超越?能否

  • 标签: 世界图景 当代艺术展 物欲膨胀 艺术创作 现当代艺术 社会结构
  • 简介:1月19日,宁波第二届国际当代艺术目前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这场以“空气”为主题的艺术,吸引了众多观赏者前来一探究竟。宁波第二届国际当代艺术除了中国的艺术家外本次艺术还邀请到了来自美国、韩国等地的国外艺术家,让宁波人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作品,有机会了解中国(世界)主流的当代艺术艺术、人文、收藏价值。艺术将持续到2月28日。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展 宁波 国际 艺术作品 收藏价值
  • 简介:<正>时间:2010年12月17日地点:四川博物院"01-02、07、9-10展览现场03.达明安·赫斯特作品104.开幕式05.展览现场(陈默杨卫刘家琨刘杰等)06.展览现场(何多苓吕澎陈默)08.海报11.达明安·赫斯特作品12-13.展览现场

  • 标签: 当代艺术展 展览现场 何多苓 赫斯特 英国制造 文化协会
  • 简介:当代作家王蒙的散文《在声音的世界里》写到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寒夜呜咽的笛声,民族戏曲的乐声,西洋和前苏联的歌声,世界名曲的演奏声,等等,但这些描写的目的并不是在于介绍这“声音的世界”,而是通过艺术的教化功能,

  • 标签: 心灵历程 当代作家 散文 王蒙 戏曲 描写
  • 简介:中国和韩国的艺术交流一直拥有开阔而良好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这些年来,两国艺术家和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士经常友好往来,频繁互动,成为文化上的亲密伙伴。中国艺术家应邀参加了韩国举办的许多艺术活动,同样,在中国,我们也经常有机会欣赏到韩国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可以说,这种艺术交流的紧密性很好地促进了中韩两国人民更多的相互理解和深厚友谊。今年时逢中韩建交15周年,中国美术馆和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作为两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国家美术馆,利用美术馆的优秀平台,再次进行两国之间更为深入的艺术交流。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艺术 艺术家 现代美术 艺术交流 韩国
  • 简介:李小可,中国画大师李可染之子。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起,开始随父学习山水,并多次陪同父亲前往黄山等地写生。先后二十余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云南、张家界等西部地区摄影、写生体验。其作品在受父亲李可染影响的同时,注意研究传统并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直面生活,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墨风格。

  • 标签: 艺术视角 中央美术学院 长江源头 国画大师 西部地区 外来艺术
  • 简介:秦秀杰的油画有着鲜明的个性,他那信笔涂抹、大刀阔斧、纵横捭阖、有着强烈的时代风格和东北色彩的油画作品曾经影响了东北无数艺术青年。秦秀杰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班的时候画过一批表现“无赖的一代”的作品,如《我在这儿》、《迷墙》、《烈日灼身》等,那些爬墙、赤膊、喝酒、叼烟、百无聊赖的青年群像以及所造成的影响,

  • 标签: 艺术视角 当代 油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青年 纵横捭阖
  • 简介:在2007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大展”中。一个年轻的画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这就是杨运高的《红水河》系列,他的两幅巨型山水画令人耳目一新。杨运高的作品选择了他的故乡红水河作为主题。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图式上融进了现代图式的元素,苍莽雄浑的远山和古拙秀丽的乡村和谐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中,

  • 标签: 艺术视角 中国山水画 漓江画派 作品选 红水河 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