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1年3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15例幽门早期病变病例纳入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早期胃癌5例。15例均为R0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5.2 min(35~78 min)。仅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余14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和腹痛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1.3个月(1~106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或转移,未见幽门狭窄。提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幽门早期病变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幽门管早期癌 幽门管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与贲门病变的相关性,为贲门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50例经上消化道内镜诊断为贲门病变患者为研究组,同时纳入150例同期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多点位取可疑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pylori总体感染阳性率为74.00%,其中,萎缩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5.38%、79.17%、80.00%、57.14%;对照组中,H.pylori总体感染阳性率为30.67%,其中,萎缩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28.85%、53.85%、19.05%、15.79%;研究组患者总体感染率及各级别病变患者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贲门病变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贲门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口腔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口腔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口腔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不良。早期发现口腔的关键是自我识别“病变”,特别是其“高危相”以及“早期”的特点。

  • 标签: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癌 早期癌 预后不良 治愈率 中晚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材料与方法同期检出的胃粘膜病变共30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96例;肠上皮化生(IM)51例;异型增生(DYS)23例.每例于胃窦大小弯侧,胃体大小弯则取粘膜组织4块,分别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和Hp染色的Warthin-starry染色.以镜下见到棕黑色典型Hp菌体为Hp阳性.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HP阳性 胃体 胃粘膜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专家单兆伟、刘沈林等完成的益气清热活血逆转胃癌病变临床研究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这是近年来江苏省中医医疗单位中唯一获此奖项的单位。

  • 标签: 中药 胃癌 癌前病变 益气清热活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病变的关系探讨。方法:研究中的样本选择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56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的 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和病理检查,随后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来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结果:在分别接受了不同的小组监测之后,HP阳性和阴性的患者胃癌病变发生率、S期细胞、细胞增值指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其出现各种胃癌病变的可能性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同时也会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上升,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重点注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前病变 关系
  • 简介:摘要胆管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临床确诊时大多属中晚期,预后极差。胆管癌病因迄今未明,胆管上皮内瘤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被认为是胆管病变。加强对胆管病变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对胆管病变认识有限,未来仍需依托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深入,尽早发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准确识别出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胆管病变作一综述。

  • 标签: 胆管癌 癌前病变 胆管上皮内瘤变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 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存在状态和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状态和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空泡毒素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是Hp菌株上最重要的毒力因子,其基因亚型多样性与胃癌及其病变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新发现的Hp毒力因子(Omp和Hp0305)在胃癌及其病变中均有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发生的分子标记物。此外,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IL-10)、ABO抗原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基因易感性与胃癌及其病变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对Hp毒力因子及人群遗传易感性与胃癌及病变关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毒力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陈更新教授治疗胃癌病变经验丰富,认为胃癌病变多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临证时,陈教授注重辨证用药,讲究治病必求其本;强调因地制宜,擅清湿热;重视调畅气机,升降有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肠化生 癌前状态 名医经验 陈更新
  • 作者: 李洪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宫颈癌前病变怎么办?李洪芬(盐亭县玉龙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盐亭621600)【中图分类号】R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02-01随着宫颈疾病筛查技术的进步,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检查癌前病变不需要过度紧张,临床上的治疗方式很多,有物理疗法、手术疗法和药物保守治疗,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1宫颈癌前病变的物理治疗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物理疗法主要与微波疗法、超声疗法、激光疗法、电凝疗法和冷冻疗法等,可用于治疗病变程度为CINⅠ~Ⅱ级轻度病变患者。鉴于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因素较多,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单独使用物理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有限,一般需要使用物理疗法配合其他治疗方式。研究指出,应用聚焦超声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优于激光治疗方式,但是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其原因在于聚焦超声治疗方式的能量较为集中,因此对病灶加以治疗后所取得疗效较好,但是对于人体造成的损害较大,因此发生大的不良反应较多。目前由于电凝治疗对人体组织造成的破坏较大,且治疗过程中由于产生烟雾影响视野,因此在临床的应用面已经越来越小。2宫颈癌前病变的锥切手术治疗应用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可以准确判断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范围,可以明确是否发生浸润癌,避免直接采取全子宫切除手术造成过度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冷刀锥切、宫颈环形电切术。2.1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最经典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案就是冷刀锥切术,该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手术过程中不会造成热损失,因此对于患者组织影响较小,同时能够保留完整的病理标本,可用于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大量临床研究样本表明,使用冷刀锥切术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优于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临床需要根据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推荐手术治疗方案,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CINⅡ级或者CINⅢ级时,可首选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但是当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Ⅲ级且腺体受累时,尽量采用冷刀锥切手术治疗,由于采用冷刀锥切治疗能够有效规避细胞和血液循环加速,因此对于组织的伤害较小,术中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受波及程度较小。但是冷刀锥切术也存在非常明显的缺点,由于不能进行术中探查,该手术过程中为盲切,手术范围精度不高,手术效果受主刀医生技术影响较大,主刀医生的治疗经验对于手术效果影响较大,同时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被人们认识以来,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在治疗及预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胃癌的防治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干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尝试分析幽门螺杆菌与病变的关系,以期能对病变的防治有所裨益.

  • 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 HP 胃粘膜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病变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辅助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宫颈病变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尿素霉检测法对48例患者进行检测,经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证实。48例患者均应用辅助抗生素(灭滴灵)进行治疗,研究4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和患者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病变多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灭滴灵治疗能明显降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对宫颈起到治疗作用。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宫颈的重要因素,应用辅助抗生素治疗能消除诱发宫颈的病因之一,消除潜在癌变诱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辅助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上消化道症状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其中对照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均呈阴性,而观察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呈阳性。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活检与H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检出率(17.5%),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及胃黏膜病变问题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可互相作为依据进行诊断,对临床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上消化道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黏膜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