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人们曾经对网络一度低迷持各种各样的说法,但这没有影响人们将生活、工作以及娱乐等越来越多的信息搬到网络上。虽然用“润物无声”来形容近两年网络的成长不甚准确,但与网络相关的业务不断扩张,已经使互联网度过了漫漫的长夜!“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IT支出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中国IT行业将迎来又一个黄金时代。”日前,中国IT行业权威研究机构——计世资讯(CCWResearch)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 IT行业 发展前景 信息化工程 管理软件 核心技术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现代主义时期,基本文化特点是二元对立,反对即进步。雕塑创作由于材料坚固、制作缓慢和建造的公共性,在个体意识急剧批判集体主义的新潮美术中,难以崭露头角。当时的创作精力大多投入城市雕塑,而城雕从创作体制到工程投标,都囿于学院主义标准和惯性审美要求,很

  • 标签: 雕塑创作 城雕 中国美术 工程投标 城市雕塑 性审美
  • 简介:80年代中国修辞学:它10年来的开拓与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十年,出现引人注目的整体大跃动。在修辞学进步与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停滞与危机,主要表现为:广、深度发展失调,一条腿过长,一条腿过短。当前既要解决广度膨胀过速的问题,划清修辞与非修辞的界限,收缩范围,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80年代 90年代 主要表现 深度发展
  • 简介:许多研究者怀疑,朝鲜战争的爆发,原本就是一个陷阱。是斯大林故意制造出来,迫使中国人彻底破灭对美国幻想,并造成中美对抗的一着险棋。斯大林自己在1950年8月25日给捷克总统的电报,似乎也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不论斯大林是否确有如此计谋,中国出兵朝鲜之举确实导致了中美隔绝20年这样一种历史后果。

  • 标签: 朝鲜战争 中国人 50年代 出兵 1950年 斯大林
  • 简介:<正>1921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多次失败之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的最底层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团结群众,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因此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结构与旧中国完全不同。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权力一直延伸到村支部,在城市则直到各个单位和街道居委会。旧中国的统治则只能到达县一级。国民党试行所谓保甲制度,试图控制乡村和城市基层,结果

  • 标签: 订货合同 新中国 委托加工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 契约
  • 简介:利用1949—2009年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风雨资料以及登陆信息,研究影响热带气旋极端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登陆极端偏早或偏晚事件在1970和2000年代发生较少。热带气旋登陆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和最低气压)极端事件在2000年代发生频数最高。热带气旋降水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70年代频数最多,大风影响时间极端事件在1980年代频数最多。日降水量和过程降水量的极值站数在1960年代最多,日最大风速极值站数在1980年代最多。

  • 标签: 热带气旋 极端事件 年代际变化 最大风速 登陆日期 最大降水
  • 简介:30年代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中心主题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模式:其一是通过新旧力量之间的直接冲突来对中心主题作出积极的肯定,其二是作品往往表现对于爱情和人际关系中的温情、尊重乃至体谅予以含蓄性的赞美和欣赏;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完成了由寓言化向写实化(世俗化)的过渡。

  • 标签: 喜剧 幽默 讽刺
  • 简介:<正>探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地位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时代背景,包括国际结构的变化;第二,注意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国力强者,国际地位自然很高,而综合国力不是很强者,通过实施一些策略意义上的手段,也可以使自己的国际地位有较大的提高;第三,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客观的基础因素,如综合国

  • 标签: 国际地位 综合国力 国际结构 基础因素 国际正义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196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东欧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选择支持中国,与中国建立了友好深厚的友谊。中国方面,除了对阿尔巴尼亚经济资助、政治支持外,还签订了文化援助合同,派遣优秀文化教育工作者到阿尔巴尼亚进行文化支援。本文是对到阿尔巴尼亚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蒋祖慧编导、教钢琴的陈比纲教授和教授英语的张载梁教授的口述实录。三位文化教育工作者从工作经历、异国印象、与阿方关系、生活娱乐等方面回忆了文化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历史事实与体会感触,从文化层面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两国的“蜜月”关系。

  • 标签: 文化援助 芭蕾舞剧 友谊
  • 简介:  对于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特点,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在公众视野中逐渐从中心移向边缘,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这三大特点

  • 标签: 中国建筑史 年代中国 建筑史研究
  • 简介:190年代中国文化可谓繁荣:都市膨胀,信息泛滥,人在形形色色的文化资讯和流行风潮中忙碌。水墨艺术也不例外,自有一番热闹景象。首先是艺术市场活跃。知名老画家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拍卖会上走势良好,众多购买文物的藏家令传统中国画价位攀升。这

  • 标签: 水墨艺术 90年代中国 新文人画 新潮美术 当代文化 传统中国画
  • 简介:“心态意识”作为诗人写作观念的呈现,不但会反映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反映诗人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本文以90年代中国新诗的心态意识为例,通过选择四种典型的心态意识,研讨文化转型期诗歌的心理层面及由此呈现的言论与创作。

  • 标签: 90年代以来 中国新诗 心态意识
  • 简介:引言 都市与电影翻看世界电影史,各国的电影几乎都是在大城市中产生的。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由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宣布诞生;稍后,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欣然问世;之后1909年,香港第一部影片《偷烧鹅》也在市区拍摄完成。再加上电影赖以诞生的照相洗印等技术都是在都市中孕育而生的,如此电影就与城市、都市背景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聚焦于都市生活经验,注重电影与城市的关系,自然就成为电影重要的主题。现实中都市生活经验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渗透在故事叙述构架下的都市意象,也就具有了强烈的空间爆发力和超群的整合力。九十年代创作氛围相对宽松,都市电影的表现形态就更加淋漓尽致,具体可以划分为四类

  • 标签: 都市电影 九十年代 现代都市人 中国银 空间意象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