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酪性肺炎(cascouspneumonia)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中最严重的病型之一。在小儿抵抗力非常低下、对结核菌的过敏反应增强的情况下,带有大量结核菌的干酪样物质进入肺组织即可造成干酪性肺炎。临床上分为大叶性及小叶性干酪性肺炎,前者多见于婴幼儿,后者多见于较大儿童。本型病情严重,预后不佳。但如能及时积极进行抗痨治疗,多数患者可吸收好转,后广泛钙化而治愈,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少数患者就诊过晚可很快死亡,此即所谓“奔马痨”,多见于青春期少女,目前已少见。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相异之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病例40例,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者各2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资料、临床病例、影像学记录资料、病原学等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等,对其异同点进行探讨。结果相似之处,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均有起病急的表象、还有高热、咳嗽、痰多等症状,甚至影像学的检查也显示为肺内大片状的致密和实变影。不同之处在于,(1)病程长短不同,干酪性肺炎虽有起病急的假象,实际其病程较长,在明显发病之前,有很长一段时期隐匿性的低热咳嗽;而大叶性肺炎病程只有7天左右。(2)影像检查,干酪性肺炎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阴影不均匀或者有卫星灶或者空洞,多发于双上肺;而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双下肺。(3)检测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阳性强度干酪性肺炎要明显高于大叶性肺炎(P<0.05);咳血和血象的发生率干酪性肺炎明显低于大叶性肺炎(P<0.05)。(4)治疗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渗出和干酪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大叶性肺炎多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P<0.05)。结论不典型干酪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症状表象及影像学检测都极为相似,为了便于准确鉴别治疗,需要密切询问患者既往症状病情,然后综合判断,降低其误诊率。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 肺炎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病例40例,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患者各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似之处,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均有起病急的表象、还有高热、咳嗽、痰多等症状,甚至影像学的检查也显示为肺内大片状的致密和实变影。不同之处在于,(1)病程长短不同,干酪性肺炎虽有起病急的假象,实际其病程较长,在明显发病之前,有很长一段时期隐匿性的低热咳嗽;而大叶性肺炎病程只有7天左右。(2)影像检查,干酪性肺炎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阴影不均匀或者有卫星灶或者空洞,多发于双上肺;而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双下肺。(3)检测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阳性强度干酪性肺炎要明显高于大叶性肺炎(P<0.05);咳血和血象的发生率干酪性肺炎明显低于大叶性肺炎(P<0.05)。(4)治疗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渗出和干酪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大叶性肺炎多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P<0.05)。结论不典型干酪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症状表象及影像学检测都极为相似,为了便于准确鉴别治疗,需要密切询问患者既往症状病情,然后综合判断,降低其误诊率。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 肺炎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麻疹发病人群及影像表现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分析病例,对麻疹有一个新的认识。

  • 标签: 麻疹 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在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44例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 21例与对照组 23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 0.4 g/d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 0.4 g/d治疗,并辅助其他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药物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病灶吸收与痰菌早期阴转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有效且安全。    [关键词 ] 莫西沙星;干酪肺炎型肺结核;左氧氟沙星;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xi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se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44 cases of caseous pneumonia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2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 cases); treatment group (0.4g / D) was given moxifloxacin, control group (0.4g / D) was given levofloxacin, and other similar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used. The absorption rate of focus,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putum bacteria and side effects of drug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absorption of focus and early negative transformation of sputum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moxifloxacin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case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秀可行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阐述性分析。结果20例休克性肺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趋于稳定。结论对患者实施积极、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即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休克性肺炎 重症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84例小儿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为8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为97.6%,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9%,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小于5天的占71.4%,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小于5天的占88.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完善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儿童肺炎的治疗效果,避免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肺炎患儿及早康复。

  • 标签: 小儿急性肺炎 临床护理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过敏性肺炎临床检验。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从理论上讲,诊断HP的最佳途径是通过给患者吸入抗原复制其临床过程。

  • 标签: 过敏性肺炎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感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住院治疗的流感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流感病毒性肺炎组40例、细菌性肺炎组7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呼吸频率、全血淋巴细胞计数、氧和指数、胸部CT影像改变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流感病毒性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年龄[(48.45±16.28)岁比(59.18±19.11)岁]、氧合指数[(267.5±90.7)mmHg比(368.6±47.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7、-6.563,均P<0.01)。胸部CT影像改变为磨玻璃影、多叶段受累是流感性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OR=12.491、20.001,均P<0.05)。结论与细菌性肺炎比较,病毒性肺炎患者多为中青年人,氧和指数低,胸部CT影像以磨玻璃影为主,病变呈多叶段分布。

  • 标签: 肺炎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虽然在部分儿童中呈自限性,但仍存在一些病例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表现为各种肺内及肺外并发症,如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坏死性肺炎等,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近年来,随着RMPP的发病率上升,有研究表明尽早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后,因此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机制、确定预测RMPP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关的预测量表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 支气管黏液栓 坏死性肺炎 致病机制 高危预测因素 预测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