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易经〉创作时代之辨证》一文存在着诸如想当然地将考古材料与神话传说画等号,对《易经》卦爻辞作穿凿附会的索隐,对经典文献缺乏怀疑精神及批判态度等问题,其"《易经》一书的问世当在西周晚期,而且很可能是在周宣王时代"的结论是缺乏说服力的,因而也就不能成立。

  • 标签: 《易经》 创作时代 辨证
  • 简介:马王堆帛书《上朔》是邹衍终始五德学说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依据配合的刑德小游、刑德大游,可将上朔分为两种类型,本文全面解析运行规律,确认与传世文献的对应关系,同时论及放马滩秦筒、银雀山汉筒刑德大游的移徙。上朔理论应是民间治历的方士所造,出现年代不早于秦始皇二十年。

  • 标签: 五行 刑德小游 刑德大游 历法 方士
  • 简介:摘要《易经》是诸子百家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笔者主要借鉴最近学者对《易经》新解读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将《易经》中的核心理论一以贯之,从而得出《易经》的基础核心理论是科学的总结或者说是合理严密的模型体系,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易经》在生活中的运用不是迷信(如算卦)而是科学理性的,也有助于对中国哲学做源头上的理解。

  • 标签: 《易经》 科学理性
  • 简介: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燕大夫章“起民之暨也”之“暨”,当读为“塈”,训为息;晋献公欲伐虢章“且少长于君前”之“前”,当读为“贱”;鲁桓公少章“卒必[作心]之”“果以其言[作心]之”之“[作心]”,皆当读为“谮”,诬陷之义;宋荆战泓水之上章“非德伐回”之“非”,当读为“配”;吴伐越章“使守布舟”之“布”,当读为“甫”,训为大;鲁庄公有疾章“[母心]德[作心]怨”之“[作心]”,当读为“措”,训为弃置。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春秋事语》 考释
  • 简介:历代研究《易经》的著作无外乎从两个方面予以阐释:一是从推往知来讲其象数的神奇和玄奥,一是从孔子的十翼讲修身养性的义理和深刻,仅此而已。但二者的针对性却一直被遮蔽着。其实,《易经》并不神秘,它恰恰与为人子女及为人父母所受授的最初教育有着一致的精神——即避害与修德。

  • 标签: 易经 避害 修德
  • 简介: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经传,是值得载入易学史上的一件大事。1974—1975年,国家文物局成立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从全国范围内抽调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北大红楼进行帛书的整理工作。其中帛书《周易》经传部分主要由张政烺先生负责,准备整理之后作为《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二册出版。从1980年到1985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由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而准备

  • 标签: 周易经传 帛书周易 校读
  • 简介:近年来,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较快,对全国高校贸易经济专业特色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做出简要概述,其次对各高校的特色进行对比,并进一步探究该专业特色,最后对专业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贸易经济专业 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性比较
  • 简介:一、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困境:学生培养模式亟待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商业经济及与其相关的知识教授同时发生巨变。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商业的结合彻底变革了传统观念中的商业模式、组织形态与具体构成,且此种变化还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沿着市场本身的时空范域而不断继续,创造出更多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与各种硬件的配套适用,也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分享模式、传播效果及获取路径。

  • 标签: 贸易经济专业 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 互联网技术 论坛 创新
  • 简介:"精白"一词罕见于先秦传世典籍,但在帛书《二三子问》中却集中出现,并作为一个政治话语上的用词被明确提出来。在单字词"精""白"的内涵里,均有德性修养的一面,且上升到君主和大臣治国的高度,此与复合词"精白"的两重内涵是一致的。孔子对此内涵进行了提升,"精白"即是在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心道德的修养,此即内圣的工夫。内圣必然兼含外王,圣人行王者之道,以治国平天下,此即外王的工夫。事实上,这是一种儒家工夫论。

  • 标签: 《二三子问》 精白 儒家工夫论
  • 简介:帛书《衷》篇中,孔子以"禅让"思想解说《乾》卦用九之辞,表现出对"禅让"肯定、赞成的态度。根据宣扬禅让的《唐虞之道》《子羔》和《容成氏》等文献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及公元前316年发生的燕王哙"禅让"悲剧,可以推断儒家赞成"禅让"的思想在战国中期盛行,至公元前316年左右陷入沉寂。《衷》篇既然记载孔子以"禅让"说解《易》,其当成书于儒家盛行、宣扬"禅让"说之时,而不会是质疑、反对的沉寂之时,由此可推断《衷》篇当成书于战国中期,其下限当在公元前316年左右。从《衷》篇另一部分材料的来源--《系辞》和《说卦》成书于战国早期看,其成书于战国中期的推断也是合理的。

  • 标签: 帛书《衷》篇 “禅让” 《易传》
  • 简介:英国诗人理查德·伯恩嘉藤是当今欧美文学界了解中国易经文化的最重要的研究专家之一。一方面,伯恩嘉藤早与《易经》结缘,深受易经文化的影响,着迷于其中博大精深的世界,潜心研究达五十余载;另一方面,他积极模仿《易经》进行诗歌创作,其诗集《易》便是2016的诗作。他借助诗歌创作,从诗歌的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诠释《易经》的深刻内涵,再现易经文化的无穷魅力,促进了易经文化在国外的传承与接受,也让更多读者了解其与众不同的诗歌,体现了诗歌的神奇魅力。伯恩嘉藤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出版了诗歌、散文、译著等数十部,有些诗作被译成90多种语言,在欧美文坛享有盛誉。此外,他是20世纪70年代“剑桥国际诗歌节”的开创者,也是几十年来“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的策划人,值得中国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

  • 标签: 理查德·伯恩嘉藤 诗歌 《易经》 接受 传承
  • 简介:《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释》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易》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即由先天八卦至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化过程及规律,其所蕴含的"圣人之意"乃是教人由德返道、后天返先天之意。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象为全象,又为圆象,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而人则需先"利贞"才能最终达至"元亨"。乾主气,为道之全,坤主形而包于天,故坤虽具四德而受时地所限。人应本坤道而顺承天,由"利贞"而返"元亨"。临卦处"成终成始"之位,在春之先,故备具乾坤四德;屯、随、无妄、革等卦之二、五两爻因孚乾坤正位,故亦备具乾坤四德。如果明了《大学》内止至善、外明明德之说,《中庸》中和、不息之境,自不难理解《易经》"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即以人合天之旨。

  • 标签: 《易经证释》 圣人之意 由德返道 以人合天
  • 简介:《周易》作为"五经"之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世经典的思想之源。20世纪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关于经典文献的识读有了重大突破,亦如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阜阳双古堆汉简等均出现《周易》传本,对于《周易》经文部分的释读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以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帛书《周易》,具有《周易》的经传两部分,为《周易》自上古秦汉以来的版本流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周易》 马王堆帛书 《易传》 考论 易学 早期
  • 简介:研学旅行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创新。在研学旅行中借助《易经》等传统经典,让师生们领略历史名人风采、挖掘"文化名片"内涵、读懂自然风光语言、捕捉"关爱"生活细节等,能有效渗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研学旅行 易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