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子宫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其对病的诊断符合率。材料和方法:78例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子宫病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44岁,术前全部经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正确者32例,符合率为41.03%,误诊13例,漏诊33例。两者共占58.97%。误诊病例均为子宫肌瘤,漏诊病例中合并肌瘤者20例,子宫体积增大者5例,子宫正常者6例。结论:超声诊断病,应动态随访,紧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它盆腔检查,同时要重视病与肌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超声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 简介:目前子宫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是妇科的常见病,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症状多变,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无论在超声诊断和临床上误诊率都较高的疾病。子宫病原主要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来确诊。为了能够尽早诊断早期治疗,我们应用阴道超声对38例子宫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阴道超声检查 TVS 误诊率 临床诊断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腺瘤和病的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治疗直径小于5.0cm的子宫腺瘤122例、子宫病56例.结果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本组子宫腺瘤平均直径3.9cm、子宫病病变层平均厚度为4.0cm,2~3个月后病灶直径不同程度的缩小,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18个月,对子宫腺瘤总有效率为93.3%,子宫病为96.4%.结论B超介入射频热凝固器微创治疗腺瘤和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切除子宫带来的痛苦,对月经无明显不良影响.与其他非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子宫肌腺瘤 子宫腺肌病 微创技术 射频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PVA(聚乙烯醇)颗粒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病的患者行UAE治疗.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26例患者子宫动脉栓塞均一次成功,UAE治疗后平均观察5个月,21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2例缓解7~9个月后复发;临床显效率达92.3%;月经量明显减少,而月经周期及经期无变化;术后疼痛评级比术前明显降低,彩色超声或MR检查显示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PVA栓塞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病是一种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 聚乙烯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子宫病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对82例经腹腔镜病理确诊的子宫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子宫壁变化的超声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减轻的同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病分数也相应降低.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病治疗前、后子宫壁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治疗后 经阴道超声检查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 超声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血清CA125测定对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病的价值.方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病患者6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阴道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血清CA125测定.结果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符合率98.7%;子宫病符合率91.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病符合率95.1%.血清CA125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阳性率39.4%;子宫病阳性率52.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病阳性率59.2%.结论阴道超声可做为较准确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病的首选方法.阴道超声下囊肿穿刺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清CA125测定可做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病的协助诊断方法,应进一步完善对照组的研究.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阴道超声检查 血清CA125 诊断治疗 阳性率
  • 简介: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臀挛缩被称为注射性臀大挛缩,臀挛缩,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及儿童臀筋膜挛缩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它是由于臀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8-06~2001-06共收治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肌筋膜挛缩症 诊断 儿童 髋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斜切断治疗下斜亢进的V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下斜亢进的外斜V斜视12只眼。将下斜于外直与下直间钩出,用两把纹丝钳分别夹住,中间距离5mm,纹丝钳间剪断下斜,电凝两断端。术后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术前V外斜向上方注视比下方注视均大于40棱镜度,双下斜亢进+++和++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下斜功能亢进,但为+。没有病人注视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结论下斜切断治疗下斜亢进的V斜视有效。

  • 标签: 下斜肌切断 治疗下斜肌亢进 V型斜视
  • 简介:子宫平滑肿瘤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子宫切除标本的30%。绝大多数为通常组织学图象的良性肿瘤,病理学诊断并不困难。然而,特殊类型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与富于细胞有较多核分裂的平滑肌瘤的区别有时颇为棘手,再者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学亚型和变异型很多,彼此的诊断标准又不相同,如果能很好掌握,则可避免误诊。对临床复发估计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特殊类型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诊断 平滑肌瘤 组织学 常见
  • 简介:横纹溶解(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组织急性损伤,改变了肌纤维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痛、肌无力、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致病原因有肌肉创伤(如剧烈运动、挤压伤、劳损或癫痫发作)、血流灌注不足、中暑、电解质紊乱、遗传酶缺乏、感染、摄入药物(毒素)以及可致体能失衡的各种严重疾病。

  • 标签: 药物 横纹肌溶解症 RL 骨骼肌组织 不良反应
  • 简介:子宫间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平滑肿瘤,并且大多数是良性的.当这些肿瘤显示类似平滑肌肉瘤或内膜间质肿瘤的少见组织学特征时,就会遇到诊断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近十年来被认识的、尤其是在子宫良恶性平滑肿瘤鉴别诊断中容易混淆的一些病变.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肿瘤 病理学 平滑肌肉瘤 诊断 淋巴细胞
  • 简介:患者,女,46岁,农民.因反复下腹疼痛23d,加重3d.于2005年3月28日入院.患者2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于本市某医院检查,B超发现盆腔包块,约6.5cm×5.6cm.随机血糖检查29.7mmol*L-1.考虑盆腔包块,Ⅱ糖尿病.给予抗感染,降糖治疗,2d后腹痛有所好转.出院后腹痛仍反复发作,近3d感上述症状加重,自觉白带增多,于11pm出现寒战,腹痛加剧.我院门诊以盆腔包块、糖尿病收入住院.既往史:患者体弱、进行性消瘦,发现糖尿病3月,一直不规律降糖治疗.

  • 标签: 子宫肌壁间肌瘤 化脓性感染 Ⅱ型糖尿病 盆腔包块 反复发作 下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