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各主产国对小麦品质性状开展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从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方面,如小麦籽粒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小麦籽粒硬度,小麦面粉粉色,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等综述了当前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麦 品质性状 分子改良 蛋白质性状 籽粒硬度性状 面粉粉色性状
  • 简介:利用IBMSPSS19.0软件对82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蛋白含量与干面筋和湿面筋间、干面筋和湿面筋间、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相关;按方差贡献率提取出3个主成分,3个主成分初始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89.683%,根据标准化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得出3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和综合模型,通过综合得分的高低,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排序,其中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势强筋小麦品种"新春21"的得分最高,"巴优1号"的综合得分最低。

  • 标签: 主成分 相关系数 小麦 品质性状
  • 简介:摘要对国内外有关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影响小麦品质形成的研究很多,但就生态因子及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就生态环境及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生态环境 栽培措施 小麦品质
  • 简介:为了解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面粉类胡萝卜素含量、LOX活性、白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总淀粉含量的影响,选用15个小麦品种连续2年在安徽省4个试点进行试验,分析了15个小麦品种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其他5个品质性状的异同.

  • 标签: 小麦品质性状 基因型 安徽省 环境 类胡萝卜素含量 小麦品种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农业产业的发展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并不断进行着深化调整,但小麦还是一个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小麦种植技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所以,文章在展开论述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从小麦质量的影响原因和所有关于小麦优质栽培技术问题作为研究出发点,对于小麦品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 标签: 小麦 栽培技术 品质 环境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农业产业的发展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并不断进行着深化调整,但小麦还是一个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小麦种植技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所以,文章在展开论述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从小麦质量的影响原因和所有关于小麦优质栽培技术问题作为研究出发点,对于小麦品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 标签: 小麦 栽培技术 品质 环境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小麦是我国境内大面积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传统的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造成了较大影响,难以提升小麦品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产量,同时还要关注小麦品质,在种植小麦的同时,合理地运用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基于此,本文章对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与小麦优质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小麦品质 影响因素 栽培技术
  • 简介:本研究以丝苗型籼稻优质品种七丝占与抗稻瘟病品种外选35为亲本杂交,从F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543个株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并分析了群体中各株系包括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共7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分布频率和性状相关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推测RILs群体中7个性状都符合2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并存在4类遗传频率分布:(Ⅰ)两亲本间有极端差异的2个等位基因分离,其中一个亲本含2个增效等位基因,另1个亲本为2个减效等位基因的杂交类型,直链淀粉含量性状属于该分布类型;(Ⅱ)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2个中等值材料的杂交类型,包括的性状类型为透明度和垩白大小;(Ⅲ)两个较低值亲本杂交类型,实际上2个亲本共同有1个减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相应性状为垩白度和垩白粒率;(Ⅳ)2个较高值亲本杂交,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包含性状为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这4个性状存在2个等位基因的高度连锁(75%);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水稻 品质 遗传特点 频率分布
  • 简介:近年来,人们对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品质性状多为多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或数量-质量性状,其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一些品质基因常表现隐性且品质检测操作复杂,制约了品质育种的发展。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寻找与优良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大大提高品质性状选择效率和遗传改良速度,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将为改善作物品质提供有效手段。总体来说,作物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对小麦、水稻、黄瓜、番茄、西瓜等作物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改善作物品质性状方面的前景。

  • 标签: 作物 品质性状 遗传改良
  • 简介:摘要: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育过程中的播期选择对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播期对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确定最佳播期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出苗前期、分蘖期和返青期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不同播期下小麦生育进程的差异。同时,研究还深入探讨了播期对穗数、穗长和籽粒密度等产量性状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生育期气候条件、密度管理和品种选用,提出了确定小麦最佳播期的方法和建议,旨在为小麦种植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 标签: 小麦播 期选择 生育进程 产量性状
  • 简介:摘要:本文在进行阐述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从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于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作为研究出发点,对于小麦品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 标签: 小麦 品质 优质栽培
  • 简介: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102份山东水稻地方品种抽穗期、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特征值等12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存在较高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42~2.05,株高、穗颈长、每穗粒数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1、2.02、2.05;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9~2.04,其中蛋白质含量、胶稠度、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0、2.04、2.04、2.01、2.04。结果表明,山东地方水稻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存在较为广泛的多样性,可为山东地方水稻品种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水稻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RVA谱 多样性指数
  • 简介:为了提高小麦胚芽的开发利用价值,将经过脱脂的麦胚粉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面包面团中,通过测定面包的比容、内部硬度及黏附性和进行面包的感官品质评定,确定既能提高面包营养价值又不对面包品质有所影响的最适添加量。经测定结果分析,麦胚粉的最适添加量为3%。

  • 标签: 小麦胚芽 面包 品质 营养
  • 简介:选择25种筋力不同的商用小麦粉,分析其主要品质参数及制作的南方馒头质量,研究小麦品质特性与南方馒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面粉湿面筋含量、灰分含量、粉质和拉伸指标与南方馒头总评分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实验证明,适宜制作南方馒头的小麦粉属于低弱筋粉,建议面粉品质指标:湿面筋含量≤25%,灰分≤0.56%,白度≥80,粉质仪吸水率≤56%,稳定时间≤2.0min,拉伸仪延伸度≤110mm,拉伸阻力480~630EU。

  • 标签: 小麦粉品质 南方馒头品质 相关性
  • 简介: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100个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等21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37%,蛋白质为26.31%,总氨基酸为22.611%,油酸为44.84%,亚油酸为34.05%。主成分分析表明,21个品质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74.47%。聚类分析表明,100个花生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间品质存在不同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花生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们对生菜种质资源的调查分析大多集中在主要性状研究,与营养指标结合分析的寥寥无几。在生菜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对不同品种生菜进行主要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分析十分重要。下面本文就生菜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生菜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 简介:为了探讨小麦-冰草(Agropyroncristatum)衍生系3228的多粒(66~82粒/穗)特性在育种中的可利用性,本研究以3228与黄淮冬麦区5个主栽品种进行杂交,并将其杂种F1分别种植于北京、陕西和四川,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在研究的6个产量性状中,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方差比率,普通广义遗传率在产量性状的遗传中所占比例较大,所有性状的遗传均存在加性和环境的互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3228在穗粒数方面具有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在穗长、小穗数方面也具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说明利用该种质对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小麦-冰草衍生系3228 多粒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可利用性
  • 简介:利用6044×0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子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下控制千粒重QTL在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花后的各个时期均能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定位到千粒重QTL。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达到18%。Qtl8、Qtl13和Qtl14均定位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的同一位置,共同解释11%的表型变异。花后20d和花后25d均检测到1个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的不同位点,均能解释4%的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1个QTL,位于1D染色体的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解释1%的表型变异。从连锁群的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的QTL主要集中在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的富集区域,以期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 标签: 小麦 RIL群体 粒重性状 动态QTL
  • 简介:摘 要:以周 麦 36 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与小麦 旗叶性状及 产量关系 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 氮肥施用方式 对旗叶叶绿素与 全氮含量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旗叶叶绿素、 全氮含量、 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以孕穗期追氮 ( 70 %)最优 ,穗数以拔节期追氮 最多。

  • 标签: 小麦 氮肥施用方式 旗叶性状 产量
  • 简介: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种植面积广,农作物品种多,其中小麦和玉米作为较为常见的农作物,更是在多地都有种植。在小麦玉米收获后,需要对这些原粮的品质进行检验,以此来确保粮食的品质,维持农产品市场的秩序。现本文就主要对小麦、玉米等原粮品质的检验问题进行了探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小麦 玉米 原粮 检验 质量 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