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小儿扁桃体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将择期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小儿患者64例,采取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扁桃体 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扁桃体手术的患儿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显示所有患儿的问诊时间均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之间,根据入院顺序患儿进行编号,然后借助随机数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人数相等均为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儿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个小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选择的时间指标中,实验组中患儿的平均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与住院时间等都是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小儿扁桃体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极情绪为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能够有效缩短各项指标恢复时间,间接降低了治疗成本,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是比较大的,值得推广。

  • 标签: 扁桃体 心理护理 小儿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体位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接收治疗的全麻小儿扁桃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吸痰次数、动脉血氧饱和度、舌后坠发生率、头颈活动度、舒适度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吸痰次数以及舌后坠发生率明显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明显更高,头颈活动度评分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采用改良体位可明显降低患儿舌后坠等发生率,提高头颈活动度,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改良体位 全麻小儿扁桃体术后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心理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效。方法:观察对象是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儿科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共70例,随机平均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效果、治疗依从性及FLACC疼痛评分。结果:经过对应护理干预以后,与甲组相比,乙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效果明显更优;甲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为85.71%,乙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为94.28%,且乙组患儿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则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结论:对于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而言,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手术效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较好地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小儿扁桃体 切除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脑扁桃体悬吊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甄选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患者30例,经由门诊就诊顺序,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15例。实验组采取小脑扁桃体悬吊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临床一般治疗的方法。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好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好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采用小脑扁桃体悬吊术治疗,其效果较好,提升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术后护理干预疼痛缓解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医院接受扁桃体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他们通过抽签被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有30例。常规护理组在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而特殊护理组则基于常规护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缓解情况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扁桃体手术后特殊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加放疗(RT)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CRT)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51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TMZ及不同条件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蛋白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源细胞存活分数。结果HU浓度≤50μmol/L时不会显著影响U251细胞增殖(P>0.05);低剂量HU联合CRT组较CRT组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侵袭(P<0.01)、迁移(12h时P<0.001,24h时P<0.01)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50μmol/L HU联合RT后可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周期S及G2期显著延长(均P<0.05);凋亡蛋白Caspase-3及Bax表达水平上升,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下降(均P<0.001)。结论HU联合CRT较单纯CRT进一步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及增加放射敏感性,且出现S期及G2期阻滞,从而增加了U251细胞的CRT敏感性。

  • 标签: 人脑胶质瘤 U251细胞 羟基脲 放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P)联合甲强龙(MP)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VAP组、MP组和VAP+MP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再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2个亚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不做SCI处理,其余4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进行大鼠SCI模型制备。假手术组、SCI组术后30 min、6 h、8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剂量为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组:分别于术后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VAP+MP组:分别于术后30 min、6 h和24 h腹腔注入MP(30 mg/kg),术后8 h腹腔注入VAP(30 mg/kg),24 h后每天腹腔注入相同剂量VAP,持续28 d。选取各组A亚组大鼠:术后第1、3、7、14、28天,分别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标准和改良Rivlin斜板试验评价SCI后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取各组B亚组大鼠:术后第7天手术切取SCI区域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变化,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情况并计算凋亡运动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因子(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术后第1、3、7、14、28天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I组、VAP组、MP组、VAP +MP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明显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SCI后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高于SCI组,VAP+MP组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结果均高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假手术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SCI组脊髓组织可见脊髓灰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浸润,细胞出血、水肿,运动神经元坏死、凋亡明显;VAP组、MP组、VAP+MP组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可见出血水肿显著减轻,炎性细胞因子浸润显著减少,运动神经元溶解、凋亡减轻,其中VAP+MP组效果更加显著。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明显小于SCI组,VAP+MP组脊髓空洞面积均小于VAP组和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Nissl染色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大鼠脊髓组织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均高于SCI组,VAP+MP组正常运动神经元数目均高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IL-1β表达情况:SCI组、VAP组、MP组、VAP+M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VAP组、MP组、VAP+MP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CI组,VAP+MP组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VAP组和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假手术及造模后第7天,Western blot法测试大鼠脊髓组织中凋亡蛋白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VAP组、MP组、VAP+MP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与SCI组比较,VAP组、MP组、VAP+MP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VAP+MP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VAP组、MP组,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AP组、M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AP联合MP能够显著改善大鼠SCI后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减少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运动神经元 丙戊酸钠 甲强龙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凋亡蛋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玻璃酸钠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更好。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着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时采用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此领域的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溴芬酸钠 玻璃酸钠 白内障 干眼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8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共计选取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体征恢复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体温恢复、扁桃体恢复、白细胞恢复时间较对照组,观察组均显著较低(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促进了患儿病情的康复,且患儿家长较为满意,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体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本品参照玻璃酸钠滴眼液(Hialid)说明书,通过反向研究,检测参比制剂各辅料含量,确定处方,再通过原辅料理化特性,制定了本品的制备工艺。并该处方工艺在实验室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抑菌效力及滤膜吸附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

  • 标签: 玻璃酸钠 处方 抑菌效力 滤膜吸附
  • 简介:摘要:文章以钼酸铵、氢氧化钠为基本研究材料,探究了微波合成钼酸钠的工艺操作环境和实验操作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了微波合成所使用工艺度钼酸钠合成的影响规律,经过研究证明,在微波合成温度为180摄氏度、辐射时间为20分钟、氰化钠的合成率会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最终的合成物钼酸钠质量良好。

  • 标签: 微波加热 钼酸铵 氢氧化钠 钼酸钠 合成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癫痫治疗中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用药效果。方法:取75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2收治早期癫痫患者),抽签分组,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n=39,研究组)和卡马西平治疗(n=36,常规组),比较总有效率、发作次数、MoCA评分。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37/39)比常规组77.78%(28/36)高,发作频率降为(2.13±0.30)次/月,比常规组(3.08±0.74)次/月少,MoCA升至(25.77±2.58)分,比常规组(22.69±2.60)分高,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率16.67%(6/36),比研究组2.56%(1/39)高,P<0.05。结论:早期癫痫治疗中联合应用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不仅可提升用药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还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有积极促进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价值研究 有效率 癫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预处理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冷缺氧/复氧(冷H/R)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K2细胞株消化传代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sham组(对照组)、冷缺氧/复氧组(冷H/R组,细胞冷缺氧4 h,复氧4 h)、HSYA预处理组(HSYA各亚组,缺氧前0.5 h给予不同剂量的HSYA,余同冷H/R组)。采用CCK-8法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K-2细胞的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冷H/R组相比,HSYA不同剂量可不同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但仅HSYA25 μmol/L组效果最显著(74.000±5.500与59.000±3.800, P<0.05)。(2)免疫细胞化学半定量评分:与冷H/R组相比,HSYA25 μmol/L组HK2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0(0,1)与8(6,8),Z=2.041,P<0.05和3.400±0.548与7.800±1.095,t=11.000,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6.800±1.095与1.400±0.548,t=10.590、P<0.01);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3)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与冷H/R组相比,HSYA25 μmol/L组HK2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和Pro-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减少(0.707± 0.012与0.968±0.117,0.480±0.009与0.735±0.005,0.992±0.008与1.197±0.005,P均<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Bcl-2/Bax比值明显增高(0.410±0.009与0.273±0.008,0.582±0.016与0.282±0.080,P均<0.01)。实验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HSYA可有效减少冷缺氧/复氧后HK2细胞的损伤。

  • 标签: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冷缺氧/复氧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