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眼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60例单眼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甲瓣联合趾腓皮瓣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甲瓣联合趾腓皮瓣,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甲瓣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皮瓣修复,取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再造指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甲瓣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趾整体外形恢复良好,趾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趾的损害,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干患者来讲,中药湿热敷的效果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将78例干患者分为两组,各39例,一组为采取生理盐水湿热敷并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应用中药湿热敷,采取综合护理,设为研究组,就两组干预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

  • 标签: 中药湿热敷 干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区淋巴结转移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心行甲状腺全切+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区淋巴结清扫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17例患者,男性87例,女性230例,年龄(41.4±12.1)岁(范围:16~75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患中央区淋巴结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116、69、269、181例,跳跃性转移者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及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rs=0.162,P=0.004)、肿瘤最大径>10 mm(rs=0.184,P=0.001)、被膜受侵(rs=0.135,P=0.016)、气管前淋巴结转移(rs=0.394,P<0.01)、喉前淋巴结转移(rs=0.272,P<0.01)及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rs=0.203,P<0.01)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区淋巴结有转移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存在男性、肿瘤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或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中央区淋巴结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可考虑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肿瘤转移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入路切除偏一鞍结节脑膜瘤的解剖学基础、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15例偏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15例患者中7例选择侧翼点入路、6例眶上外侧入路、2例眉弓入路,其中2例肿瘤部分突入视神经管。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状态。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级)。术后随访6.5~36.0个月,无肿瘤复发,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结论经入路显微切除偏一鞍结节脑膜瘤,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手术操作对视神经的骚扰。

  • 标签: 脑膜瘤 鞍结节 对侧入路 显微切除术 神经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在当前时期,社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这就要求电气企业采取可行措施来保证电力资源质量切实提高,并使得电力服务水平能够真正得到优化。在电力企业的主要运营环境和电力市场的改革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力营销策略也要相应改变,这样才能提高供电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电力业作为我国的基本产业,起着维持社会电力传输和供应的主要作用。只有进行综合电力系统建设,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本文分析电网售电改革电力营销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 标签: 电网售电 电力营销 售电侧改革
  • 简介:摘要:面对时代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加快,电力事业在这一过程中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电力营销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各区域电量的控制与分配由计划调配逐步换为市场竞争模式,电网企业对外营销业务体系、对内营销工作机制带来巨大挑战。而电网企业虽然有多年积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市场优势,但是不能对市场的变化有敏锐的感知和积极应对,很可能造成大量用户的流失,必须改变既有电力营销策略,强化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开拓增量市场。

  • 标签: 电网售电 改革 电力营销
  • 简介:摘要:面对时代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加快,电力事业在这一过程中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电力营销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各区域电量的控制与分配由计划调配逐步换为市场竞争模式,电网企业对外营销业务体系、对内营销工作机制带来巨大挑战。而电网企业虽然有多年积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市场优势,但是不能对市场的变化有敏锐的感知和积极应对,很可能造成大量用户的流失,必须改变既有电力营销策略,强化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开拓增量市场。

  • 标签: 电网售电 改革 电力营销
  • 简介:摘要干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眼科手术医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手术后干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亚洲干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对眼手术相关性干进行深入探讨,在其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临床工作参考。该共识将更深入规范和促进我国干防治工作发展,提高手术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4-572)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肾癌输尿管转移较少见,同期向输尿管转移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62岁男性患者,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检查发现右肾肿瘤并左输尿管口喷血,行左输尿管镜检查发现左输尿管上段肿瘤,病理活检提示左输尿管透明细胞癌,考虑右肾癌并左输尿管转移。一期行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2级。3个月后行左输尿管肿瘤切除术及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左输尿管转移。术后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37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癌 输尿管转移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防止乳腺癌的发生从而避免产生相关的治疗和死亡,越来越多的单乳腺癌患者接受了预防性乳房切除术(CPM),CPM在高风险人群中已经被认为能够获益,比如对于绝经前的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目前针对BCRA基因突变接受CPM已经达成了共识,尚无法证明CPM在其他人群中的生存获益,但CPM能够减少95%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所以个体化地评估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和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综述了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且探讨单乳腺癌患者施行CPM的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 危险因素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中重度干患者表状况和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患者78例(78),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38例(38)和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组40例(40),人工泪液组使用人工泪液点3次/d,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组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点6次/d和人工泪液3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2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差异使用卡方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指标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各项参数间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点1个月后,2组患者表状况及视觉质量均有所改善,地夸磷索钠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FL)和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F-OSI)较人工泪液组比较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29;t=8.498,P=0.001;t=4.082,P=0.015;t=15.06,P<0.001;t=5.021,P=0.007)。2组使用前后的TF-OSI与BUT、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呈负相关(r=-0.298,P=0.045;r=-0.478,P=0.033;r=-0.478,P=0.004;r=-0.399,P=0.006),且地夸磷索钠组TF-OSI与干问卷调查得分、FL呈正相关(r=0.479,P=0.035;r=0.254,P=0.027)。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干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效果优于单用人工泪液。

  • 标签: 中重度干眼 P2Y2受体 泪膜 视觉质量 泪膜客观散射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从2021年1月开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选取2021年1月~6月间(延续性护理实施后)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56例干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2020年7月~12月间(延续性护理实施前)收治的的50例干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延续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BUT、SIT水平。结果 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BUT、SIT水平明显上升,但研究组整体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干眼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辅助治疗干眼症患者表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针灸辅助治疗。比对治疗前和治疗60天后BUT、SIT、FL三项检测的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增生型糖尿病虹膜病变(PDI)糖尿病虹膜病变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接受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PDR合并PDI患者36例72只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34只,女性19例38只;平均年龄(62.3±4.7)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FA联合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根据PDI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虹膜红变(RI)组和新生血管性青光(NVG)组,分别为28、8例。与NVG组比较,RI组患BCVA更优,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3、10.619,P=0.000、0.011)。对比观察两组PDI发生率和双眼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RI组患眼瞳孔缘虹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性芽状或斑片状强荧光;NVG组患眼瞳孔缘和虹膜中部可见新生血管性团状强荧光。RI组眼中,PDI (RI期)6只(21.4%,6/28),非PDI (NPDI)21只(75.0%,21/28),无糖尿病虹膜病变1只(1/28,3.6%)。NVG组眼中,PDI5只(62.5%,5/8),其中RI期4只,NVG期1只(12.5%,1/8);NPDI 3只。NPDI者IFA影像表现为瞳孔缘虹膜自身局部小血管点状荧光。RI组PDI发生率小于N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FFA检查发现,RI组患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分别为9 (32.1%,9/28)、8 (28.6%,8/28)只;NVG组患合并视盘新生血管均为6只(75.0%,6/8)。两组患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40)。结论PDR合并PDI者,RI者PDI及视盘新生血管发生率均较NVI者低。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虹膜疾病 视盘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及双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骨桥助听和双骨导助听(一骨桥+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佩戴ADHEAR。单骨桥及双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骨桥与双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骨桥及双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骨桥与双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骨桥植入及双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双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骨桥植入和一骨桥+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骨导助听较单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指掌固有神经背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掌固有动脉背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撕脱的指掌固有神经仅修复一。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与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指背皮瓣 手指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同时训练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两组均进行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治疗,其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对照组健上肢及手被束缚,而研究组健上肢及手进行和患相同的镜像性运动。治疗持续4周。两组训练前后患各测评1次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将得分提高值看作评价患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的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UE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489)。治疗后,两组患儿患UEFT评分均显著提高(对照组t=1.729,P=0.049)、(研究组t=2.101,P=0.041),且研究组得分提高更为显著(t=1.833,P=0.043)。结论OT治疗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与限制健肢体活动相比,进行双同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 标签: 儿童 双侧训练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