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电图特点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4~2015年18例患儿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特点并根据心电图特点选择不同药物治疗。结果将分为O-AVRT、A-AVRT属于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AT(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前4种均为折返机制所致,最后一种为自律性增高所致,针对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阵发性室上速 治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憋气加重2天”于1994年1月7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常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加重,无心前区疼痛。近来,因受凉后咳嗽、低烧,阵发性心慌,夜间不能平卧,急症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T36.8℃、P167次/分R23次/分BP16/10kPa,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率167次/分,律齐,未

  • 标签: 阵发性室上速 动态血压监测 急症入院 急性病容 小水泡音 心前区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心律平和异搏定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副反应。方法对我院急诊接诊的48例阵发性随机分成心律平和异搏定治疗组,心律平组给予心律平70mg~140mg静注,异搏定组给予异搏定5mg~10mg静注。结果心律平和异搏定对阵发性室上性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异搏定较心律平高。结论PSVT应首选心律平,异搏定可作为一线药物,须注意其副作用。

  • 标签: 阵发性室上速 心律平 异搏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平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效果。方法对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用胺碘酮转复者25例,心律平转复者40例,回顾性分析复律情况。结果心律平与胺碘酮2组的转复成功率分别是100%、96%,无显著性差异(χ2值=26.0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8%,无显著性差异(χ2值=3.14,P>0.05);转复时间分别是11.6±8.1分、26.2±15.4分,有显著性差异(t=5.00,P<0.01)。结论2种药物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效果和不良反应效果相当,而心律平所需时间短。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平 乙胺碘呋酮
  • 简介:目的比较心律平注射液与异搏定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心律平注射液35-70mg、异搏定注射液5-10mg静脉注射治疗PSVT各18例,首剂治疗无效者隔20min重复注射1次。结果心律平组有17例有效,异搏定组有16例有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8.89%(P〉0.05)。结论静脉注射心律平与异搏定治疗PSVT疗效满意,均可作为PSVT患者复律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心动过速 室上性/药物疗法 维拉帕米/治疗应用 普罗帕酮/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TP与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食道心房调搏及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成功率为9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而作活动平扳试验。运动前.平卧位心电图正常。体检心肺正常,基础血压140/90mmHg。无高血压病史,采用Bruce方案,运动总时间4分钟54秒,〈Ⅰ级,心率136次/分,达该年龄组最大心率100%。病人感觉气喘、无力、面色苍白,测血压160/100mmHg,当时血压增高考虑运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即结束运动示窦性心律,心率逐渐减慢,103次/分,匀齐,血压由增高渐稳定,140/55mmHg,屏幕观察5′14″时,示房性期前收缩(PAS)诱发连续性频率达266次/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由坐位,取平卧位,舌下含硝酸甘油0.5mg,鼻吸氧,

  • 标签: 运动负荷试验 诱发 室上速 Bruce方案 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大心率
  • 简介:男,47岁,因突发晕厥来院抢救。查体:血压4/0kPa,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冷厥。心音弱,不规则。两肺底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电图:心率285次/min,QRS综合波畸形加宽。诊断心源性休克、性心动过速。即刻吸氧,静滴多巴胺40mg,静注利多卡因100mg。血压升至8/5kPa,

  • 标签: 预激 心源性休克 抢救 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孕16周双胎孕妇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由我院医务人员出诊接回经过抢救与治疗,挽救了孕妇及胎儿的生命,最终成功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阵发性室上速 护理
  • 简介: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临床以突发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为多见,治疗包括机械刺激、药物、电学等多种方法。有心脏基础病的患者发生频发顽固性无论用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均易复发,导管射频消融虽疗效好,但在县级医院仍未推广。我院用心律平静推复律后再维持静滴和小剂量口服治疗52例有基础心脏病的频发顽固性患者,疗效较满意,且可明显减少其复发。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律平 频发顽固性室上速 复律
  • 简介:患者女,71岁。因呼吸困难、神志不清1h入院。临床诊断:脑梗塞、冠心病一房颤、肺炎。胸片示右肺感染。实验检查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电解质钾、钠、氯偏低,但描记心电图当天正常;尿素氮增高(15.67mmol/L)、肌酐增高(232.1mmol/L),给予脱水、利尿、抗感染治疗,曾用西地兰注射液0.2mg/次,一天二次静推。住院2d死亡。

  • 标签: 持续性室速 传出阻滞 短阵室速 中性粒细胞升高 实验室检查 描记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和ATP治疗阵发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176例,给予ATP5mg弹丸式用药不能顺利转复窦律的,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mg入液以1mg/min.Kg静脉应用,持续两小时后再次给ATP5mg复律。另一组间隔五分钟ATP计量翻倍复律。结果胺碘酮联合ATP治疗PSVT获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转复率明显高于单用ATP者,尤其是反复发作多次用药物复律的患者转复律明显高,有显著性差异,且应用胺碘酮者转复过程中HR、SDP、SBP均较用药前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单用ATP者。结论胺碘酮联合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获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转复时间较长,反复PSVT发作单用ATP效果不理想,未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患者可采用此法。

  • 标签: 胺碘酮 三磷酸腺苷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上过速发作时缺血性ST段下移与冠心病及房室异常传导通路定位的关系。方法纳入120例阵发性发作时出现ST段下移的患者,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5岁,分为二个组,A组(≥60岁)28例,B组92例(<60岁),行射频消融术前做冠脉造影检查,筛选出114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对收集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组病例中有17例诊断为冠心病(60.71%),B组中有20例诊断为冠心病(21.74%),<60岁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的例数明显低于≥60岁的患者(P<0.01)。2、经冠脉造影后筛选114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发现63例为左侧旁道,11例为右侧旁道,40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1、阵发性时缺血性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2、阵发性伴缺血性ST段下移经电生理证实多为房室折返异常通路且ST段压低越明显,诊断价值越高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室上性心动过速 缺血性ST段下移 冠心病 房室旁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olter记录P`onT房性其前收缩及非阵发性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olter24小时记录频发房性其前收缩,观察P`onT房性其前收缩现象及非阵发性。结果Holter记录1例因P`onT房性其前收缩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例Holter记录非阵发性长代偿间期后第一T波低平提示心肌缺血。结论P`onT房性其前收缩易诱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注意非阵发性长代偿间期后第一T波形态。

  • 标签: Holter P`onT房性其前收缩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