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正>成语每因“貌似而非”、“一线之差”、“囫囵吞枣”而不得确解,究其原因,不外属于同字异义、古今异义、结构歧解、训诂失据等方面的问题。今列举常用成语数条,讨论如后。【实事求是】这成语中的“实事”,许多人以为是定名结构(“实”的“事”)。有的辞书和成语词典的编写者觉得光有个名词性结构不好办,于是用“增字解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或曰“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或曰“按着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安上个“根据”或“按着”。“实事”是不是定名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为:“修字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

  • 标签: 成语词典 实事求 异义 解经 “实” 佞幸
  • 简介:<正>自郭璞以来,谈美恶同辞者甚多。其中不无可值得讨论之处。一“臭、祥”是美恶同辞论者常用的例证,在他们看来,这些词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具有美恶褒贬相反的感情意义,而且分别与褒贬义相联系,还有两个一正一反相互对立的理性意义。郭璞所谓“诂训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即是此意。

  • 标签: 美恶同辞 感情意义 理性意义 语境 中性词 郭璞
  • 简介:吕叔湘先生的《古今言殊》一文被收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题目被编者改成了《语言的演变》。诚如课本《预习提示》所说,“这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然而白璧微瑕,在所难免。现将笔者教学中的思考公之于众,以就教于方家同仁。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有两处毛病。其一是:“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孔子跟颜回、子路他们

  • 标签: 语言变化 古今言殊 方言调查 吕叔湘 孔子 书面语
  • 简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质疑是学习的开始。小学生质疑的习惯,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质疑习惯渐渐淡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留住他们的这一习惯。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唤醒学生质疑意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课文,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再次要纠正航向,避免质疑偏离课文。这样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在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 标签: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 简介:“多就少改”是目前批改作文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人们普遍认为,改得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相反,多鼓励、肯定、赞赏则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正因为这样,“多就少改”被许多语文教学论著所采用,成为教师批改作文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很少受到怀疑。可在实际中,教师“多就少改”,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水平?这一点值得怀疑。

  • 标签: 调动积极性 学生积极性 批改作文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 作文水平
  • 简介:<正>1961年版《辞海·地理分册》(试行本)“安西四镇”条云:初唐为防御西突厥,保持两汉以来通往西域的道路,在西域地方设置龟兹、疏勒、于阗和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后改以焉耆镇代碎叶镇。1980年版(1983年第三次印刷)《辞海·历

  • 标签: 安西都护府 安西四镇 西突厥 武则天 碎叶 西域
  • 简介:疑义相与析—《国语》一条注释质疑王一鸣现代人注解古籍,一般都要参考古人的旧注,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参考古人的注疏要审慎,不应一味盲从;否则,以讹传讹,有害后学。这里,举一例。《国语·越语上》叙述这样一段历史:公元前494年(周敬王26年),越王勾践被...

  • 标签: 《国语》 现代汉语 注释质疑 疑义 勾践 夫差
  • 简介:本文认为,[2+1]动宾式是否成立与节律无关,而取决于动宾式背后的字辞关系。当[2+2]动宾式存在着[1+1]的对应动宾式时,90%以上的[2+1]都不能成立。

  • 标签: 字辞关系 同义字辞对 对应动宾式
  • 简介: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写作学”值得充分肯定的贡献表现在:颠覆传统写作学的定势思维,成为写作学教学改革的急先锋,丰富了写作学学科理论建设体系和建设资源。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探讨,“非构思写作学”还存在不少疑点,甚至可以说就是硬伤,需要商榷,诸如过度强调“非构思”,不免失之偏颇;强调“非构思”理念的同时,须知写作中理性处理要素的不可或缺:当心把人的写作模式置换成了机器人的写作模式。这些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 标签: “非构思写作学” 马正平 质疑与商榷 写作理论
  • 简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明确提出“高考语文科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2],探究能力作为最高能力层级,表现为“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3]。探究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养,是学生自主意识与独立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

  • 标签: 探究能力 课例分析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 引导学生 创新路径
  • 简介: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写作训练,将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任务贯通于写作,使写作水平体现为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心理,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开阔眼界。

  • 标签: 能力 训练 观察 体验
  • 简介:真语文倡导"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这样的倡导无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形态的变化来看,"习得课程"是课程形态最终落脚点。这就意味着,"教真语文"首先要关注学生地位,"学生能否学好语文"是检验真语文的唯一途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从理论上对此给出了结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改十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受到极大关注,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更多还原

  • 标签: 课程形态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考试题型 导学
  • 简介:中国思维网·教育论坛斑竹刘阳曾发帖给我说:“听闻您的不少高足都有奇妙的名字,什么‘骆驿亭’、‘沈沉沉’、‘傅青怡’,俱有不食人间烟火态!请来一篇‘学生姓名谈趣’。”

  • 标签: 学生 名字 姓名 写作 父母 聪明
  • 简介: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它是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到运用语言文字的一次飞跃。那么,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锤炼思维,放飞心灵,展示创造力的载体,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值得深思和尝试实践的课题。

  • 标签: 观察 选择 表达
  • 简介: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指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以可笑的形式和谐趣的手段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教师的讲课变得生动诙谐,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气氛。下面介绍四种方法:

  • 标签: 教学语言 语言幽默 学生 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 引申揶揄
  • 简介:一说到批评,有人认为似乎只有声色俱厉,才显得威严而有力。我们不否认严厉批评的力量,但仅仅是严厉,或许不是最高明的方式。它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却往往使学生产生反感。那么,应该如何批评学生呢?你不妨换种方式。

  • 标签: 教师 学生 批评方式 幽默 反语 沉默
  • 简介:<正>造句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写好文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切实加强指导。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造句呢?一、指导学生造句要有步骤指导学生造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讲清词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造出来的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讲清词在课文原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讲解词语,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词的意义和作用,为仿

  • 标签: 清词 词语 轰轰 真面 造句方法 教师
  • 简介:一天晚上,有位学生找到办公室,说,实在很抱歉,这么晚了才来找老师.理科作业太多了,刚刚完成;本应当让老师休息的,但是很想谈谈,不知是否方便。我喜欢有礼貌的学生,况且这样的谈话对学生来说往往很重要。

  • 标签: 学生 人生 诗意 办公室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