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2月6例子宫下段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有剖宫产史,另1例妊娠过频.其中2例甲氨蝶呤(MTX)配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1例行UAE,1例单纯行MTX治疗,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早孕合并子宫瘢痕以及妊娠过频的患者,再次受孕有发生子宫下段妊娠的危险性,在行人工流产时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应术前明确诊断.MTX配合UAE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异位妊娠 子宫瘢痕 子宫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外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比。方法选择2年10个月间腹膜外剖宫产术163例,同年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8例对比分析。结果腹膜外剖宫产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病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膜外 子宫下段 剖宫产术 手术 妊娠
  • 简介:摘要长期反复上腹痛的病人要想到有胆总管下段结石的可能,以减少误诊,B超和CT检查可基本明确诊断;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胆总管 结石 误诊
  • 简介: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是一套湖泊三角洲-浅湖滩坝砂体,砂体类型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解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口砂坝等,岩石类型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并含较多的粘土矿物和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压实和胶结是使原生孔隙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而发生在油气大量生成期的溶解作用则使较多的次生孔隙形成,储层物性受岩石结构如粒径,分选等控制,也受胶结物含量及溶解作用等控制。

  • 标签: 江陵凹陷 新沟嘴组下段 储层 地质特征 下第三系 油气地质
  • 简介:元明清和中华民国时期,哀牢山系中下段是长官司、巡检司、土把总和土掌寨等土司林立的区域。降至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该区域尚遗留有大量的土司统治时期的实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是珍贵的文物,是我们追寻该区域各民族历史文化变迁轨迹的难得的地情资料。

  • 标签: 哀牢山 土司文物 土司制度 礼器兵器 印章 碑刻牌匾
  • 简介: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股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收治股骨下段骨折29例,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逆行交锁髓内钉 股骨下段骨折 临床应用 治疗
  • 简介:输尿管位于腹膜后间隙,位置较深,一般B超检查易受肠道气体干扰,尤其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显示较为困难。但近年来,在掌握规定的技术条件和方法的情况下,随着临床超声检查经验的积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显示率也有所提高。为此,我们将临床拟诊“输尿管结石、血尿、腹痛待查”等在本院诊治的200例病例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结石的显示率。

  • 标签: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B超检查 显示率 腹膜后间隙 输尿管结石 肠道气体
  • 简介:胆总管下段及其周围疾病诊断较困难,B超和CT检查往往仅提示胆总管扩张,不能明确病因,而ERCP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院近2年来ERCP诊断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61例胆总管下段疾病,与其它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ERCP诊断 诊断价值 疾病 CT检查 影像学检查
  • 简介:谨防子宫积脓致子宫穿孔子宫积脓继发子宫穿孔,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是妇科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病因有三:①中老年妇女的宫颈腺体发生萎缩,宫颈分泌物减少,对致病菌屏障作用减弱,官腔与外界之间已无宫颈粘液阻断;②绝经期后子宫内膜萎缩,较易导致官腔逆行感染;...

  • 标签: 子宫积脓 子宫穿孔 子宫内膜萎缩 上消化道穿孔 中老年妇女 早期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彩色超声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应用4.0-5.0FCobra导管或3.0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混有抗生素的海藻酸钠微球(直径500-700μ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子宫及肌瘤体积、卵巢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平均观察(8.6±1.1)个月经周期,其中9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P〈0.01),而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子宫与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0.6%和83.1%(P〈0.01);彩超检查显示子官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卵巢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

  • 标签: 平滑肌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子宫
  • 简介:王大妈今年55岁,刚刚从医院办了退休手续。退休后本想好好地轻松轻松,可不知是何原因,绝经已经近5年的她突然出现阴道出血,而且一连两天不止,象是月经复潮。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她,想得很多……莫非癌魔降临到自己头上!她急忙来到医院,经诊断性刮宫结果是子宫内膜坏死性出血,未见癌细胞。对诊断没有疑虑,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可不到1个月,旧病重演,比第一次更严重,且伴咳嗽、呼吸窘迫、心悸、胸痛、下肢浮肿等。王大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详细进行了检查,方有了一个说法。“子宫卒中综合征”,她看着病历上的诊断,有些

  • 标签: 子宫卒中 子宫内膜癌 阴道出血 诊断性刮宫 动脉硬化 绝经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对32例符合筛选条件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在数字减影技术指导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子宫肌瘤缩小程度。结果32例行栓塞治疗患者,除2例患者子宫肌瘤为多发,5个月后症状有明显缓解,其余,30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子宫肌瘤缩小35%至90%。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碘化油加平阳霉素混合乳剂 明胶海绵颗粒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阴道内肿物脱出伴流血2天于2000—02—20入院。既往有脑外伤史,智力低下,耳聋,病史不详。孕4产4。入科时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口见一肿物,色红,如鹅蛋大小,质中等,实性。肿物两侧未见输卵管陷凹,阴道内有新鲜血流出。宫颈呈环状,肿物与宫颈相连,根蒂粗。盆腔空虚,未扪及子宫。B超提示盆腔见不到子宫正常的形态,阴道内见一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临床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合并子宫内翻。经阴道将粘膜下肌瘤部分切除,纱布填塞使子宫回纳。术后阴道流血多,即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部分内翻成'瓶口'状,术中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子宫平滑肌瘤。

  • 标签: 子宫肌瘤 并发症 子宫内翻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处理明胶海绵(GF)、真丝线段和聚乙烯醇微粒(PVA,300—500μm)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部包块等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随访复查瘤体大小、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发现真丝线段和PVA的疗效明显高于GF。结论PVA、真丝线段及GF三种不同栓塞剂治疗子宫肌瘤,以PVA疗效最佳且性能稳定;真丝线段次之;而单纯利用GF应慎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真丝线段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GF 栓塞材料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聚乙烯醇(PVA)与真丝线段栓塞子富动脉治疗子富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子富肌瘤患者分为A组(PVA栓塞组)和B组(真丝线段栓塞组)。采用Seldinger方法经导管注入PVA颗粒或真丝线段于肌瘤的子富动脉处,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达98%和94%,术后12mo子富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28.21%和48.50%。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子富、子富肌瘤体积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栓塞后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缺血性盆腔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2%和100%。术后发热症状,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PVA或真丝线段选择性子富动脉栓塞治疗子富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子宫肌瘤 真丝线段 聚乙烯醇
  • 简介:临床工作中空气进入输液器的Murphy滴管(以下称滴管)下端,形成空气段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对空气进入一次性输液器下段改进了处理方法。现将与传统方法的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一次性输液器 输液管内空气 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