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获得性Blaschko皮炎。患者男,39岁。左侧躯干、上肢带状分布丘疹、斑丘疹伴痒40余天。组织病理示棘层海绵水肿性皮炎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诊断:获得性Blaschko皮炎。

  • 标签: Blaschko皮炎 获得性
  • 简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属于穿通性疾病中的穿通性胶原病,其临床表现为中心出现脐凹的丘疹,覆以不易剥脱的痂皮,组织病理学可见表皮局部缺损,痂皮内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真皮乳头可见胶原束穿出。本文报道3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并对其临床诊断、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进行归纳。

  • 标签: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穿通性疾病
  • 简介:近年来,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机体的免疫系统在防御和清除入侵的病原真菌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获得性免疫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真菌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的相关性。本文从获得性免疫在机体抵御真菌感染中的作用、遗传性免疫缺陷与真菌感染的易感性以及真菌感染的免疫治疗等方面对获得性免疫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评述,以期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防御方面找到突破口,为真菌感染的诊治找到新靶点。

  • 标签: 获得性免疫 真菌感染 疫苗
  • 简介:背景: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皮损多呈对称性全身性分布。作者报道了1例患者下肢无皮损,在淋巴结手术后继发获得性淋巴水肿。病例报道:1例74岁的女性患者因大疱疹住院,左下肢完全无皮损且无瘙痒。左下肢淋巴结手术后继发获得性淋巴水肿。标准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表皮下水疱诊断,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显示遍布基底膜的线状IgG和C3沉积带。Westernblotting显示抗BPAg2抗体。未受累的淋巴水肿皮肤活检未见真皮炎症浸润,但可见线状抗IgG和抗C3抗体沉积带。讨论:有报道UV或放射性治疗的部位出现局限性大疱性类天疱疮,也有过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发于淋巴水肿部位皮肤的病例报道:有假设认为淋巴回流障碍使抗原抗体接触增加而促进结合。本例报道首次揭示了这种淋巴水肿的保护性实质,提出了两种假说。局部细胞免疫可能发生了退化,同时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神经传导也可能受损,伴部分或全部神经源性炎症受抑,因此无瘙痒。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淋巴水肿 获得性 BLOTTING 神经源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目的对239例HIV感染基本情况、皮肤损害和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IV感染并发皮肤病的特点。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分为A组有皮肤损害(112人),B组无皮肤损害(127人)。统计皮肤瘙痒及皮疹、黏膜溃疡、口腔糜烂、疱疹等五类皮肤损害,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差异、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及皮损组皮肤损害评分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39例分析对象皮肤损害发生率为46.86%;皮肤损害组中有皮肤瘙痒71.43%,皮疹43.75%,黏膜溃疡14.29%,口腔糜烂11.61%,疱疹10.71%;两组均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无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皮损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HIV感染并发皮肤损害中,皮肤瘙痒和皮疹较为常见。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至200个/mm3以下时容易发生皮肤损害,但皮损严重程度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关系。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皮肤损害 CD4+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对186例(男98例,女88例)吸注阿片类毒品海洛因成瘾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性心理、性行为和性功能明显障碍,表现为吸注海洛因成瘾后98.6%性欲减退或丧失,性交次数由吸毒前平均5.6±1.4/周减少为0.3±0.1次/周,性行为方式由吸毒前94.8%以性交为主改变为84.6%非性交接触为主;其中男性海洛因成瘾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达32.2%,女性月经异常率达95.1%,性心理和性功能改变与吸毒水平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吸毒人群性心理和性功能变化在毒品依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发病学意义.对90例性功能障碍海洛因依赖进行性功能康复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性心理和性功能的恢复水平与脱毒治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 标签: 海洛因依赖者 性功能损害 临床意义 海洛因成瘾者 勃起功能障碍 性心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于1998年起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湿疹,2005年4-月头面、躯干及叫肢突发大片浸涧性红跚及多处糜烂,找科以“泛发性湿疹,帮样肉芽肿?”收住院,当时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红斑浸润处活检表现为湿疹的组织病理像经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忤片、中药清热除湿等联合治疔3周皮疹消退,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系统性 鱼鳞病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关情况。方法:对1231名自愿咨询检测的人口学状况、检测原因和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主要为发生危险性行为(77.7%),HIV感染检出率0.16%。结论:VCT服务有助于更早发现HIV感染,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VCT)
  • 简介: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下肢丹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1例在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外来务工的下肢丹毒患者和162例经检查无丹毒的在职外来务工体检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变量:长时间站立或行走(OR5.49,95%CI2.24-13.23)、肥胖(OR3.14,95%CI1.36-9.23)、浸渍型足癣(OR9.54,95%CI3.83-27.64)、足部多汗或潮湿(OR4.66,95%CI2.03-11.33)与外来务工下肢丹毒的发病有关。结论:下肢及足部局部免疫力下降与外来务工下肢丹毒的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丹毒 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同性恋是人类学、社会学、精神卫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直到19世纪才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同性恋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小群体,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占少数,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少。目前,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方案第三版工作组(CCMD-3),正在探讨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国际疾病分类方案(ICD-10)进一步接轨的

  • 标签: 同性恋 心理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与一过性感染细胞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局部脱落细胞的HPV,将HPV阳性分为HPV持续感染组和一过性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三组受检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经筛查,入组HPV感染143例,其中持续感染36例,一过性感染107例。持续感染组HPV混合感染率为52.7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93,P〈0.01)。HPV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7.72±2.0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8±1.21)%;HPV持续感染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8.84±1.9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7.28±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3.91,P值均〈0.05)。结论:在HPV持续感染中混合感染率更高;HPV感染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健康人增加,表明HPV感染细胞免疫受抑制;持续感染较一过性感染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加更明显,其细胞免疫受抑制的程度更显著。

  • 标签: HPV持续感染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麻风病治愈生存状况及康复需求,为制定麻风病防治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案回顾、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访谈收集麻风病治愈生存现状和康复需求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调查54例麻风病治愈,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6例(66.67%),残疾25例(46.30%);畸残以手足感觉障碍、爪形手和脱眉的残疾居多;其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21例(24.07%),部分劳动力丧失23例(42.59%)。所有麻风病治愈均感受到社会歧视,仅有18.52%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未办理残疾证者占20%、无医疗保险占3.70%、未享受低保占44.44%;康复需求以换药敷料包(75.93%)、防护用具包(68.52%)居多。结论:重庆市万州区麻风病治愈老年人居多,残疾比例高,社会歧视现象严重,健康管理需求高,今后需要重点加强麻风病治愈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 标签: 麻风 生存状况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化学过敏原的种类及其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10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性别、年龄和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54.8%,变应原阳性率列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硫酸镍、硫柳汞、异噻唑、溴硝丙醇、氯化钴。结论斑贴试验能帮助大多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到过敏原,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常见过敏原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皮炎 变态反应性 斑贴试验 过敏原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MSM)的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520名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并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19%(469/520);HIV抗体阳性率为9.23%(48/520),梅毒阳性检出率为5.77%(30/520);最近六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比例为53.81%(240/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了性病[OR=3.333,95%CI:(1.146~9.696)]

  • 标签: 因素分析 广州市男性 影响因素
  • 简介:调查黑素细胞痣BRAF的基因突变频率(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B1)是否与日光暴露方式相关,作者检查了120例从不同解剖部位,包括平滑皮肤切取的获得性黑素细胞痣以及62例先天性痣,作者应用一种名为Mutector的新型突变检测系统,该系统可行终点移动鉴定,能够检测样本中仅有5%的杂合突变细胞,作者检测到的突变在获得性痣中为105/120(87.5%),在先天性痣为43/62(69.4%),特别是作者发现标本中获得性痣的突变中有35/43(81.4%)来自于从平滑皮肤和外生殖器处采集的标本这些结果强烈提示UV光并不是BRAF突变高发的必要因素,UV非诱导机体黑素细胞瘤细胞突变的效果在痣发生中可能更重要,另外作者通过激光解剖法结合直接测序证明在小的先天性痣皮损内存在BRAF突变细胞的异质性分布,最后,作者发现在中等大小先天性痣中存在低频BRAF突变(6/20,30.0%),多数有野生型BRAF痣存在痣母细胞ras病毒癌基因同系物突变(9/14,64.3%),提示中等大小的先天性痣与获得性痣和小的先天性痣发病机制不同。获得性痣和小的先天性痣显示BRAFV600E高频突变而中等大小先天性痣显示低频突变@...

  • 标签:
  • 简介:背景:Efalizumab(抗-CD11a)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它可阻断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多种T细胞依赖作用,这些作用包括T细胞活化、向皮肤迁移、在银屑病皮肤中再活化以及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目的:这项多国、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试验旨在评价与安慰剂组相比,efalizumab1.0mg/kg,1次/周,皮下给药治疗12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试对象为至少对两种系统治疗因无效、无法耐受或有禁忌证而不适用的有高度需要的银屑病患者。病例/方法:患者有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受累面积≥10%体表面积,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12.0]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efalizumab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主要有效终点为治疗12周时意向性处理人群中PASI改善比率≥75%(PASI-75反应)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PASI改变、稳定的医师全面评估指标(PGA)、PGA相对于基线的改变和受累体表面积的百分比。结果:纳入793例患者(其中529例接受efalizumab治疗,264例用安慰剂),其中包括526例高度需要治疗的患者(其中342例接受efalizumab治疗,184例用安慰剂)。治疗12周后高度需要治疗患者中efalizumab组PASI.75为29.5%,安慰剂组为2.7%(P〈0.0001);在全部研究人群中efalizumab组PASI-75率31.4%,安慰剂组为4.2%(P〈0.0001)。次要终点结果显示在高度需要治疗的患者和全部人群中,efalizumab组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本研究证实efalizumab是一种安全疗法,在高度需要治疗组和全部研究组都未证实有系统毒性。结论:在高度需要治疗和更广泛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efalizumab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考虑到该药已证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falizumab成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年患者包括高度需要治疗患者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安慰剂对照 斑块型银屑病 银屑病患者 Ⅲ期试验 中重度 EFALIZUMAB
  • 简介: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MSM)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接受意愿、服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乌鲁木齐市MSM,利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该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服药所担心的问题、PrEP接受意愿及服药方式选择情况,再根据其选择的服药方式发放PrEP药物,进行干预。结果:379名合格研究对象中有68.3%表示愿意接受PrEP,在这些人中33.2%选择每天服药,66.8%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rEP可接受性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安全套使用频率,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0.34,95%CI:0.19~0.60)、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0.20,95%CI:0.07~0.56)容易接受PrEP;没做过艾滋病检测(vs做过检测,OR=2.06,95%CI:1.11~3.81)、安全套的使用频率高(vs使用频率低,OR=1.46,95%CI:1.01~2.09)相对不容易接受PrEP。影响PrEP服药方式选择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担心因服药而受歧视,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4.00,95%CI:1.77~9.02)、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5.66,95%CI:2.37~13.54)容易选择每天服药;文化程度低(vs文化程度高,OR=0.35,95%CI:0.17~0.72)、学生(vs在业人员,OR=0.06,95%CI:0.01~0.32)、担心因服药而受他人的歧视(vs不担心歧视,OR=0.30,95%CI:0.18~0.49)容易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结论:增强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服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可以提高MSM人群PrEP可接受性及鼓励更多人选择每天服药的方式。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用药 接受意愿 服药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