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联合毁损脑内核团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效果。方法对82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实施立体定向不同组合毁损治疗。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颅内联合毁损后,显效28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9%(68/82),术后智力均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热4例,小便失禁12例,缄默9例及摸索7例,经对症处理后2~21d恢复。结论立体定向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 难治性精神病 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联合毁损治疗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对147例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行立体定向联合毁损术,其中138例获1~3年随访,根据CGPS评分标准,分析手术对症状、特别是冲动攻击行为的改善.结果术后1~3年随访,有效率为87.7%,显效率为47.8%,无效率为12.3%.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术联合毁损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术后应配合药物及心理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 标签: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立体定向术 多靶点毁损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用药疗法用于狼疮性肾炎的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狼疮性肾炎病人8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联合用药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56%,和对照组80.49%相比更高(P<0.05)。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发生率9.76%,和对照组14.6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用联合用药疗法,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联合用药 评价 多靶点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近来研究结果已表明,HCC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尤其以针对激酶抑制剂,已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临床上常用的激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索拉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联合用药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5日—2020年12月15于我院肾内科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和实验组(他克莫司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活动指数SLEDA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数都有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法优于单一用药,并且其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联合用药 多靶点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置管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软通道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结论微创软通道置管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和常规钻孔引流术疗效相当,但在术后并发症减少和住院时间降低优于常规钻孔引流术。

  • 标签: 多靶点微创 软通道置管 脑出血
  • 简介:摘要靶向微泡(multitarget microbubbles,MTM)是新型靶向超声造影剂,通过造影剂表面连接的特异性配体与组织受体分子结合并进行成像,可反映病变组织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笔者就MTM成像原理、临床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对MTM增强的超声造影在多种疾病的检出、诊断和疗效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靶点靶向微泡 超声分子影像 检出 诊断 疗效监测
  • 简介:摘要脑出血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转归。血肿的机械性压迫和毒性产物释放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安全和有效地加速血肿消退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策略。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是介导血肿清除的主要吞噬系统,主要极化为M1和M2表型。细胞表面受体以及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内源性血肿消退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可能成为今后临床治疗脑出血并改善患者转归的新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46例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中78例患者按15~30ml左右的血肿量,将血肿近似平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中心设计一个,行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与单治疗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时间分别为(2.8±1.4)d,(5.8±3.2)d,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预后(Activityofdailyliving,ADL)优于单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手术创伤小,血肿溶解,排出进度加快,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多靶点 立体定向技术 血肿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未完全明了,不同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可能有相同或类似的症状和(或)体征。本文针对NP的发病机制强调寻找疼痛传导通路上的关键,针对进行治疗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靶点治疗 周围敏化 中枢敏化 抗痛调节剂
  • 简介: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发生肝细胞损伤时可有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升高[2]。生理情况下,胆汁的正常代谢受相关核受体和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胆汁酸的转运有赖于分布于肝肠循环各个部位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协同配合。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有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基因突变、药物、激索、炎症、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因素通过影响胆汁酸转运蛋白的表达或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胆汁淤积的发生。此外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和细胞骨架改变也可能是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1]。结介近期该领域的文献报道,本文将对胆汁淤积相关的主要分子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酸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机制与多条关键致癌信号通路包括Ras/MAPK、PI3K/AKT、PLCγ/PKC以及JAK/STATs等密切相关,而细胞外基质及微生物等对肿瘤发病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新的潜在治疗被发现,临床上对多种特异性治疗抑制剂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质靶向药物等联合治疗策略是胰腺导管腺癌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胰腺导管腺癌 特异性治疗靶点 分子通路 抑癌基因 DNA修复因子 细胞外基质 微生物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点,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实验研究成果,对心衰新及干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 标签: 心力衰竭 靶点 心肌肥厚 干预
  • 简介:舒尼替尼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舒尼替尼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能耐受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5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就舒尼替尼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转移性肾细胞癌 多靶点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