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下手法解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且病程超过6个月的肩周炎患者62例,在复合麻醉下行手法解粘连性术。结果痊愈59例,有效3例,无效0例,均无并发症。结论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下手松解治疗肩周炎疗效好,成功率高,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丙泊酚&mdash 芬太尼复合麻醉 手法松解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最佳使用剂量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1或2级患者,分别采用丙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n=50)和单用利多卡因胶浆表麻组(L组n=30),比较其在胃镜检查时的耐受情况,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及患者术后感受。结果P组SBP、DBP、HR、SPO2变化均小于L组,患者清醒后自我感受显著优于L组。结论丙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有效。

  • 标签: 丙泊酚 舒芬太尼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酚在小儿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麻醉维持用氯胺酮间断静注组和观察组术中麻醉维持用丙复合氛胺酮持续输注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结果观察组循环稳定,麻醉过程平稳,无挣扎躁动,患儿入睡安静,分泌物少,呼吸音清,呼吸平稳,无喉痉挛,无屏气等呼吸道并发症,且苏醒期无显著躁动、精神症状或恶心呕吐,平静苏醒,苏醒后无嗜睡症状。结论在小儿麻醉中使用氯胺酮复合酚,其中氯胺酮可降低丙酚对心血管抑制现象,而丙酚对氯胺酮维持期的苏醒期精神症状和心血管兴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优势互补,有助于维持循环的稳定,强化麻醉效果。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小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舒芬太尼联和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在50例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前做好术前宣教,术中熟练配合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患者乐意接受胃镜检查,检查过程顺利,效果满意,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丙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减少丙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胃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胃镜检查前均以1μg/kg的芬太尼静注,5min后A组以1%的丙酚静注,B组以0.8%丙酚+0.4%利多卡因混合液静注,在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术中根据体动和表情追加丙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1)、后(T2),胃镜检查中(T3)、检查后(T4)的MAP、HR、RR、SpO2及静脉注射痛、术中丙酚用量、胃镜检查时间和停药至苏醒时间。结果与T1比较,T2时A组MAP、HR明显降低(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A组比较,B组静脉注射痛显著减少(p<0.01),丙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停药至苏醒时间显著减短(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丙酚联合利多卡因可减少静脉注射痛及丙酚用量,维持循环稳定,加快术后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胃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酚用于骨科手法复位的麻醉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9例骨科行手法复位患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等处理,静脉推注芬太尼,3min后推注丙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行复位手术。术中观察患者反应情况,酎情追加丙酚。结果观察发现,患者麻醉后,SBP、HR、SPO2、RR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做特殊处理;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1例患者牵拉刺激时有呻吟,但可耐受,对手术无影响;3例患者清醒后出现头晕症状,休息30min后均自行缓解,整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芬太尼复合酚应用于骨科手法复位术中其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丙泊酚 骨科手法复位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肌注氯胺酮6mg∕kg,待患儿入睡后,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丙酚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HR﹑R﹑SPO2,肌紧张程度和术中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HR100-120次∕分,R22-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呼吸平稳,无肌紧张,无躁动。术毕停止泵药约30-50分钟清醒,而对照组HR110-140次∕分,R20-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患儿时有躁动,肌紧张情况需快速推注药液后才能继续手术,术毕停止泵药清醒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氯胺酮复合酚用于小儿麻醉,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地西泮 复合 小儿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复合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例70-75岁患者,分为无痛胃镜组及普通胃镜普通组,每组100例,比较胃镜完成情况、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检查前、检查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无明显不适,未出现难以耐受的不适,咳嗽、恶心、呕吐均较普通胃镜组显著减少(P<0.01)患者感觉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检查前或麻醉前HR、SMP、DMP、SPO2均正常,无痛组检查中、检查后SPO2同本组检查前和普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组检查中HR、SMP、DMP升高,与无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丙复合量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胃镜检查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门诊于2010年2月起,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酚与雷米芬太尼复合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应用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择期进行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5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I组患者给予丙酚固定,调节雷米芬太尼浓度控制麻醉;II组患者给予雷米芬太尼固定,使用丙酚控制麻醉,观察对比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更快,患者拔管时间早,与II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全麻手术中恒定丙酚血浆靶控浓度,调节雷米芬太尼浓度的复合方案更具有临床优势。

  • 标签: 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90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地佐辛联合丙酚组(A组)、芬太尼联合丙酚组(B组),单纯丙酚组(C组)。记录三组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丙酚用药总量、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清醒后10、20、30min的VAS评分。结果3组患者丙酚用量比较结果显示C组丙酚用量最多;A组、B组用量无显著性差异;C组术后疼痛评分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从患者的清醒时间看,两药联用的麻醉苏醒时间高于单独使用丙酚组(P﹤0.05)。结论地佐辛配伍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跟芬太尼相近,但副作用较少。

  • 标签: 地佐辛 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配伍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芬太尼与丙酚配伍进行麻醉。结果B组麻醉镇痛效果较好,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术后苏醒时间较快(P<0.01)。结论1.5μg/kg芬太尼与丙酚配伍使用能够起到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无痛人流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及安全可行性。方法2011年我院妇科门诊自愿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A组单用丙酚麻醉,B组用布托啡诺+丙复合麻醉。观察两组的丙酚用量、注射痛、并发症、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评分。结果和A组比较,B组患者丙酚的用量减少,注射痛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复合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是比较理想的配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托啡诺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酚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观察组,麻醉选用瑞芬太尼复合酚静脉全麻,缓慢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mg/kg(30秒以上),再静脉缓推丙酚1~1.5mg/kg;B组为对照组,麻醉选用臂丛神经阻滞,以1.5%利多卡因15~20ml经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的评定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min及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的变化。结果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P<0.05),A组麻醉效果也明显优于B组(P<0.05),同时手术者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A组也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在麻醉后1min和手术结束时HR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无需药物干预,同时A组在麻醉后1minSPO2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P<0.05),但经托下颌或面罩加压给氧处理后SPO2均回升至麻醉前水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酚静脉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瑞芬太尼 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