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鼻内窥镜在支撑喉镜下手术86例,采用显微镜在支撑喉镜下手术90例,采用手术显微镜经支撑喉镜下摘除声带良性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窥镜声带 声带病变
  • 简介:目的了解声带良性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该病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康复指导。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门诊经喉镜检查诊断为功能不良性声带病变的168例患者厦同期喉部检查正常的153例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职业、用嗓情况分析对照。结果调查显示患者的职业、工作环境、饮酒、用声时间、嗓音误用5个因素是致声带良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为患者提供嗓音保健知识。给予细致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可以更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 标签: 功能不良性声带病变 危险因素 嗓音保健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中药在声带良性术后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51例声带良性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1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对照组不用。从患者的喉部主要症状,如声音嘶哑,咽痛不适,咽部异物感等,专科检查电子喉镜下声带情况,结合全身情况进行辩证施治。结果治疗组喉部症状恢复良好,治愈率95.01%,对照组治愈率7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声带良性术后辨证施治,运用中医中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声音恢复情况。

  • 标签: 声带良性病变 辩证施治 电子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全麻支撑喉镜鼻内镜明视下切除声带良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全麻支撑喉镜鼻内镜明视下切除声带良性的46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半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随访3至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对46例声带良性在支撑喉镜鼻内镜明视下切除,术野清晰,操作准确,无付损伤,无并发症及复发,疗效可靠。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镜 声带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使用支撑喉镜在治疗声带良性中的特点和优势。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在全麻下使用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对122例声带良性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82例,女40例,年龄27~65岁,平均54.3岁,临床表现均为声嘶。病理证实为声带息肉108例,声带囊肿的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使用显微喉钳完成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发音良好,随访6月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在治疗声带良性中具有视野清晰、精确度高、手术安全、术野暴露好等特点,尤其是对于前联合暴露困难的病例更有其突出优点,有利于彻底清除声带病变,保护正常声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镜 声带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系统声带良性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共对60例声带良性患者进行手术后疗效分析,手术治疗60例患者中,声带息肉25例(双侧5例,单侧15例),声带小结18(均为双侧)例,Reinker水肿17例(均为双侧)。结果术后随诊1~2年,其中52例治愈,7例好转(Reinker水肿5例,声带小结1例,声带息肉1例),1例复发(声带息肉)。讨论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系统下行声带手术具有术野明亮而清晰,立体感强,极易发现喉内微小病变,切除病变准确彻底而不伤正常组织,术后功能恢复好,有利于科研与教学等优点。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镜系统 声带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鼻内窥镜显示系统下动力系统切除声带良性手术疗效分析及并发症。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全麻支撑喉镜鼻内窥镜显示系统下动力系统切除声带良性手术187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12月,总有效率为98.93%。结论全麻支撑喉镜鼻内窥镜显示系统下动力系统切除声带良性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约为1.07%)。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窥镜显示系统 动力系统 声带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切除术后疗效的具体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本院行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展开回顾性研究。由本院耳鼻喉科专业医师,对多有患者的资料与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患者经手术后显效率为145例,占比72.5%。其中,性别、年龄和病变种类与手术疗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病变范围、病变形式、手术方式及术后应用激素情况等指标与手术疗效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切除术中,病变范围、病变形式、手术方式及术后应用激素情况等均是影响该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医生在对患者实施切除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上几项指标。

  • 标签: 良性病变 切除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手术对声带良性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声带良性患者72例纳入研究,对照组(36例)支撑喉镜手术,观察组(36例)纤维喉镜手术,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声带良性的治疗,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手术疗效相当,在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方式。

  • 标签: 声带良性病变 支撑喉镜 纤维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良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科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行声带病变切除术的63例声带良性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治愈57例(90.48%,57/63),好转4例(6.35%,4/63),无效2例(3.17%,2/63),总有效率为96.83%。术后随访6~18月,1例声带小结患者术后14个月复发。结论术后效果良好,在无手术显微镜的基层医院,选择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进行声带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撑喉镜 鼻内镜 声带良性病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良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90例行声带良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并随机分组。传统组给予传统局部麻醉间接喉镜下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比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声带良性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疼痛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低于传统组,术中躁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良性切除术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麻支撑喉镜 鼻内镜 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组织的介电特性,为电阻抗扫描技术用于检测碘致甲状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体甲状腺组织试验标本来自4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9例,年龄25~57岁;女性21例,年龄36~53岁。从刚手术离体的甲状腺组织分离良性组织,利用自制测量系统,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1294+Solartron1260、Agilent4294测量上述组织10Hz~10MHz的电阻值和电抗值。做组织病理学诊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组织的电导率、介电常数、阻抗虚部、Cole曲线等参数。结果以4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为研究对象,在所测频率范围内,甲状腺良性组织的介电特性反应良好,其中电导率为0.25~0.80S/m。特征频率主要分布在3.18×104Hz附近,该频率对应的虚部值为-63Ω·cm。结论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甲状腺良性组织的功能信息,提示电阻抗扫描技术有望用于碘致甲状腺疾病检测领域。

  • 标签: 甲状腺组织 介电特性 电阻抗扫描 Cole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20例,并定期进行复查,根据术后结果,局部修复手术炎症。结果从12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来看,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患处美观,疤痕不明显,90%以上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既美观又安全。

  • 标签: 环乳晕切除 乳腺病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良性的特征,避免误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术前诊断癌、术后病理为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乳腺增生性腺病5例;乳腺腺纤维瘤2例;乳腺慢性炎症2例。结论精确掌握良性的特征,可提高术前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良性病变 误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分次切除治疗皮肤良性良性肿物、表浅性瘢痕的手术经验体会。方法在皮肤良性肿物或者瘢痕范围内进行部分切除,分次(间隔3~6月)将病灶缩小,直至病变完全切除;手术中和末次手术后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皮下和真皮减张处理,末次手术后酌情应用抗瘢痕治疗。结果对41例皮肤良性完成了分次切除手术,其中29例为面颈部、头皮部及小腿部的色素痣、疣状痣;12例为面部、四肢的瘢痕。根据病变大小不同分2~5次完成切除,术后效果良好,术后6~12月随访局部继发瘢痕不明显。结论根据不同皮肤的良性采用分次切除手术治疗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植皮或皮瓣等其他复杂修复方法的应用。

  • 标签: 皮肤良性肿物 瘢痕 分次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4X行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结果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1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一级脾蒂法5例,手术时间60~115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30~300ml(平均170ml);二级脾蒂法7例,手术时间85~195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30~500ml(平均240ml)。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55~7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20~50ml(平均30ml)。3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110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60、100ml。1例由于术后短时间引流量多、引流液色红而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取脾时意外撕裂大网膜导致出血,成功在腹腔镜下止血。术后住院4~11d,平均6.0d,无术后并发症。19例随访3~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2例脾切除术无远期并发症发生,6例脾囊肿行开窗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未见囊肿复发,1例脾淋巴管瘤行脾上极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疗效满意。

  • 标签: 脾良性病变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脾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