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晓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0-10
  • 出处:《医师在线》 2022年第19期
  • 机构:“肝硬化”,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但是它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疗效差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我国以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常见。而全国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就已接近1亿人。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也是我国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大障碍。为了让患者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们都想尽力去跨越这座“珠峰”,迫切希望研究出新的肝硬化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韦伦茨在20世纪的建筑创作为瑞典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至今为止一些纪念性建筑作品仍保持着对国际建筑话语的持久影响。本文分析了韦伦茨对仪式空间设计的建筑风格转变过程及阶段,从建筑的材料、建构及技术手段的可变性等方面归纳韦伦茨的仪式空间设计的建筑哲学,并以克利潘圣彼得教堂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以期对当代中国纪念性建筑设计给予一些启发。

  • 标签: 西古德·莱韦伦茨 纪念性建筑 仪式空间设计 克利潘圣彼得教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感冒后咳嗽患者采取黄止咳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n=30)在治疗中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单一用药治疗,研究组(n=30)在治疗中给予黄止咳胶囊+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用药治疗,对比总体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咳嗽、咽痛症状缓解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治疗中联合服用黄止咳胶囊与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可提升疗效,缓解咽痛与咳嗽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感冒后咳嗽 苏黄止咳胶囊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光学异构体,文章从索美拉唑的不同制备方法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结合了具体审查案例概述了专利综述对如何提高提高审查效率的帮助。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制备 综述
  • 简介:摘要: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光学异构体,文章从索美拉唑的不同制备方法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结合了具体审查案例概述了专利综述对如何提高提高审查效率的帮助。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制备 综述
  • 简介:摘要克莱恩-文综合征(Kleine-Levin Syndrome,KLS)又称“睡美人综合征”,其典型三联征为反复性周期嗜睡、贪食和性欲亢进,可伴有行为或认知功能异常、情感障碍等,间歇期各项功能均完全正常。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利于诊断的辅助检查以及有效治疗方案尚不明确。由于不同地区及人群可能存在基因差异等原因,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极易导致误诊。既往关于KLS患者进食异常的报道中贪食者约占66%,而我国KLS患者中厌食者更为常见。本例为11岁KLS男性患儿,其病程中前10个月发作期表现为厌食,半年随访中转变为贪食,我们分析了其详细病史、诊疗过程和鉴别诊断,以期为后续完善KLS临床特征及诊断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 厌食 贪食症 周期性嗜睡
  • 简介:    摘要:本文将探讨D.H.劳伦斯小说《查特夫人的情人》中的人物反判精神,解读作品对西方宗教中的禁欲思想的抨击和反抗,对工业文明和阶级制度中的弊端进行强烈的抨击和反抗。作者给予作品中人物勇敢反抗的斗争精神,试图解放人性自由,将人置于社会发展的中心,以恢复真正的精神自由和文明。

  • 标签:     D.H.劳伦斯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反叛精神 人性自由
  • 简介:【摘要】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丝状病毒,最早爆发于西非的一个名叫亚布库的小村庄。由于爆发地缘的偏远性,导致大众对博拉病毒的警惕性不高。本文主要论述博拉病毒对人体造成的病理影响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通过对博拉病毒的详细描述来增加大众的意识。通过进一步对博拉病毒治疗药物的整理,为人们抵御博拉病毒提供可靠手段。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单克隆抗体 Mab114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创建梅尼病患者前庭功能分级的方式,探讨梅尼病听力分期与临床意义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确认为单侧梅尼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够象,所有患者分别完成CVEMP、VHIT、OVEMP、纯音测听与冷热测试检查。VHIT与冷热测试的结果其中一项异常可作为半规管功能异常;OVEMP结果异常作为椭圆囊功能异常;CVENP结时异常作为球囊功能异常。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正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Ⅰ级,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其中一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Ⅱ级,两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Ⅲ级,三项全部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 Ⅳ级。结果 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14例、Ⅲ期患者56例、Ⅳ期患者18例。患耳平均PTA是(50.28±20.64)dB HL。前庭功能测试结果显示CVEMP正常患者38例、异常患者64例,异常率分别是5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42.85%、64.28%、54.28%、72.22%;OVEMP 26例正常患者,76例异常患者,异常率为6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50.00%、50.00%、16.07%、83.33%。VHIT正常患者68例、异常患者32例,异常率分别是26.66%,其中Ⅰ、Ⅱ、Ⅲ、Ⅳ期 的异常率分别是7.14%、28.57%、28.57%、61.11%。冷热试验正常患者48例、异常患者54例,异常率分别是45.00%,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 21.42%、21.42%、53.57%、100%;据前庭功能分级,120例患者中Ⅰ级11例、Ⅱ级35例、Ⅲ级49例、Ⅳ级25例。其中Ⅰ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5例(31.25%)、Ⅱ级6例(37.50%)、 Ⅲ级4例(25.00%)、Ⅳ级1例(6.25%)。Ⅱ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4例(25.00%)、Ⅱ级5例(31.25%)、Ⅲ级4例(25.00%)、Ⅳ级3例(18.75%)。Ⅲ期5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2例(3.57%)、Ⅱ级14例(25.00%)、Ⅲ 级28例(50.00%)、Ⅳ级12例(21.42%)。Ⅳ期21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Ⅱ级5例(23.80%)、Ⅲ级5例(23.80%)、 Ⅳ级11例(52.38%)。 结论梅尼病患者跟随病程时长的发展,半规管功能与白玻钢化石器功能测试异常率会渐渐增加。透过对半规管低频椭圆囊、球囊与高频功能的细致化检测,对梅尼病患者前庭功能做出精细标准的评估。前庭功能与听力分布的一致评估能反应出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还能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术后康复的评判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庭功能 梅尼埃病 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对大肠希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5个临床科室2019年9—12月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2~67岁)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希菌菌株中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的1株菌进行实验研究。将大肠希菌分别与162.96、81.48、40.74、20.37、10.18、5.09、2.55、1.27、0.64、0.32 μg/mL的次氯酸共培养,筛选次氯酸最低杀菌浓度(MBC);将大肠希菌与筛选的MBC次氯酸分别作用2、5、10、20、30、60 min,筛选次氯酸的最短杀菌时间。分别于培养6、12、24、48、72、9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肠希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大肠希菌培养72 h后,分别加入1、2、4、8、16倍MBC的次氯酸,筛选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于大肠希菌中分别加入1、2、4、8倍MBEC的次氯酸及无菌生理盐水,作用10 min后,采用活/死细菌染色试剂盒检测活、死细胞数,并计算死菌率(样本数为5)。2020年1—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感染创面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次氯酸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6±14)岁]和聚维酮碘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19)岁]。2组患者分别用100 μg/mL次氯酸、50 mg/mL聚维酮碘溶液浸透的无菌纱布湿敷,每天换药1次。首次换药前、第10天换药时,取创面及创缘组织,采用琼脂培养法培养细菌并定量分析组织细菌量。首次换药前和第3、7、10天换药时,肉眼观察创面渗出量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并评分。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MBC为10.18 μg/mL,MBC的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最短杀菌时间为2 min。培养6、12 h,大肠希菌处于完全游离状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肠希菌逐渐聚集、黏附,至培养72 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次氯酸对大肠希菌的MBEC为20.36 μg/mL。与1、2、4、8倍MBEC的次氯酸作用10 min后,大肠希菌死菌率均明显高于与无菌生理盐水作用10 min后(t值分别为6.11、25.04、28.90、40.74,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量为2.61(2.20,3.30)×104集落形成单位(CFU)/g,明显少于聚维酮碘组的4.77(2.18,12.48)×104 CFU/g(Z=2.06,P<0.05);次氯酸组和聚维酮碘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量均明显少于首次换药前的2.97(2.90,3.04)×106、2.97(1.90,7.95)×106 CFU/g(Z值分别为4.02、3.92,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渗出量评分明显低于聚维酮碘组(Z=2.07,P<0.05)。与首次换药前比较,次氯酸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渗出量评分均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3.99、-4.12,P<0.01),聚维酮碘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渗出量评分均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3.54、-3.93,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明显高于聚维酮碘组(Z=2.02,P<0.05)。与首次换药前比较,次氯酸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13、-3.67,P<0.01),聚维酮碘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12、-3.50,P<0.01)。结论次氯酸对游离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的大肠希菌均有杀灭作用,低浓度的次氯酸对成熟的大肠希菌生物膜可起到快速杀菌作用,且次氯酸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100 μg/mL次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大肠希菌感染创面的细菌负荷,表现为创面渗出的减少、间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传统外用抗菌剂聚维酮碘疗效更好。

  • 标签: 次氯酸 大肠杆菌 生物膜 感染性创面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克替尼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2 d后,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克替尼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克替尼,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同时给予阿美替尼。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 d后颈部肿块缩小,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转移 埃克替尼 疾病超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档位越来越多,使得换挡过程越来越平顺。档位多使变速器具有更大的速比范围和更细密的档位之间的速比分配,从而改善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换档平顺性。例如宝马7系或奥迪A8装配ZF产的6档自动变速器(ZF6HP-26),首次采用Lepelletier (发音:La-pelt-e-ay), 译为派特式齿轮变速机构。这种轮系是1990年,法国人皮尔· 派特(Pierre Lepelletier )开发Lepelletier(派特)轮系自动变速器,并获得专利。下面详细分析派特齿轮传动机构。

  • 标签: 莱派特 自动变速器 档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肠希菌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方法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我院的24例检验标本当作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实施大肠希菌的微生物检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依照微生物检验的方法,24例标本中检验出14例存在大肠希菌菌落,和实际检验结果保持一致。在Mac A平板上,大肠希菌相应的表现形态主要是菌落颜色呈现为鲜桃红色,少部分呈现为微红色,菌落中心大部分都是深桃红色,形状呈现为圆形,且较扁平。边缘位置整齐,表面比较光滑,且湿润。结论  依照《中国药典》中大肠希菌微生物检验方法实施微生物的检验具有比较高的精准性,可以给临床医生在用药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制备合成非那西汀,同时也熟悉理论知识——硝基的还原,氨基酰化以及酚羟基烷基化等。通过回流,抽滤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来合成非那西汀。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多部合成化合物的方法。

  • 标签: 非那西汀 硝基的还原 氨基酰化 酚羟基烷基化
  • 简介:摘要梅尼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治疗方面主要依据疾病分期及发作与否采用阶梯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阶梯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手段。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梅尼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抗氧化药物能够通过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管壁通透性,减少内淋巴积水的产生来缓解梅尼病症状。本文就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氧化药物治疗梅尼病提供参考。

  • 标签: 梅尼埃病 抗氧化剂 氧化性应激 内淋巴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