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2014年全球地震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2014年全球地震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本文分析了2014年度地震的分布特征,以及多震地区的“活跃性”与“周期性”特征。

  • 标签: 2014年 全球 地震灾害
  • 简介: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规定,针对近些年我国发生的汶川、玉树、芦山及鲁甸等特别重大地震,均启动了地震应急I级响应。但几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及震害影响等都有明显的量级差别,应急救援行动中队伍派遣数量、灾情获取手段、救援装备配备等都不尽相同。本文对这4次地震开展的专业救援性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对比分析,更准确地了解政府应对大震巨灾时的需求,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标签: 伤亡量级 应急响应 专业救援 对比分析 救援决策建议
  • 简介:探索了一种地震情位置微博的抓取与展示方法.通过分析位置微博在地震情获取中的作用,建立了位置微博地震情抓取框架.基于新浪微博SDK,实现了有效位置微博的抓取;在顾及地震情专题属性的基础上,对抓取的微博进行分级.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地震为例,实现了灾情的提取与严重程度的图示化展示.

  • 标签: 地震灾害 灾情提取 位置微博 灾情展示
  • 简介:摘要灾情快速与判定是震后应急的关键,本文研究一种基于GIS和GSM的震后速报方法,该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应对突发灾情,及时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突发性地震情的速报提供基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基于GIS和GSM的震后灾情快速上报与判定的方法实现了对曾经发生的灾情的分解和描述,建立了简洁的,方便交互的灾情短信代码。此方法建立在参考地震烈度表的基础上。基于GIS的地震情速报与快速判定在宏观角度上说明了地震情短信网关的构建方法,而且实现了地震情短信的群收与群发。经过对群发地震情的分析,对基于GIS的地震情范围的动态绘制以及非常快速的判断。最后,在结合出现地震的地方的地理信息,建设当地的地震情速报系统,实际证明,该系统在实际地震发生时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非常实用。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速报 地震应急 地震信息系统(GIS)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灾情 信息服务 发布平台 网页 手机
  • 简介:摘要重大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人们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心理创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干预,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恐慌,回归正常状态,今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如果处理不好,心理问题可能一直伴随他们终生,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理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灾后救援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而我国、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的灾后心理救援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将整个救援工作规范化,实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的救援模式,形成救援的长效机制,使救援实施得到科学、长期、稳定的保障,对于今后在灾后开展及时、有效、持续的心理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然灾害后 心理救援模式 研究
  • 简介:盾构隧道施工中存在诸多不可预见风险因素,盾构隧道灾害风险的分析与评估研究是灾害预防和紧急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盾构隧道施工期常见的15种典型灾害的特点基础上,引入基于风险值的风险分析模型和基于风险指标的风险评价模型,对盾构隧道施工期的灾害潜在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了盾构隧道灾害风险的规律。然后运用得到的规律对盾构隧道的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盾构隧道施工灾害风险评估系统。旨在为盾构隧道施工灾害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盾构隧道 施工期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系统
  • 简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全国各类自然灾害事件产生的危害正在不断增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地理空间而言,我国行政体系的最边缘地带是距离中心城市最远的乡(镇)一级政府,它也是我国政权组织的最末端.论文通过对鲁甸、芦山地震区的调研和比较,发现两地末端应急管理普遍存在事发突然性与事前准备不充分;事件复杂性与事中处置能力弱;事后亟待稳定与自我恢复速度慢等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末端脆弱性,具体可归结为暴露性高、敏感性强、适应性弱三方面.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增强我国基层组织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课题组提出正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末端脆弱性问题,加强全国应急管理末端治理,采取“一主多元力量、三级整体应对、四块保障平台、三种能力模块”措施的具体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脆弱性 末端治理 公共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交流和访问总体情况2015年12月15-17日,受WMO减灾服务处(DRR)邀请,国家气候中心张存杰研究员赴瑞士日内瓦参加了WMO天气与减灾服务司组织的减灾用户界面专家咨询组灾害与风险评估会议,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WMO发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分析及分类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的讨论。

  • 标签: 专家咨询 风险评估 用户界面 WMO 减灾 会议总结
  • 简介:本文以高速公路为区划对象,利用2004—2013年浙江省68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事故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历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特征3个方面,构建了浙江省高速公路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高速公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了评估与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浙江省高速公路可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风险5个等级;高风险区路段占浙江省高速公路总长的13.49%,主要分布在杭景新高速建德段、杭瑞高速杭州至临安段、沪渝高速湖州段、申嘉湖高速湖州段、练杭高速德清至余杭段、长深高速杭州市段及湖州至余杭段、杭金衢高速衢州段、诸永高速东阳至磐安段、台金高速缙云段。高速公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可为公路管理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高速公路 ARC GIS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 简介:2015年4月的尼泊尔大地震再次提醒人类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住房和住区事务负责人格雷厄姆·桑德斯称':人道主义援助面对的一大挑战是,除了要满足受灾社区的迫切需求外,我们还必须一开始就从长远考虑,保障我们应对灾害的做法具有可持续性,致力于建设有韧性的社区。'IFRC是联合国人居署协调的全球可持续住房网络(GNSH)的成员之一。

  • 标签: 可持续性评估 自然灾害可持续性 评估量化
  • 简介:2015年,在参加过欧盟峰会之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回国时承认,他在峰会上没有得到“友爱”。

  • 标签: 地震 英国首相 峰会
  • 简介:意大利阿夸桑塔泰尔梅市,一对新婚夫妇在地震后坍塌的教堂废墟上举办了婚礼。这对新人已为婚礼筹备了一年多时间,但依然选择在废墟上如期完成了婚礼。他们说:“此时,人们更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事情,从地震的悲痛中走出来,我们必须分享这份快乐。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

  • 标签: 婚礼 震后 新婚夫妇 意大利 废墟 生活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地壳运动更加活跃和人类的活动不断向山区扩展,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给人们的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针对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滑坡防治的措施。

  • 标签: 滑坡地质灾害 勘查 危险性评估
  • 简介:利用2009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资料,采用德尔菲法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分别为4.9%、3.1%,气象灾害出现较多的2009年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贡献率高于气象灾害出现较少的2011年;由黑龙江省3种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贡献率的对比可见,贡献率依次为水稻〉玉米〉大豆;由3种农作物关键发育阶段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贡献率的对比可见,玉米和大豆播种—出苗阶段的气象服务贡献率最高,而水稻苗期—旺盛生长期的气象服务贡献率最高。

  • 标签: 农作物 气象灾害 气象服务贡献率 效益评估
  • 简介:以沿海11省市的风暴潮灾害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与粒子群混合算法对投影寻踪动态聚类(PPDC)模型进行优化,将粗糙集理论(RST)与修正的PPDC模型组合运用,对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与区域等级划分。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和福建两省是中国风暴潮灾害的高风险区,风险评估值超过2.5,山东、浙江、海南和广西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中风险区,风险评估值处于[1.8,2.2]之间,江苏、天津、辽宁、河北和上海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低风险区,风险评估值低于1.5。研究结论为国家实施差异化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 标签: 风暴潮灾害 风险评估与区划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
  • 简介:很少有人已经准备好应对大地震或下一个灾难。然而在最糟糕的状况下,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在无电力无外援的情况下,能够自给自足维持至少72小时到14天的时间。

  • 标签: 大地震 自给自足 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