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增设了协商程序,却未明文规定协商的结果可为“赔偿协议”,原因概为理论上公权处分之考量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显失公平问题,但这不利于程序正义的实现。现行法中赔偿协议的生存障碍可通过理论辨析与制度设计加以解决,法理上赔偿协议亦有效率理论、合同自由理论、当事人参与理论与衡平理论为其正当性作支撑。在具体操作时,应通过信息公开、程序细化、第三方裁判与范围限定等程序司法化举措保证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 标签: 赔偿协议 国家赔偿 协商程序
  • 简介:【裁判摘要】赔偿申请的受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前,而赔偿决定的作出在该法修正之后.其法律适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予以确定。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对赔偿请求人的权益保护力度更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国家赔偿法的司法解释亦明确规定,2010年12月1日前受理赔偿请求至12月1日尚未作出生效赔偿决定的,适用修正的国家赔偿法,因此,这类情形应适用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

  • 标签: 国家赔偿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赔偿请求人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适用
  • 简介: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精神利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法律也已经对人们的精神利益进行了保护,这集中表现为对精神损害的法律救济。然而,就我国《国家赔偿法》而言,虽然第35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的救济方式,但是,在具体救济方式的适用规则方面却规定得不尽合理.因此,有必要在对精神损害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精神损害适用恰当的救济方式,以期真正地弥补受害人的精神损失.

  • 标签: 精神损害 精神痛苦 精神利益减损 救济方式
  • 简介:返还原物请求作为物请求的一种重要类型应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学界看法并不统一,立法也未予以明确,司法实践中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理结果也不尽一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 标签: 物权请求权 返还原物请求权 诉讼时效
  • 简介:<正>所谓被害人刑事抗诉请求,是指对于法院一审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的,享有请求公诉机关提出抗诉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从本条款可以看出,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享有刑事抗诉请求,但并不享有独立的上诉权,其刑事抗诉请求也不必然启动二审程序,最终是否抗诉还要取决于人

  • 标签: 刑事抗诉 法定代理人 上诉权 请求人 刑事诉讼法 公诉案件
  • 简介:目次一、问题之提出二、关于占用公共通道纠纷司法实践的描述——以请求基础为中心(一)问题之提出——从两起典型案例说起(二)司法实践的解决——结合其他案例的说明三、对关于占用公共通道纠纷司法实践的评析——以请求基础为中心(一)排除妨害——相邻关系与共有权保护(二)排除妨害与赔偿损失——《物权法》第83条之解释论四、

  • 标签: 类案研究 区分所有权 占用公共通道
  • 简介:设定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是通过国家法律途径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购买相应的责任险,以提高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投保面,最大程度地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但由于我国这一险种的诉讼程序未确定受害人的直接请求,致使受害人缺乏司法救济途径。文章对直接请求的来源、内容、立法依据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法律适用方面的改进措施。

  • 标签: 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 受害人 直接请求权
  • 简介:实证考察我国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责任的适用现状,结果表明,赔偿请求人对赔礼道歉的渴望与赔偿义务机关对赔礼道歉的忽视形成鲜明对比。检视剖析,学理上对赔礼道歉责任强制性的质疑,《国家赔偿法》关于赔礼道歉责任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赔礼道歉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异化是造成这一现状的要因。在国家赔偿中,回应赔偿请求人的诉求,让其感受到赔偿义务机关的真诚歉意,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赔礼道歉责任的属性和功能,也需要从明确责任承担主体、承担方式、履行场合等方面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毕竟,赔偿义务机关切实履行赔礼道歉责任,既是抚慰受害者心灵上的创伤和重塑国家机关公正形象的要求,也是消弥二者矛盾对立、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 标签: 国家赔偿 赔礼道歉 赔偿请求人 赔偿方式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总政司法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人民法院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国家赔偿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援助工作 国家赔偿案件 司法部 印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八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0月26日(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 标签: 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请求 赔偿委员会 复议机关 国家赔偿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正>工伤保险赔偿是一种社会保障,是以社会连带和社会风险为基本理念。是国家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带有公益的性质,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工伤保险的相关法律属于社会法的范畴,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工伤保险赔偿 民事损害赔偿 用人单位 事故伤害 社会连带 工伤预防
  • 简介:去年春节,来自山东的小贩王山(化名)在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广场卖果汁时,遇上城管执法,他赶紧骑着小三轮车避走,城管则在后面紧追,结果王山躲避不及,把车开上绿化带撞树侧翻,跌断了一根肋骨。事后王山将天河区城管告上法庭。此案一审,城管被认定部分行为违法,赔偿2.7万元,城管不服上诉。近日,广州市中级法院二审宣判,判决认为城管的追赶行为严重违法,并指出城管见死不救有违社会公德,维持赔偿

  • 标签: 城管执法 赔偿 广州市天河区 行为违法 中级法院 社会公德
  • 简介:在当前,在刑事司法过程中,人们广泛质疑用钱买刑、赔偿减刑,否定用赔偿方式替代部分的刑罚。报应、威慑或修复单独作为一个国家惩罚正当性的基本原理不具有充分理由。因报应、威慑或修复的优势各自体现在某一方面,不具有全面覆盖性,而部分融合了报应、威慑和修复的赔偿却具有更广的覆盖性。赔偿作为一个国家惩罚正当性的基本原理有其合理性。一个国家惩罚问题是复杂和多样的,不能用一种方式作为其正当性的原理,而是综合论。即结合了报应、威慑、修复和赔偿的这些要素,才能形塑其作为一个国家惩罚正当性的基本原理。

  • 标签: 赔偿 报应 威慑 修复 正当性
  • 简介:<正>核心提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而确权颁证是整个改革的基础。广元市利州区、泸州市泸县以还赋能为核心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农村资源资本化、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11月5日上午,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司马村二组58岁的张国祥在家门前晾晒稻谷,"今年水稻丰收了,再有两天谷子就打完了。"提起确权,他转身回屋拿出已经颁发的五个权证,向前来调研的广元市委农工办调研科副科长米春城询问这些本子到底有什么用。"实行确权颁证,相当于给土地上了‘户口’。以后你的

  • 标签: 广元市委 镇司 张国祥 农工办 资源资本化 土地经营
  • 简介: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业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但同时因快递邮件也带了快递服务中某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其中快递邮件损害赔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内容,接着指出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其次,对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从国家立法、快递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思考,为进一步完善快递行业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邮政法 快递邮件 损害赔偿 建议
  • 简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对双方当事人(包括被告人、被害人及其亲属)影响巨大,同时也会对社会公众产生间接影响。如果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不合理,不但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确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但因其解释内容与民事侵权赔偿范围差别很大而在理论界和审判实践中引发巨大的分歧。作者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相关司法解释的不妥之处,并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民事侵权赔偿 赔偿纠纷案 故意杀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赔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