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转化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在建立和优化转化体系研究中发现农杆菌转化法具有植物基因型依赖性,不同植物受体转化效率差异很大。在农杆菌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植物基因及蛋白质参与农杆菌的转化过程。在农杆菌转化过程中,植物的生理生化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很大变化,植物防御酶和内源激素变化对农杆菌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本综述对近年来影响农杆菌转化的植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为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探索农杆菌转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标签: 农杆菌转化 植物基因和蛋白质 生理生化 基因表达
  • 简介: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条播条件下对国内外62份苜蓿种质55个4龄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苜蓿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比较大,生殖枝数/m^2、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小荚数,每小荚种子数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比较复杂。通过对两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种子产量与生殖枝花序数在两年中相关均极显著,可以作为高种子产量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百分比在品种之间和茬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现两年中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几乎均小于4%,绝大部分在1%~2%之间。研究发现千粒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品种千粒重表现比较大的变异,多数品种间千粒重差异较大,但国外品种间(除Jindera外)千粒重变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苜蓿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本研究以广西野生金线莲为材料,对植株形态和授粉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了蒴果成熟度、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有机添加物对无菌播种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金线莲植株外形优美,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84.8%;蒴果成熟度对灭菌消毒和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授粉后生长75~90d的蒴果为最佳外植体材料;相较于MS和1/4MS,1/2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快;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6-BA、ZT和KT对种子萌发的作用不明显,生长素NAA为0.3mg/L时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香蕉汁对种子萌发及之后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 标签: 广西金线莲 种源特性 无菌播种 萌发
  • 简介:为了丰富栽培小麦转化受体基因型,优化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本研究评价了21份四川优良小麦品种(系)的幼胚再生能力,并以筛选到的最佳受体为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抑菌剂浓度、共培养方式和农杆菌菌株等易互作的6个因素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筛选剂卡那霉素(Kanamycin)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21份材料中‘5157’、‘川农16’、‘R364’、‘川麦42’‘、内麦8号’的绿苗率超过了30%,可作为优良转基因受体加以利用。以‘5157’为受体材料建立农杆菌转化体系,正交试验表明菌液浓度和农杆菌菌株对幼胚抗性愈伤再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经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菌株用C58C1,幼胚不经预培养,在菌液OD值为0.4的农杆菌中侵染40min,共培养介质选用培养基,抑菌剂为200mg/L羧卞青霉素(Carbenicillin),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mg/L。本研究为四川小麦遗传转化提供了5个候选基因型,为建立和优化小麦幼胚转化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的技术体系。

  • 标签: 小麦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正交设计 幼胚培养
  • 简介: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的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中搜索获得1129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11297个SSR位点中不同核苷酸基序类型的SSR有259种,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A/T为主,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AAT/ATT。在此基础上设计、筛选得到16821对特异性引物,其中针对高多态性SSR序列的引物有8706对,随机挑选其中的20对引物对来源于贵州、江苏、福建的6个太子参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成功率达70%~80%。太子参转录组SSR分布密度大、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通用性好,可为开发太子参功能性标记提供前期基础,在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太子参 SSR 转录组 位点信息
  • 简介:为探索白刺花(Sophoraviciifolia)硬实形成的相关机制,采用Illumina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刺花种子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Trinity软件将数据组装形成转录本,对所有转录本进行Nr(NCBInonredundantproteinsequences)、Nt(NCBInucleotidesequences)、Pfam(proteinfamily)、KOG/COG(euKaryoticorthologgroups/clustersoforthologousgroups)、Swiss-Prot(Amanuallyannotatedandreviewedproteinsequencedatabase)、KEGG(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和GO(geneontology)分类和功能注释、Pathway注释,并对种子形成的代谢通路中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转录组共获得了333339724条初始序列,总长为335557bp,初始序列组装获得序列片段的平均长度与N50值分别为282bp和537bp;与K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44840个GO功能注释、46126个KOG功能注释以及89494个PFAM注释:并从KEGG通路中找到有色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代谢途径的编码基因片段分别有66和37个。

  • 标签: 白刺花 转录组 硬实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根据拟南芥的MIKC型MADS—box蛋白序列构建HMM(hiddenmarkovmodel)模型,在大豆基因组中确定了57个MIKC型MADS-box同源基因。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57个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分为14个亚类,而MIKC^+型基因又分为两个进化支。控制花形态建成的ABCDE同源异型基因(如AP1,AG,AP3和PI等)和重要的控制开花时间的基因(如SVP和SOCl)在大豆基因组中表现出多拷贝的特征。MEME和SMART分析表明,大豆和拟南芥MIKC型MADS—box基因具有保守的MADS和K-box基序,还有一些亚类具有特异的基序。MIKC型MADS—box基因结构较为保守,多数基因具有7~8个外显子。本研究得到的MIKC型MADS—box基因为下一步研究大豆花形态建成和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大豆 MIKC型MADS—box 保守基序
  • 简介:NAC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番茄中克隆了一个NAC基因SlNAC71。该基因编码区长1059bp,编码35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39.51kD,等电点为8.4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NAM结构域。SlNAC71基因序列具有miR164靶序列识别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SlNAC7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进化树分析发现,SlNAC71和AtNAC分为一个分支。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SlNAC71都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中表达量最低。SlNAC71基因的表达受高盐诱导,说明番茄SlNAC71基因可能参与番茄对高盐胁迫的应答。

  • 标签: 番茄 SlNAC71 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100个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等21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37%,蛋白质为26.31%,总氨基酸为22.611%,油酸为44.84%,亚油酸为34.05%。主成分分析表明,21个品质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74.47%。聚类分析表明,100个花生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间品质存在不同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花生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龙血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所特有的珍稀植物,是著名民间药物“血竭”的重要原料。该药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血竭的生产是从多年生的龙血树上取其带脂茎杆提炼而成,该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不断的砍伐已使其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现其己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龙血树这一宝贵的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和高效的利用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以经诱导物诱导处理刚产生血竭和未经诱导物处理的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nPierreexGagnep)组培苗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龙血树血竭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采用PCR方法筛选差减文库获得431个重组子。随机挑取200个克隆经ReverseNorthernBlot筛选剔除假阳性后,共获得59个差异较明显的阳性克隆,测序后得51条差异片段,通过BLASTn和BLASTx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与信号转导相关的cDNA片段5个,转录翻译相关蛋白cDNA片段5个,物质能量代谢酶类cDNA片段12个,另外有23个克隆在GenBank中均未发现显著相关的同源序列,推测它们可能是功能未知的新基因或是靠近3--末端的基因片段,因保守性较低,难以通过同源比较推测其功能。

  • 标签: 海南龙血树 血竭 抑制差减杂交
  • 简介:鉴于泛素与植物受高温等环境胁迫下产生的一些诱导型蛋白降解有关,本研究根据擎天凤梨Ostara早期花器的全长cDNA文库,经大规模随机测序及重叠群(contigs)内EST序列的拼接,获得了擎天凤梨多聚泛素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GQ890686),序列长1896bp,开放阅读框长1323bp,编码441个蛋白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9.3kD,等电点pI为6.59。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由随机卷曲、延伸链、α螺旋和β-转角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拟南芥推定的多聚泛素UBQ10(gi|23397122|gb|AAN31845.1|)亲缘关系最近;经推断它是由5个单体泛素组成的多聚泛素。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反应机理以及如何采用分子调控手段增强擎天凤梨的耐低温能力。

  • 标签: 擎天凤梨 泛素 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本实验在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5对中国传统菊花的芽变品种和2组形态相似品种,运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其进行了品种鉴定。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从22个2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高效引物,扩增出13条带,扩增的多态性片段多在501~1000bp之间,其中有2个引物(ch1.21和ch1.25)能将试验中的7组材料全部清楚地区分开。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效引物的RAPD分析能够有效地将选定的样本区分开。因此作者提出RAPD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菊花芽变及相似品种鉴定中。这就为进一步开发更多RAPD随机引物,开展菊花的品种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菊花 芽变 相似品种 RAPD
  • 简介:通过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手段——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研究巴西蕉(Musaparadisiaca)叶片在60mmol/LNaCl人工模拟盐胁迫0、12h、24h不同时间点的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12h上调和下调的DEGs(differential-expressedgenes)分别为2938个和2727个;24h分别有834个和893个。GO富集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刺激响应、结合以及催化活性等。KEGG分析,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代谢途径、光合作用、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等。通过GO和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NaCl胁迫12h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数明显多于24h胁迫后的差异基因表达数。qRT-PCR验证了DEGs的表达趋势与RNA-Sep测序分析结果的一致,证明了RNA-Sep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香蕉叶片转录组分析,为研究香蕉耐盐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巴西蕉 转录组 盐胁迫
  • 简介:培育高产稳产、对环境钝感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近年高温造成水稻结实率显著下降而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水稻耐热性的改良也日益迫切。本研究用一个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拟合157个SSR标记位点,覆盖水稻基因组2352.62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14.89cM。以常温和高温结实率的差值作为耐热指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抽穗扬花期的耐热性进行了QTL分析,在第2、3、5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新的耐热QTL。贡献率为:6.59%、10.72%和10.7%,联合贡献率为28.01%。

  • 标签: 水稻 SSR标记 QTL 耐热性
  • 简介:为了利用关联分析发掘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利用分布在基因组上的60对SSR引物,对140份东北三省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东北粳稻可分为2个类群,线性和非线性组合中,都有一定的连锁不平衡存在。群体中,19.2%的标记位点可以观察到显著的LD(P〈0.05),其中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基于D’统计概率(P〈0.05)支持的LD成对位点比例分别为2.1%和16.6%。第2类群连锁不平衡衰减(D’〈0.5)所延伸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32—120.4cM,回归方程为:y=-0.0276ln(x)+0.3994。

  • 标签: 粳稻 种质资源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 简介:为了找出差异基因用于高油酸油菜育种,对两个油酸含量不同的高油酸油菜材料(油酸含量分别为84.4%和56.2%)成熟期种子进行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IlluminaHiseq,M2000测序得到8.09Gbcleanreads,组成52361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659bp。比对公共数据库得到48911f93.41%)个氨基酸序列。鉴定出6414个在高油酸油菜和低油酸油菜中差异显著的基因,这些基因有1296个在高油酸油菜中上调表达(20.21%),5118个下调表达(79.79%),共有2043个差异基因在119个代谢通路中富集表达。将其中14个与脂肪酸代谢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Bna0799930,Bna0104450和Bna0305890在高油酸油菜中上调表达,其余的下调表达。Bna0501620,Bna0391450和Bna0084310在高油酸油菜中的表达量超过低油酸油菜中表达量2倍以上,分别为4.48倍,4.21倍和2.26倍。这些新发现的差异基因可用于高油酸油菜分子育种研究。

  • 标签: 高油酸油菜 转录组 定量PCR
  • 简介:对甜玉米自交系1132种子经过空间诱变的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自交繁殖,在SP2代植株发现穗行数、穗粗、穗轴粗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上出现变异的果穗,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穗行数、粒深、穗粗比对照明显增大的稳定变异株系,其根系也明显发达。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的198对引物对16份稳定变异株系的进行SSR多态性分析,发现32对引物存在多态性,变异座位在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均有分布,但在第3、第4、第8、第9等4条染色体的变异座位明显较多,占总变异座位的69.7%。

  • 标签: 甜玉米 空间诱变 SSR分析
  • 简介:本研究通过3年4环境的田间试验,在BIL(backcrossinbredlines)群体中选取断裂比强度最大的材料NMGA-062(32.5cN/tex)和断裂比强度最小的材料NMGA-144(26.67cN/tex),利用Affymetrix棉花基因芯片,比较分析NMGA-062和NMGA-144纤维发育10d时的基因表达谱。在24029条转录本中,两个基因型中差异表达的转录本6504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27.07%;其中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3461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14.41%,对其进行功能分类。对8个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Ghi.10655.1.S1_s_at,ACO1,ARF1,SAHH,TUA6,TUA7,β-tub1,β-tub10)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发现表达模式均与芯片结果一致,说明芯片数据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可重复性,结果是可信的。本研究为以后克隆及功能验证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棉花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国内外关于不同地域亚洲棉遗传多样性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对来源于印度、越南和中国(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不同地域的102份亚洲棉进行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6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3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约3.96条多态性片段;SSR引物组合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59、0.2835和0.4361;不同地域的亚洲棉遗传多样性程度不同;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2份亚洲棉可以聚类到三个组,来源于云南的滇亚16号与其他种质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个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域的亚洲棉遗传多样性不同。

  • 标签: 亚洲棉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利用153个株系组成的源自美国半矮秆有限性品种Charleston和亚有限性品种东农594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进行了两年三点的试验。采用国际标准对大豆营养生长期进行划分,对观察株系从破土开始记录,每日跟踪调查,直到群体全部成熟。结果表明生育期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个体间有差异。采用QTLmaper2.0统计软件对生育期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主效应的QTL59个,上位性的QTL61对。涉及到A1、C2、D1a、D1b、B1、I、N、G等七条连锁群,上位性分析也首次揭示出不同位点间的互作关系。揭示了大豆营养生长过程中,其QTL的发育特点,找到了可以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存在的QTL位点。

  • 标签: 大豆 营养生长期 环境 上位性 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