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酮类抗菌药的活性和抗菌谱、作用机理、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新一代酮药物特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氟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好等有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氟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对氟酮类药物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旨在为氟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 抗菌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据某教学医院2011-2015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的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酮类不良反应涉及4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最多,共计165例;环丙沙星64例;莫西沙星43例;洛美沙星28例。结论应密切关注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酮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其基本结构是4-酮母核,通过对其结构修饰,现已获得药效更强、抗菌谱更广、副作用更小的药物,临床上常用此类药物来治疗泌尿道和肠道等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药物不合理使用及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其抗感染治疗正面临许多问题。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市报告的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32例,对患者病历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年龄方面,≥60岁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途径方面口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明显大于静脉滴注的28.03%与静脉注射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超过有66.67%的患者在服药1h之内便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多于服药3h左右的24.24%以及5h以上的9.09%。结论临床上在给予患者氟酮类药物时,应当加强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应用,提高对患者异常表现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间在我院出现的氟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种类,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反应程度,分析50例患者对氟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结果女性患者明显少于男性患者(20对30),发生年龄多见于23岁~65岁,占7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皮肤,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局部和口服。结论临床应用氟酮类抗生素需严谨,要充分认识到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抗生素,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切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此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18例氟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不同药物类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较高,而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相对较低(P<0.05)。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P<0.05)。患者用药后1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根据氟酮类药物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有助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目的:了解氟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醒临床警惕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厦门市海沧医院2012—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氟酮类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3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36例,占26.67%;涉及3种氟酮类抗菌药物,主要为莫西沙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再次为环丙沙星;口服给药73例,静脉给药62例;氟酮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及过敏反应等。结论:氟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严格根据药品的用法与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使用氟酮类抗菌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对症处理,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应用酮类药物治疗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观察其临床表现,统计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结果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与全身,所占比例分别为16.0%、21.0%和50.0%,另外,部分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受到累及。结论应用酮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项药物与用药方式,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药学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经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500例进行研究,其中250例为对照组,未进行药学干预,入组时间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另外250例为研究组,实施药学干预,入组时间2014年1月-2015年12月。记录两组患者酮类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用药合理情况与耐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期间8种酮类药物应用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洛美沙星片、加替沙星胶囊、加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注射液等方面(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耐药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药学干预处理后酮类药物合理率提高、耐药率则降低,值得借鉴。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用药情况 药学干预 方法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从开发出来就由于其具有的抗菌谱广泛、活性较强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药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紊乱、皮肤和神经系统反应等,多数不良反应是比较轻微且可以被治愈的。但是有的药物在上市后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退出了市场,需要人们进行重视。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后,对服用该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酮类药物应用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原则加以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某友邻医院发生的87例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独给药、静脉给药患者出现ADR的发生率更高,而在药物应用方面,则以左氧氟沙星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达47.13%;且年龄段在18~36岁间的患者,其ADR发生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其它年龄段患者(P<0.05);累及器官则以消化系统最多,达41.38%。结论在应用氟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症,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临床用药原则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酮类药物临床使用中开展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酮类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用药,干预组40例,在用药过程中开展药物干预,对这两组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用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用药,干预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耐药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在酮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使用 药学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氟酮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式及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并对比合理用药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酮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式及给药途径有关。所有患者均进行合理用药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合理用药前更低(P<0.05)。结论在采用氟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严格及熟练掌握氟酮类药物的禁忌症及适应症,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及方式,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分析药师在药学服务和处方干预中遇到的氟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以及参与处理该类药物引起药害的典型病例;指出氟酮类药物对软骨和韧带具有毒性作用,会引起骨关节损害;还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皮肤软组织等药害;故建议应用氟酮类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损害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探究其用药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的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与四院收治的150例发生使用酮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用药安全性。结果150例发生使用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应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45例(30%),莫西沙星37例(25%),环丙沙星35例(23%),诺氟沙星28例(19%),加替沙星5例(3%),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涉及的人体系统主要包括皮肤系统46例、神经系统34例、消化系统50例、全身反应18例、心血管系统2例。结论使用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很多,因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