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绘制于莫高窟唐代观音中的净瓶,数量庞大,造型多样,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点。本文通过大量取样、分类,以及与文献和出土实物相互印证,深入分析了莫高窟唐代观音中净瓶造型的发展、变化及成因。得出结论:一、净瓶造型主要分无盖、有盖、圆盘小颈和罐四大类,每一类中又有多种型、式;二、净瓶造型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之间既有一致性,又保持了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三、净瓶造型除受印度早期净瓶造型和佛典描述的净瓶造型影响外,还受到唐代瓷器、金银器以及萨珊、粟特、拜占庭、吐蕃等地金银器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环境下中外工艺美术的发展、交流,及其在佛教美术中的反映情况。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 观音画像 净瓶造型
  • 简介:唐代敦煌地区观音信仰十分流行,所以此期的莫高窟中绘有大量的观音。然而,岁月的流逝与历代的修缮以及藏经洞发现以后遭遇的数次劫掠,使观音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并大量流失海外。目前的保护为延迟画像消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开放和研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也就是说莫高窟唐代观音的现存状态不利于研究者窥其全貌并作整体把握。故此,本文在对莫高窟唐代观音特点及分类略作论述的基础上,重在调查、统计其分布及存在状态,以期廓清莫高窟唐代观音的基本形态,并对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启示。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观音画像 现存状态 分布
  • 简介:莫高窟唐代观音在自身的发展中,既借鉴了汉晋仕女画元素,又为当时的仕女画造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因子。探讨莫高窟唐代女性特征较为明显的观音与仕女画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从艺术交流的角度加深对二者发展的认识,而且是在人物画发展链条中对二者准确定位的前提。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观音画像 仕女画
  • 简介:<正>泸山是西昌邛海西岸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景色秀丽,寺观云集,素有“川南胜景”之美称。在半山腰的观音阁木亭内,有一通明万历卅一年(1603年)线刻的“鱼篮观音画像碑,尤为引人注目。此碑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通高2.5米。碑阳的额顶上,篆刻有“御制”两个大字,碑身是一幅阴线刻制的“鱼篮观音”像,观音头像的上端两侧,分别刻有万历神宗皇帝的“赞词”和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的印鉴款识等。(图一)碑阴则全部通刻以《重修大悲观音碑阴记》。此碑自嵌立以来,迄

  • 标签: 观音像 明万历 西昌 皇太后 画像 风景名胜
  • 简介:三台发现唐代观音寺遗址左启1991年4月12日下千,大朗气清,我随县文物考察组一道,驱车直取三台涪江大桥上游的临江石滩。去那里勘察新近发现的“涪江大佛”。车出城关约5分钟后,我们赶到了“大佛”附近的山崖上,大伙不顾危险,纷纷抄近道顺崖壁羊肠小径鱼贯而...

  • 标签: 观音菩萨 遗址 南北朝 西方极乐世界 艺术风格 三台县
  • 简介:法国象征派人诗人马拉美的《牧神午后》算得上旷世杰作,但也只是在少数文学研究者与诗歌爱好者中间传诵,但一经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写成《牧神午后》序曲后,马拉美这首诗也如插上腾飞的翅膀,永远在人们心灵翱翔。它超越时空代代相传,这自然要归功于德彪西的再创造。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没有马拉美的《牧神午后》在先,并给德彪西的启示,他也不可能写出这震惊世界乐坛的印象主义的杰作。

  • 标签: 马拉美 象征派 诗歌 诗人 文学研究 超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大同市城西8公里的佛字湾附近、武周川北岸的一座山岗上,随着地形高低建有一座佛教古寺,这就是玲珑秀丽、独具一格的观音堂。

  • 标签: 观音堂 大同市 古寺 佛教
  • 简介:"你快来看,多好看啊!"早上她刚吃完药,准备躺下来,听到他在客厅里叫她.她哦了一声,勉强撑起身子,穿上拖鞋,蹒跚着来到客厅.见他正用手机对着窗台的绿色植物拍照.她探过身子,看见了那颗水滴.其实,昨天她就看到了.那时,她刚输完液,病灶处的疼痛折磨得她没有一丝气力,护士走后,她便倒在了沙发上.那会儿刚好正午,她的脸正对着窗台,那里阳光充沛,绿色植物争奇斗艳,透过玻璃窗,看到窗外的树木正在凋零.说实话,她很少有闲心去看那些花木,它们跟家里其他诸如台灯、工艺品没什么两样.而此时,她的眼睛别无选择,只能落在对面的花木上,并在那些植物上游来游去.它们虽似静止,却越来越丰硕,它们的叶片如弥勒佛的手一样厚实,它们的花朵让她想起逝去的青春.它们永远年轻,永远生机勃勃.它们比她活得滋润.

  • 标签: 滴水观音
  • 简介:很久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位"郎中",也就是医生,他的门首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凡是有人来找我",下联是"俱是不怕死之人"。不知是因庸医杀人,别人给他贴的,还是医生自谦,幽了一个默。我觉得这对联好玩,也跟着效仿,常在有人求我画像的时候,先说:"敢让我画像的,都是不怕丑化的人!"有时我还边画边讲一个玩笑,这玩笑还是跟我孙女学的。有一次,我给一位朋友画像,我的小孙女在一旁观看,看着看着便自言自语地说"我爷爷总爱给别人画像,有时快,有时慢,快时不过三两分钟,慢时说不定得十天半月。可是有一点,不论时间长短在效果上都是一样的,反正不像。"这笑话于我有备无患,必要时可以用此解嘲。我运用画像这种形式演过一个魔术节目。

  • 标签:
  • 简介:拨打手机的老人在稽灵山公园围墙根下,那个老人正在晒太阳。阳光像乖巧的猫,偎在她的膝头,她双手摩挲着,像抚摸阳光,也像是在抚摸自己。她掏出了手机和一个小本本,对着小本本开始按键:1—3-9—5—6—2—6—1……

  • 标签: 画像 老人 手机 阳光 抚摸
  • 简介:日前,回老家处理那幢家族百年老屋,回来没多少时日,紧接着又要回去,不是老屋出了什么状况,而是一位熟悉的画家电话邀约,希望我能陪他回去处理一件棘手事.说我是本地人,又有些名望,仰仗我帮他这个忙.尽管不甚情愿,可还是盛情难却,遂答应了他.后问究竟是一桩什么事,他说他八月出国办画展,主办方希望能有几幅早期作品,他记起在韦家泊插队时画的一幅人物肖像可用.

  • 标签: 画像 早期作品 人物肖像 主办方
  • 简介:摘 要: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先民最早的生存地之一,其民间信仰的核心特质表现为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具有高度的互嵌性。随着体系的逐渐完备和内涵的不断丰富,关中地区女性的女神信仰在唐代趋于成熟,广泛流行。通过对唐代女性观音、姜嫄信仰的透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唐代女性和整个社会,亦能获得一个研究女性史的新的思考角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