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0例,女320例;年龄(52.4±11.9)岁。患者两侧均有,501例集合系统正常,139例有轻度积水。对患者的CTU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脊柱为标记在立体空间旋转集合系统图像,模拟俯卧体位。采取两人阅片方式,观察俯卧位的影像学形态,统计左、右侧各640个的分型。依据形态及其对手术通道建立的影响,将分为3个类型。壶腹型:肾盂形如壶腹,肾盂直接与杯口状相连,没有明显的。经典分支型:≥2个呈分支状汇集形成肾盂。细长分支型:呈分支状,至少有1个轴线长度≥0.9 cm且颈宽度≤0.3 cm。依据从属的关系,又将经典分支型分为a、b、c 3种类型,包括7个亚型。仅来源1为a型,同时来源于2为b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下3为c型。a型包含3种亚型,仅来源于上为a1型,仅来源于中为a2型,仅来源于下为a3型。b型也分为3种亚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为b1型,同时来源于中、下为b2型,同时来源于上、下为b3型。c型无相应亚类。结果本组640例(共1 280个)均有的形态学分型中壶腹型占8.83%(113/1 280),其中2个占比最高(5.63%,72/1 280);经典分支型占71.25%(912/1 280),其中3个占比最高(31.17%,399/1 280);细长分支型占19.92%(255/1 280),其中3个占比最高(9.92%,127/1 280)。经典分支型的解剖学分型中a型占20.50%(187/912),b型占66.45%(606/912),c型占13.05%(119/912)。a1、a2、a3型的比例分别为4.06%(37/912)、6.14%(56/912)、10.31%(94/912)。b1、b2、b3型的比例分别为2.03%(21/912)、7.46%(68/912)、56.69%(517/912)。结论结构复杂,变异极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占比最高。经典分支型解剖学分型以b3型占比最高。分型可为PCNL从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

  • 标签: 集合系统 三维重建 俯卧位 后组肾盏 解剖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上极或下极为穿刺目标的经皮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5~2010年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6例,女118例。完全性鹿角结石68例,部分鹿角结石74例,多发结石82例。将患者分为二,以中或肾盂为穿刺目标104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均选择中或肾盂;以上极或下极为穿刺目标120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均选择上极或下极。所有患者经第一经皮通道清除大部分结石再根据需要一期或二期建立第二、第三或第四经皮通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一期或二期手术后完成治疗,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以中或肾盂为穿刺目标部分患者术后配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其中,以中或肾盂为穿刺目标104例,结石取净80例,结石取净率77%,总手术时间125~260min,平均186min,住院17~28天,平均住院25天;以上极或下极为穿刺目标120例,结石取净109例,结石取净率91%,总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4min,住院11~26天,平均住院18天。结论以上极或下极为穿刺目标的经皮镜碎石术能显著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取净率。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联合钬激光憩室颈切开术治疗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引导下穿刺结石所在的憩室,碎石取石并以钬激光切开憩室颈口,术后留置造屡管及双J管。结果21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单通道碎石,并切开颈口。手术时间为35~112(50.0±16.3)min;术中出血30~250(52.0±2.3)mL。无大出血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结石清除率为90.5%(19/21),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憩室消失或变小。结论经皮镜取石联合颈切开术治疗憩室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通道建立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施经皮镜碎石取石术(PCNL)212例次,均在单纯超声引导下,以目标"穹窿-颈轴线"为最终穿刺方向,分两步进针建立经皮通道,收集通道建立相关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平均穿刺时间(56.4±21.8)秒,平均穿刺次数(1.2±0.5)次,一次成功占80.2%。经上、中和下建立通道的比例分别为1.4%、90.6%和8.0%。43.4%皮肤穿刺点位于第12肋下,50.5%位于第12肋上,另6.1%位于第12肋尖部。91.5%的病例手术均经单通道完成。通道建立过程中穿孔和通道出血需行血管栓塞各2(0.9%)例,总的单次结石清除率92.5%。结论超声引导"经目标穹窿-颈轴线两步穿刺法"建立经皮通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PCNL通道建立方法。

  • 标签: 肾造口术 经皮 通道 超声 轴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肾盂狭窄闭锁应用经皮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下肾盂成形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盂狭窄闭锁患者共14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下肾盂成形的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皮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下肾盂成形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行经造瘘管顺行造影显著其通畅,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肾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治疗肾盂狭窄闭锁中通过经皮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下肾盂成形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 肾盂肾盏成形 肾盂肾盏狭窄闭锁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肾畸形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外肾畸形患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其中1例行切除,其余4例行肾盂成形术。结论外肾畸形非常罕见,一般无特征性临床表现。CTU、MRU和尿路造影是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常用方法。出现临床症状时,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方法。

  • 标签: 肾盏 肾盂 畸形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肾盂移行细胞癌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结论CT扫描可确诊此瘤的存在,并且也可判断肿瘤的发展范围,对分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盂肾盏移行细胞癌 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配合手助肋脊角托举处理下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治疗17例下结石,结石直径11-19mm,平均15mm。全麻,截石位,输尿管硬镜下拔除预先留置的双J管,插入斑马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导引鞘,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沿鞘上行至肾盂,软镜头端向下弯曲,置入200μm钬激光,在患侧体外手助托举肋脊角的辅助下寻及结石,予以碎石。术后常规留置5F双J管4-6周,留置导尿管2-7d。术后2-3d常规复查腹部平片(KUB)平片或超声,了解结石粉碎情况及双J管位置。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结石寻及率88.2%(15/17),碎石成功率88.2%(15/17),2例留置双J管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经皮取石术(PCNL),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0min,无输尿管穿孔、撕脱、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3例术后高热,体温38.5-39.2℃,经抗感染治疗3-5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d。4周复查KUB平片或超声并拔除双J管,13例结石排尽,2例下结石残余(3-4mm),予定期复查。结论在手助托举肋脊角的配合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能更容易寻及下结石,获得稳定手术视野,具有疗效确切、不增加额外耗材成本、不增加手术风险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 手助托举肋脊角 结石 下组肾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钬激光碎石联合憩室颈切开在经皮镜治疗憩室结石中的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8月1日-2016年7月31日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40例憩室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20例/。一实施经皮镜微造瘘术(对照)。一采取经皮镜钬激光碎石联合憩室颈切开手术(观察)。对比两术后肾功能指标、憩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患者术后二十四小时尿量(1625.26±256.21mL)、血肌酐(67.26±12.28μmol/L)、血尿素氮(5.23±2.05mmol/L)、血钾(4.21±0.25mmol/L)、憩室大小(2.02±0.28cm)均优于对照(p<0.05),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p<0.05)。结论经皮镜钬激光碎石联合憩室颈切开治疗憩室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钬激光碎石 肾盏憩室颈切开 经皮肾镜 肾盏憩室结石 安全性
  • 简介:经皮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术中穿刺目标,因颈口闭锁无法到达肾盂结石部位进行治疗,是否再穿刺建立新通道会让术者感到困扰。作者报告一例采用从向肾盂方向用电刀顺行切开闭锁段再行碎石清石的方法,疗效满意。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肾盂结石 肾盏 闭锁 治疗 切开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疗效与解剖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6月~ 2017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 63例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按照Ⅰ期碎石是否成功为标准分为 50例碎石成功(成功)与 13例碎石失败(失败),对两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按照Ⅰ期碎石是否成功分为 50例成功和 13例失败,本研究Ⅰ期结石清除成功率达到 79.37%( 50/63)。对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成功与失败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结石面积以及颈的长度和宽度等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结石最长径、既往输尿管手术史、肾盂夹角、输尿管狭窄等资料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最大径以及肾盂夹角是影响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上利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对结石进行碎石,效果显著,但是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 肾下盏结石 疗效 解剖结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术(PCNL)治疗融合、异位、旋转不良、萎缩和肾盂畸形等异常肾脏中的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在汉川市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4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存在肾脏旋转不良,12例有重复肾盂伴有完全或不完全性重复输尿管,10例为马蹄,8例单侧萎缩,3例交叉融合异位,1例盆腔。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操作。结果一期PCNL术后,39例患者(81%)达到完全的结石清除,另有7例术后残石患者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也达到无石状态,最终结石清除率达96%(46/48)。术中25例手术采用仰卧位,其经皮肾脏通道建立到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俯卧位(P<0.05);3例需要建立多通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7)d。术后3例患者需要输血,2例出现周假性囊肿,未发生肠瘘或血管、内脏损伤患者。结石分析显示83%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在治疗各种畸形肾脏的结石中,如融合异位、旋转不良、萎缩、肾盂变异等,PCNL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外科医生有坚定的决心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 标签: 肾造口术,经皮 融合肾 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鹿角形肾结石采用经经皮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40例患者分为观察(采用经经皮镜治疗UPA)和对照(采用经经皮镜治疗MPA),两各20例,观察比较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2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明显的优于对照2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明显的低于对照2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经皮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创伤面积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鹿角形肾结石 经肾上盏经皮肾镜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提高微创经皮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或肾盂结石继发中重度肾积水、多结石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或肾盂结石继发中重度肾积水、多结石患者共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MPCNL治疗,术前完善X线尿路平片(KUB)或静脉肾盂造影(IVU)及腹部双源CT平扫和冠状面成像检查,第4腰椎以下输尿管结石先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碎石后放置输尿管导管,然后行MPCNL治疗;第4腰椎以上输尿管结石和肾盂结石直接行MPCNL手术,或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导管后进行MPCNL治疗;所有患者MPCNL均选择单一作为穿刺碎石通道,对术中寻找结石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MPCNL治疗,一期结石清除率84.2%(16/19),二期结石清除率89.5%(17/19),1例残留一小结石未进一步处理,1例巨症,广泛性结石,重度积水,肾功能严重受损,建议行切除,患者家属要求MPCNL治疗,残留结石明显,放弃进一步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输尿管结石或肾盂结石继发中重度肾积水合并多结石,行MPCNL治疗,掌握好操作技巧,结石单一径路微创皮穿刺取石术(MPCNL)安全,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 标签: 肾积水 经皮肾镜 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穿刺系统在处理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可视穿刺系统建立通道并碎石,术后1周通过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辅助排石,术后3周观察结石清除情况。结果所有18例患者均成功建立通道,17例患者扩张至F8通道碎石,另外1例术中发现下颈狭窄合并感染,扩张通道至F18留置造瘘管引流,1周二期行颈内切开并碎石。结石一次性完全处理共17例,术后未留置造瘘管及输尿管支架管。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6(52~9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20~4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4~7)d。术后3周复查平片所有患者结石均消失。患者术后出现高热患者2例,无胸膜损伤、肠管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可视穿刺系统在处理结石出血风险小,尤其对于无积水肾结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可视化穿刺系统 碎石术 激光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入路行PCN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各16例),一为经入路行PCNL(治疗),一为经中下径路行PCNL(对照)。结果治疗患者首次成功率、残余结石例数和手术时间同对照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患者(6.25%和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入路行PCNL可提高患者首次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经肾上盏入路 PCNL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结石的疗效及安全.1生。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云南结石病医院行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结石98例,根据结石的大小将其分为两:A直径≥20mm,共42例;B直径〈20ml,共56例。对两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辅助ESWL治疗、再次手术率及结石清除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间进镜成功率及碎石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明显肉眼血尿、发热、腰痛、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辅助ESWL治疗及再次手术率两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治疗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手术的疗效与结石的大小呈正相关,对于直径〈20mm的结石,手术疗效要明显优于直径≥20ml结石。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下盏结石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