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内侧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15例。参照组应用前外侧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内侧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内侧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可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后内侧倒L形切口 前外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与改良内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和对照组(改良内侧入路),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形切口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76岁。1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神经来源6例,甲状腺组织来源3例,淋巴组织来源2例。均采用"L"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乳糜漏、膈肌麻痹、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单纯应用"L"形切口切除肿瘤共16例,中转全胸骨劈开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4例。手术时间130~350 min,平均21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36 mL;患者住院时间为3.5~10.0 d,平均7.5d。术后1例患者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出现单侧膈肌麻痹。所有患者术后肩部及上胸部形态满意,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肿瘤7例,甲状腺来源肿瘤3例,畸胎瘤3例,淋巴瘤3例,支气管源性肿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3.0~40.0个月,平均20.3个月。在随访期间,15例患者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死亡。结论在颈胸交界处肿瘤的切除术中,"L"形切口能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此切口特别适用于瘤体大部分位于颈根部的肿瘤。

  • 标签: 肿瘤 颈胸交界处 手术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内侧入路手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pilon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pilon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内侧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例口腔癌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0(25~67)岁。18例口腔癌患者行半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内侧皮瓣修复舌体组织缺损。术中切取皮瓣大小4.0 cm×6.0 cm~8.0 cm×15.0 cm,皮瓣血管蒂长度(9.9±1.3)(7.9~12.3)cm,所有患者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制备、皮瓣成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舌体形态及供区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分别调查患者术后供区美观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18例游离股内侧皮瓣均成活。16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舌体形态良好,大腿供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对供区美观满意度较高,VAS评分均大于8,患者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下降,项目评分均值分别为44、58和55分。结论游离股内侧皮瓣临床成功率高,可以较好恢复舌体外形并有助于舌功能恢复,供区瘢痕隐蔽,是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较好选择。

  • 标签: 股后内侧皮瓣 舌癌 重建 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急诊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2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内侧入路行内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 末次随访时使用 AOFAS 踝 - 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 12 ~ 36 个月。 切口都一期愈合。 骨折均愈合,时间为十到二十一周。 没有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情况出现。 末次随访时采用 AOFAS 踝 - 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 58 例,良 11 例,可3 例,优良率 95.83%。结论 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急诊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有效帮助后踝—外踝—内踝骨折的复位和坚强固定,并且能够有效对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临床价值重大,十分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后外侧 内侧入路 急诊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旁路代线路一次闸操作中穿插的通道测试等大量二次操作,存在一定复杂性。为辅助新增通道测试的旁路代线路一次闸操作的正确操作,本文以220kV旁路代220kV新河乙线2218开关运行操作为例,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对新增通道测试的旁路代线路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以旁代线路操作应遵循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 标签: 通道测试 旁路代线路 主保护 二次操作
  • 简介:摘要为探讨游离股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 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口腔癌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4.5±9.7)岁(33~72岁)。23例患者在口腔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内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记录皮瓣供区穿支血管数目和类型,切取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和动静脉直径,皮瓣临床成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对供区瘢痕隐蔽性的满意度。23例患者股内侧供区均存在可利用的穿支血管,穿支血管数量为2支(1~4支),血管类型均为肌皮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8±1.5)cm(7.3~13.4 cm),动脉直径为2.0 mm(1.5~2.5 mm),伴行较粗静脉直径为2.0 mm(1.5~3.0 mm)。切取皮瓣大小8 cm×6 cm~12 cm×8 cm,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23例股内侧皮瓣临床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供区切口感染或肌力下降,仅1例患者术后14 d发生供区切口部分裂开。所有患者对供区瘢痕隐蔽性的满意度VAS评分均大于8。游离股内侧皮瓣穿支血管较恒定,临床成功率高,供区瘢痕隐蔽,是口腔颌面缺损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一种较好选择。

  • 标签: 口腔肿瘤 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以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60例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30例)和外侧入路组(30例)。对比内容: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关节功能。结果:①两组患者除了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是外侧入路患者数据更理想(P<0.05);②外侧入路患者的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前内侧入路患者(P<0.05);③前内侧入路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占比73.33%(22/30),外侧入路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28/30),(χ2 =4.320,P=0.032<0.05)结论: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 标签: 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 后踝骨折 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足球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校园足球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对足球产生了学习兴趣,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踢足球中存在一些错误,特别是脚内侧传球错误较多,因此,文章将以此为基础,研究在小学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中应采取哪些对策。

  • 标签: 小学 足球 脚内侧传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于超声引导下实施颈脊神经内侧支阻滞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2例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病例,均采取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内侧支阻滞方案治疗,对穿刺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治疗前后各疼痛分级比较中P<0.05。结论:这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显著提升疗效。

  • 标签: 颈椎小关节综合征 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胫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供区,遗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进行随访,对供、受区外观和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评估皮瓣肿胀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肿胀程度依次加重)。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0~65岁,平均38.4岁。内踝处创面9例,踝前创面6例。创面大小3 cm×4 cm~6 cm×10 cm。切取胫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2 cm×8 cm ~4 cm×12 cm,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2 cm×6 cm~4 cm×10 cm,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疗效评价:满意13例,一般2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3个月)Ⅰ度12例,Ⅱ度2例,Ⅲ度1例;后期(3~6个月)Ⅰ度14例,Ⅱ度1例。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对供区损伤较小,无需植皮,接力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外形,无需二期皮瓣修整。

  • 标签: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纵观历年高考题,亦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长难句所在之处都是我们相关题目的答案所在之处。可见,掌握长难句的分析方法就是助力阅读的关键所在。但与此同时,也是广大考生的问题及挑战所在。

  • 标签: “L”定位法 长难句 破解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以L网为案例分析的主要对象,解释L网内部控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并提供关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公司内部控制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内部控制系统 上市公司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超声引导改良行颈脊神经内侧支阻滞诊断与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超声侧颈部短轴扫描可以同时看到神经根和小关节外侧缘内侧支,采用平面内穿刺技术,能实时显像穿刺针行进过程并将药物注射到靶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准确度高,是传统方法的一种改良。总结其治疗经验并复习文献,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诊断 关节疾病 颈神经后内侧支 侧颈部短轴扫描
  • 简介:摘要:在中小学校园中,喜欢足球队学生的数量是非常多的,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把足球纳入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而脚内侧踢球技术则是大家必须要掌握的技术之一。脚内侧踢球,就是通过脚内侧来进行传球、控球,特点是出球稳定、精准度高。专业足球运动员对这项技术也是钟爱的,正式比赛中对其使用的频率非常高。脚内侧踢球能够使得短距离传球的准确性大幅提高,进而保证队友间能够形成紧密配合。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说,踢球的过程中,大腿向前摆动是具有一定幅度的,但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则会向外展开,与此同时,膝盖也会发生弯曲,这样一来,大腿、小腿摆动必然受到限制,出球力量达不到要求。

  • 标签: 足球运动 脚内侧 踢球技术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关节镜下膝内侧支持带松解手术疗法诊治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治成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0名入组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名患者。参照组患者实行里面一侧半月板成形手术疗法,实验组患者实行关节镜下膝内侧支持带松解术结合里面一侧半月板成形手术疗法。手术以后6个月跟随访问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VAS)、膝关节能力(Lysholm)、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L-6)。结果:手术后6个月实验组Lysholm评分高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膝里面一侧支持带松解术 半月板成形手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合并骨缺损的胫骨中上段前内侧Gustilo-Anderson ⅢB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1例合并骨缺损胫骨中上段前内侧Gustilo-Anderson ⅢB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66岁[(38.6 ± 7.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8.0 cm × 6.0 cm~16.0 cm × 12.0 cm、胫骨缺损长度为3.5~11.0 cm[(5.5 ± 1.8)cm]。患者入院均急诊Ⅰ期使用膜诱导技术行骨缺损修复固定及软组织缺损修复,术中切取转移大小约为12.0 cm × 8.0 cm~22.0 cm × 13.0 cm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术后1周内观察转移肌瓣成活情况;创面稳定1周,Ⅱ期行肌瓣表面植皮,观察肌瓣植皮成活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Ⅲ期采用膜诱导技术行骨缺损重建,观察骨断端愈合时间;比较骨缺损修复前与末次随访时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素原、白细胞介素-6)、患肢下肢功能评分(LEFS)和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使用下肢Johner-Wruhs 评分系统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6个月[(18.4 ± 5.1)个月]。急诊Ⅰ期21例患者转移肌瓣均成活。Ⅱ期所有肌瓣表面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时间1~4周[(3.1 ± 0.5)周]。Ⅲ期术后骨断端愈合时间6~10个月[(8.2 ± 0.7)个月]。末次随访时,感染指标较骨缺损修复前显著降低(P < 0.01)。患肢LEFS和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52.2 ± 8.9)分、(75.2 ± 13.1)分]较骨缺损修复前[(36.0 ± 5.6)分、(53.7 ± 14.6)分]显著提高(P <0.01)。末次随访时软组织缺损区创面修复满意,骨缺损断端均愈合,其中3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均无感染、骨髓炎、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下肢Johner-Wruhs 评分:优18例,良2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转移肌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合并骨缺损的胫骨中上段前内侧Gustilo-Anderson ⅢB损伤,可有效修复损伤肢体、减少感染并恢复下肢部分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开放性 胫骨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极快,民众生活品质在实现质的飞跃,对气象服务精准度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此形势下,L波段雷达得到高效应用,其具有的操作简单、便捷与精准度高等优势特点,能够更好地完成气象探测任务,全面提高气象服务的整体质量。据此,为使L波段雷达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有关人员需对L波段雷达的常见故障加以探析,并提出规范的有指向性的处理方法。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 标签: L波段雷达 常见故障 解决方法 实践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