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27岁,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头痛1个月,当地医院脑CT检查示顶部椭圆形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MRI:右侧额顶部硬脑膜不同程度增厚,以额明显,局部呈不规则团块状混杂等低T1WI信号、混杂高T2WI信号,其内可见更低T1WI信号、高T2WI信号,局部突破颅板向头皮下生长(图1A、1B);DWI可见不均匀弥散略受限,与邻近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见右侧额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右侧额顶部脑膜呈明显线样强化(图1C)。

  • 标签: 炎性假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室流出道间隔起搏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0例有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室间隔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另回顾性选择2006~2007年30例应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室心尖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电极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等情况。结果主动固定电极组的置入时间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X线曝光时间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P<0.01有统计学意义。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均无明显变化,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室流出道间隔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安全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 螺旋电极 右室间隔部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室心尖起搏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因心力衰竭急诊就诊或住院为主要终点,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79例患者.在中位1.5年随访期间有19例患者(26%)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多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心室起搏比例大于40%(OR4.88)、起搏的QRS波群时限(OR1.11)、起搏治疗时间长(OR2.9)及置入起搏器前左室射血分数下降(OR5.46)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置入起搏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除与基础心功能减低有关,还与心室起搏比例相关.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心室起搏,尤其是在具有心力衰竭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关键词心脏起搏;室心间起搏;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心脏室间隔进行起搏,能够获得接近于正常生理的心室激动顺序,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左、双心室之间正常的电激动顺序与收缩的同步性,并有效避免起搏对于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的消极影响,从而明显改善心脏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心脏室间隔起搏临床研究现状,探讨了右心室间隔起搏部位的选择,并展望了心脏室间隔起搏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心脏右室 间隔部起搏 临床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室间隔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QRS≤150ms(30例);C组为150ms〈QRS≤180ms(34例);D组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pg/ml、261.8pg/ml、599.4pg/m和971.2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室间隔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起搏QRS波时限 右室间隔部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
  • 简介:一叶白承认,自己见到盂爷的第一眼,心里有一种迷路的感觉。又不是走着路,却觉得丢了方向,这就有些特别。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右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室心尖起搏是目前常用的永久起搏方式,但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室流出道间隔起搏可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同步,这是一种近似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需借助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笔者探索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室流出道间隔起搏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方法 人类
  • 简介:原本,她们只是钟意音乐和街舞的陌生宅女。在某个网络音乐社区,左左听到唱的歌,觉得很好听,就给对方留言,就这样,两人从陌生成为了死党。后来一起录歌,越来越合拍,两个女孩就异想天开地想:“干脆成立一个组合玩音乐。”“左左右”诞生了。

  • 标签: 网络音乐 音乐爱好者 歌手 互联网
  • 简介: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部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岸冷硬;左岸重情,岸多欲;左岸感性,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梦想、祈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左岸 右岸》
  • 简介:<正>引言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文”即是形声字的声符(因其多在右边,故称文);所谓“文说”,就是认为形声字的声符兼有表义作用的一种理论。对于“文说”的研究,在沈兼士先生之前多是一些感想式

  • 标签: 形声字 右文说 母文 声符 外化符号 形成过程
  • 简介:  一个激灵,我的睡意全无.如果那一晚我不往右边跨一步,而是往左呢.  坐车回家的时候,雨泼皮似的东扯西撞.只从刮雨器的左右摇摆中看到水拼命地往下倒.刮雨器像是跟雨较上了劲,不住地抹不住地抹,边抹边劈开一条水路.车疾驶着.不时地溅起大片的水,排山似的冲向行人.突然,我无比惊恐起来.那晚的雨比今晚要大得多.  ……

  • 标签: 左右
  • 简介:这是一则江湖散局,诸谱未见刊载。1.前车进二象5退72.车三进七士5退63.车三平四车5退84.车四退八前卒进15.帅六进一后卒进16.帅六进一车5进7

  • 标签: “右相安刘” 中国象棋 棋谱 注释
  • 简介:那旋转的风车绚丽了非同寻常的童年,那荡漾的涟漪沉浮了不南自主的夙愿,这个时代,最好,也最坏。窗外,雨点敲打着树叶飒飒作响,还时不时窜进一股调皮的风,掀起满天翻飞的纸张。讲台上,老师仍在忘我地“演讲”,不禁让我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只是,校园里的天空并不明朗,清脆的读书声在风中飘荡,千百学子怀揣着王朝复兴般的梦想,在绿茵场上自由奔放。年少的心毕竟年少,我知道一切都将被遗忘。

  • 标签: 左岸 读书 旋转 自主 讲台 老师
  • 简介:左与是一对方位词,它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诊脉:男左女右中医诊脉,常常是男子取左手,女子取右手,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

  • 标签: 左手 女子 古代哲学 诊脉 方位词 男子
  • 简介:1病例报告女,3岁,出生后1周时发现腮腺区花生米大小肿物,渐进性增大,第一次术后3个月复发并且快速生长,因“腮腺肿瘤术后复发6个月”入院。查体:双侧颌面部不对称,右侧眼睑闭合不全,腮腺区可及5.0cm×4.5cm大小肿物,质中偏硬,无明显压痛。口腔黏膜及咽扁桃体无明显异常,腮腺导管口未见异常分泌物。无家族性疾病史。全麻下行腮腺区肿物扩大切除术。

  • 标签: 腮腺 成涎细胞瘤 涎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