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8例,依据抽签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MR肺动脉成像诊断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累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和间接征象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相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 标签: MSCT MR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MRI技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对照组行MSCT扫描,研究组行肺动脉MRI检查。基于临床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高于对照组80%(16/20)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研究组的双侧多发、单发、左侧或右侧多发等栓塞发生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上肺动脉MRI技术具有比MSCT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与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MRI技术 急性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取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患者接受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7例,其中感染发生4例,心脏穿孔发生1例,电极脱位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观察组并发症共发生2例,其中感染和电极脱位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期 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常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及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一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西地那非 25mg一日三次口服,记录基线资料包括肺动脉高压诊断类型。结果:治疗 12周后与基线水平比较,患者的 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有明显提高; Borg呼吸困难评级也有所提高。服药 3月后患者的 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患者能够上楼及步行更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口服西地那非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下降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有降低的趋势,能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同时,对体循环无显著性影响,未见心输出量降低、体动脉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的现象。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临床治疗
  • 作者: 王家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8-01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病原因较多,肺动脉的阻塞和痉挛是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人体患病时间越长,症状就越严重,可见此疾病有明显的渐进性,因此诊断出来必须马上治疗,避免患者病情加重,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此疾病的发病因素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动脉管腔中出现增生,导致管腔狭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形成肺动脉慢性阻塞,另一种是血管栓塞,血循环过程中血液中杂质在管腔不断沉积,从而导致肺动脉慢性阻塞。第三种情况是肺动脉缺氧持续阻痉挛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动脉高压目前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多,我国是传统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治疗功效博大精深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慢阻肺动脉高压的中医疗法对于急性发作病人来说,中医上讲究以痰凝水停邪实,先对肺部进行清理,即理气化痰,通过汤药将脏腑中淤积物质排出,并服用相应汤药对脏腑进行温养,理气化痰效果显著,支气管平滑肌在此药物作用下,痉挛现象得到缓解,心肌通气功能增强,器官供血正常,痰液被药物稀释后通过口腔排出,血液中沉积物质减少,达到缓解肺动脉阻塞的目的。草劳子是常见中药,具有良好的稀释痰液、避免器官缺氧等作用。患者病情稳定后,改成温养类药物,对肺、肾虚等情况进行改善,治疗患者身体虚弱,固本培元,保证患者身体内血循环通畅。丹参、当归等药物是常见的临床用药,在这些药物作用下,血小板聚集作用受到抑制,红细胞瘀滞症状得到缓解,机体内微循环被改善,肺部毛细血管所受压力减小,避免血管破裂现象,局部水肿现象得到改善,肺部换气顺畅,通过调节患者呼吸不再难受。不同药物治疗肺动脉阻塞疾病效果不同,下面列举几种临床上常见药物。川芎嗪。此药物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效果,对淤血阻滞症状有较好治疗效果。在慢阻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内皮素含量上升,在其作用下血管内不断合成内皮细胞,活性多肽的分泌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组织正常供血。川芎嗪的作用就是减少患者体内内皮素分泌,保持肺血管通畅,防止栓塞现象出现,进而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丹参。肺部微循环在丹参作用下明显得到改善,内皮损伤细胞逐渐被修复,平滑肌变形症状受到抑制,血管增生风险降低,肺部血管结构被重建,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相关研究表明,丹参能对心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血液粘稠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常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及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一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西地那非25mg一日三次口服,记录基线资料包括肺动脉高压诊断类型。结果治疗12周后与基线水平比较,患者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有明显提高;Borg呼吸困难评级也有所提高。服药3月后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患者能够上楼及步行更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口服西地那非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下降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有降低的趋势,能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同时,对体循环无显著性影响,未见心输出量降低、体动脉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的现象。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结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收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右心结构CT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右心结构CT和超声测量值结果及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右心结构CT检测结果中右房横径、右房上下径、右室基底段内径、RVAWT、dPA、rPA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右心结构CT测量值结果中右房横径、右房上下径、右室基底段内径、RVAWT、dPA、右室横径/心脏横径均显著长于超声(P<0.05),CT和超声测量值结果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结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右心结构
  • 简介:如果是结扎线脱落或在分离过程中肺动脉破裂,1.2 手术方法 本组7例肺动脉破裂患者,如果心包内肺动脉即刻结扎或阻断有困难

  • 标签: 中肺动脉 临床分析 例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肺栓塞症状采取 CT 肺动脉造影、 MR诊断的效用。 方法 我院于 2017 年 8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 46例肺栓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肺栓塞症状采取MR、 CT 诊断情况与 MR 诊断肺栓塞阴性与阳性患者参数指标。结果 4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结果为 24例肺栓塞, 25例完全栓塞, 21例部分栓塞,比较 CT 诊断情况,肺栓塞经 MR后,特异度与敏感性更高,数据之间比较 ,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阴性肺栓塞患者 肺动脉干血流平均速度( 17.58±4.26 ) cm/s,肺动脉干血流峰值( 67.28±6.78 ) cm/s,肺实质信号强化变化率( 7.26±2.34 ) %,各项参数指标均高于阳性肺栓塞患者, 峰值时间( 7.26±2.34 ) s低于阳性肺栓塞患者 ,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比较 CT 诊断情况,给予肺栓塞患者 MR 诊断,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在急诊中作为可疑肺栓塞诊断技术。

  • 标签: 肺栓塞症状 MR 诊断 CT肺动脉造影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肺栓塞症状采取CT肺动脉造影、MR诊断的效用。方法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46例肺栓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栓塞症状采取MR、CT诊断情况与MR诊断肺栓塞阴性与阳性患者参数指标。结果4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结果为24例肺栓塞,25例完全栓塞,21例部分栓塞,比较CT诊断情况,肺栓塞经MR后,特异度与敏感性更高,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干血流平均速度(17.58±4.26)cm/s,肺动脉干血流峰值(67.28±6.78)cm/s,肺实质信号强化变化率(7.26±2.34)%,各项参数指标均高于阳性肺栓塞患者,峰值时间(7.26±2.34)s低于阳性肺栓塞患者,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CT诊断情况,给予肺栓塞患者MR诊断,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在急诊中作为可疑肺栓塞诊断技术。

  • 标签: 肺栓塞症状 MR诊断 CT肺动脉造影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这7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实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观察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判断患者的病症类型,统计出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诊断准确率为96%,能够清楚的将病症类型特征呈现出来。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让医生通过图像特征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病症类型,减少漏诊或者是误诊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扫描 肺动脉栓塞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超声在临床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1月本院收治的 90例肺动脉高压病人为研究主体,对全部病人都进行了心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所有病人都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疾病,经过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的对比可知,心血管超声诊断非常准确,精确率为 100% ,且伴随病人三尖瓣反流的逐渐增加,肺动脉的收缩压及反流速度皆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心血管超声技术对肺动脉高压病人进行检查,提升了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病人治疗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肺动脉高压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超声在临床肺动脉高压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动脉高压病人为研究主体,对全部病人都进行了心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所有病人都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疾病,经过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的对比可知,心血管超声诊断非常准确,精确率为100%,且伴随病人三尖瓣反流的逐渐增加,肺动脉的收缩压及反流速度皆呈现递增的发展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血管超声技术对肺动脉高压病人进行检查,提升了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病人治疗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肺动脉高压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动触发技术肺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自动触发技术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中选取66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3组,各22例。A组患者体重在50kg之下,对比剂剂量为25mL;B组患者体重在50~70kg之间,对比剂剂量为30mL;C组患者体重在71~90kg之间,对比剂剂量为35mL。分析3组患者的肺动脉显影情况,对其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CT值进行测量。结果检查后患者的肺动脉可清晰显示,对诊断要求均予以满足。结论对于体重不同的患者予以不同剂量对比剂,使用自动触发技术肺动脉成像对患者肺动脉进行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数据。

  • 标签: 低剂量对比剂 自动触发技术 肺动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状况。方法从2017.4月~2018.4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选取60例进行研究,按照有没有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情况进行平均的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的差别、血压的情况、进行透析之前的血液检测情况以及血管的通路方式。结果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收集分析发现,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会更容易让病患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症状,需要在临床上进行及早的治疗和预防。

  • 标签: 长期维持性 血液透析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具有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64排CT血管成像检测,针对收集到的CT图像采取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对比并评价诊断结果。结果对于1级动脉栓塞,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以及VR(容积重现)三种处理方式的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对于2至3级动脉栓塞,MPR检出率相比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明显升高(P<0.05);对于4至5级动脉栓塞,MPR检出率稍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联合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与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充分促进疾病检出率的提高,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排CT血管成像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