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罗志田:《守先待后:史学在中国的地位及演变》(《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1期)中国古人敬天而不曾尊崇一位绝对全能之神。在这样的世界里,历史和史学具有特出的文化地位。通过历史记载和叙述,史学说明韭论证着关于天道、人世,以及文化和政治认同等各项基本理念,也验证着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汉代独尊儒术后,史学的功能有所变化,但仍注重记录和传承,并越柬越带有守先待后的含义。历史撰述的体制化带柬相应的约束,为野史和传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不间断的正史、相对随意的野史,以及伸缩灵动的民嗣传说,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历史知识”。这一切都因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而改变,不仅史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不定,学校和公众所关注的历史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带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历史言靛。

  • 标签: 史学 中国历史 文化地位 历史记载 政治认同 独尊儒术
  • 简介:毛泽东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他一生爱史、读史、治史,更善于用史。他的史学成就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恢复了长期被颠倒了的历史,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奠定了历史科学的理论基础;重视学习和研究历史,强调"古为今用",推动了历史科学的发展;充分重视发挥史学功能,并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饱览史书,博闻强记,具有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独到精辟的史学见解。

  • 标签: 毛泽东 史学 史识
  • 简介:未来学或称预测学,是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探索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前景,以及根据人类需要所作选择实现的可能性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目前,不少社会科学领域已经形成了局部的预测体系或预测学。在史学研究领域,预测学与史学的结合虽遭受质疑,但理论上的可能性、必要性表明,史学研究应当重视与预测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借鉴其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在求真与求实的基础上就社会发展中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预测性研究,探究"选择、控制甚至改变或创造未来的途径",使自身摆脱被边缘化的危险。

  • 标签: 预测学 社会科学 史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刘大年(1915—1999),著名的历史学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青年时期,他离开祖籍湖南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他在根据地参加抗战,同时开始研究史学。早年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使刘大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建国后,

  • 标签: 史学发展 刘大年 近代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学习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毛泽东史学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唯物史观是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理论内核,“古为今用”的史学目的论是它的突出特点,历史主义的史学方法论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方法不断创新的学术背景下,探讨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史学思想 唯物史观
  • 简介:唐代古文运动的繁荣与唐代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唐代改变了前代私人撰著国史的惯例,正史由国家设史馆编纂。唐代史学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史官地位尊崇,史学的载体古文因而受到推崇。唐代科举设立史科,也提高了史学的地位,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唐代古文家多重视史学,很多古文家曾任史官。

  • 标签: 唐代史学 韩愈 古文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涵盖很广的作品,尤其是《史传》部分,不失为优秀的历史理论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见出《文心雕龙·史传》在中国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文学”非“史学”,“史学”即“文学”;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这与《史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最后,《史传》还影响了刘知几,孕育了“史家三长”思想的雏形.

  • 标签: 《文心雕龙·史传》 影响 史家三长 文学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强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3-09-19
  • 出处:《科学教育前沿》 201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武胜县三溪初级中学校王强邮编638412中考一方面是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借此机会,同与会老师们交流一下结合我这几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积累的经验和本校团体教师而形的一个中考应对策略,供同行参考,意在引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姚永朴在民国初年参与编修清史,在北大教授史学课程,后其门人整理形成《史学研究法》一书。在新旧时代交替,政局变换,学制更新的社会背景之下,姚永朴史学实践与史学著作相结合。其在方法论上将刘知几的“史学三长”同姚鼐的“义理、文章、考据”相结合,在具体方法上,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史学考史、论史、重视史料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构建研究方法写作体系,部分结论的推导过程上也借鉴了归纳、比较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在编修清史上,对传统正史编写组织形式、体例变动、编修步骤这些问题也都有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上,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也多有创新。

  • 标签: 姚永朴 史学方法 归纳 比较 综合 编纂
  • 简介:中国古人敬天而不曾尊崇一位绝对全能之神。在这样的世界襄,历史和史学具有特出的文化地位。通过历史记载和叙述,史学说明并论证着关於天道、人世,以及文化和政治认同等各项基本理念,也验证着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汉代独尊儒术后,史学的功能有所变化,但仍注重记录和传承,并越来越带有守先待后的含义。历史撰述的体制化带来相应的约束,为野史和传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不间断的正史、相对随意的野史,以及伸缩灵动的民间传说,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历史知识”。这一切都因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而改变,不仅史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不定,学校和公来所关注的历史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带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历史言说。

  • 标签: 中国史学 中国历史 历史记载 历史意义 历史表述 经史关系
  • 简介:摘要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

  • 标签: 历史综合能力
  • 简介:史学家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是撰写史书还是创造历史?是成为学人还是成为参与者?在某些历史学家看来,主要的目标是客观地分析历史,有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主要目标是影响当前和未来的历史进程。有些历史学家是过去的世界的不偏不倚的观众;

  • 标签: 历史学家 社会角色 历史进程 参与者 史书
  • 简介:〔摘要〕“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既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要克服“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案”倡导教师与学生并重,老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 标签: 〔〕初中历史学案
  • 简介:“史德”是章学诚在刘知几史才“三长”说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刘知几在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的疑问时提出才、学、识的史才“三长”说。按照通俗的理解,“才”是指研究和写作历史的能力,“学”是指掌握史料的广度和深度,“识”是指鉴别史料的见识和善恶直书的胆识。章学诚直接针对史识的局限性而提出史德的概念。在他看来,刘知几把史识理解为“欲于记诵之间,知所抉择,以成文理耳”的能力,仍然是一般的文士之识而不是真正的史识,

  • 标签: 传统史学 史德 自觉 明道 刘知几 章学诚
  • 简介:神话①中蕴含着真实的历史信息。久远的史实常常不可复原,神话和传说便被认定为历史的起点。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起源于神话不等同于史学起源于神话,至少,史学起源于神话不像历史起源于神话那样具有普遍意义。从内容看,神话里面蕴含着文学、哲学、历史、天文、地理等诸多知识的最初形态。但是,不能因此就把神话定为各种学科的起源。一种学科的起源,需要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

  • 标签: 起源问题 历史学 神话 历史记录 古代文明 反思
  • 简介:历史想象是当代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尝试以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作为切入点,探讨他关于历史想象的观点。在《历史的想象》一文中,柯林武德区分出三种形态的历史学:(1)常识的历史学,对应于记.忆和权威;(2)批判的历史学,对应于推论和批判;(3)构造的历史学,对应于想象和构造。这不仅是他对近代西方历史学发展过程的总结,而且是他整个历史哲学的构成素。所以,柯林武德在讨论历史想象的问题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与诗性想象等同起来,既看到它们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又认识到它们在内容上的差异性。他对历史学自律性的辩护,,不是将其看作是自然科学,同样也不是艺术,而是从历史思维的高度来论证历史学作为一门理性探究活动的正当性和普遍性。

  • 标签: 历史记忆 历史推论 历史想象 历史思维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于“十七年”史学道路的评价存在很大分歧,症结在于能否正确把握“十七年”中两种学风的对立存在及其斗争实质。“十七年”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学风,一种是实事求是、坚持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学风,一种是教条式地摘引马列词句、当做公式随意套用的恶劣学风。

  • 标签: “十七年” 新中国 道路 史学 评价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