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口服药看服到率,保障住院病区口服药安全管理,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的服用口服药。方法应用鱼骨图原因分析、因果关联方法,找出导致口服药看服到率低的重点因素;应用柱状图设定重点因素的改善目标值;应用PDCA的工作方法提高口服药看服到率。结果通过品管活动,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科以前口服药看服到率低、存在用药安全隐患的情况。结论提高口服药看服到率,在保障住院病区口服药安全管理、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的服用口服药基础上,加强了和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了解药物相关知识,服药目的,提高自我健康维护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加强了主动参与管理患者的意识。

  • 标签: 品管圈 口服药看服到口 口服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活动对肠造专科护理的应用 。方法 成立品管小组,确定以“提高肠造专科护理质量 ”为主题,通过品管手法来提高肠造专科护理质量 。结果 品管活动开展前肠造护理知识知晓率为 48.67%,活动开展后肠造护理知识知晓率提高为 79.67%。品管活动开展前后,患者及家属对肠造概念、更换造口袋、造血运及皮肤的观察、造周围皮肤炎症的处理、术后运动及饮食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 P<0.01)。结论 品管活动对完善肠造专科护理有重要作用。

  • 标签: [ ] 品管圈 肠造口 护理 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在手足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治疗的手足病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对品管实施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对比分析。结果和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儿家属临床评价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对比显著P<0.05;和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出错率显著降低,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品管在手足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足口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肠造患者及家属对造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员对肠造患者及家属对造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活动前肠造患者及家属对造知识知晓率42.4%,活动后为93.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115.33%,目标达成率为113.94%。结论开展品管活动能有效提高肠造患者及家属对造知识知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品管圈 造口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评管手法在降低病人服药不到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发挥成员的头脑风暴,以“降低病人服药不到率”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实施品管模式。结果通过全员的积极参与,使病人服药不到率由改善前的11.8%降低到改善后的4.3%。结论品管活动对降低病人服药不到率是有效的。

  • 标签: 品管圈 服药不到口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 本研究探讨品管 QCC在提高泌尿造护理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2月在我院治疗的 90例泌尿造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 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品管活动,最终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和护理满意程度的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和其他相关情况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水平、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各项相关功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造护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在应用品管 QCC护理方案后有所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所降低,所以品管 QCC具有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 ]品管圈 泌尿造口 护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造护肤粉联合水胶体敷料与氧化锌软膏在治万小儿肠造周围皮炎的效果。方法将83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造护理方法;实验组首先利用鱼骨图,分析患儿造周围发生皮炎的要因,根据原因制定包括加强皮肤的基础保护、谨慎挑选造口袋、加强新型造护理产品的应用,对未使用造口袋的患儿进行特殊护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策略等干预方法。结果肠造患者自理不良例数发生率由活动前45%降至活动后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活动可有效降低小儿肠造周围皮炎的严重程度,降低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品管圈 小儿 造口周围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足病患儿护理中品管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 94例手足病患儿均分为两个组别,收治期间为 2019年 02月~ 2020年 02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开展品管活动,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家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手足病患儿住院时间为( 6.52±1.24) d,症状消退时间为( 4.15±0.69) 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11.53±1.79) d,症状消退时间为( 8.47±1.25) d,研究组患儿护理模式更具实效性,同时, 47例研究组患儿家属中, 1例表示不满意, 7例一般满意, 9例表示满意,其余为很满意,满意度为 97.87%;对照组患儿家属中, 7例表示不满意, 16例一般满意, 9例表示满意,其余为很满意,满意度为 85.11%,经对比,研究组患儿护理成效最佳, P< 0.05。结论:手足病患儿护理中开展品管活动有助于增进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患儿 品管圈活动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肠造周围皮炎的治疗试验进行疗效分析,探究品管活动的临床降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肠造周围皮炎的患儿共90例,随机将9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通过常规造护理模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品管活动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小儿肠造周围皮炎患者监护人的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缓解,通过统计学软件,可以确定二项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品管活动比之常规的造护理模式,在对小儿肠造周围皮炎的临床护理治疗中,有着更加显著的疗效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活动在提高护生对造护理实践能力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小组,确定以提高护生造护理实践能力为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2016年3月至9月进入本科室实习的6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后并与实施品管活动前进行对比。结果护生对肠造护理的知识知晓率提高,员7个方面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活动能显著提高护生在胃肠外科造护理知识知晓率,有利于胃肠、肛肠外科实习带教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

  • 标签: 造口护理 品管圈 临床实践能力
  • 简介:病从口入在生产队里,大头是个地道的全劳力。评工分的时候,大头常常是第一个被全体社员通过。大头,强壮全劳力,十个工分。十分工是全劳力一

  • 标签: 大头 队长 脑袋 生产队 饥饿 劳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在住院造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按照品管实施步骤对科内造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住院期间造患者,其家属自理造口袋能力缺陷原因,制定对策并一一落实。结果开展品管后住院造患者中,出院前家属独立佩戴造口袋率由40%上升至90%,目标达成率为124%,进步率为125%,员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活动有助于提高造患者护理质量,提高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造口患者 患者家属 独立佩戴造口袋 品管圈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品管活动在降低普外科肠造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5日到2022年6月5日间在我院普外二科行结肠切除术治疗的39例患者,随机均分到研究、对照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品管活动干预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造缺陷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的造缺陷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活动在降低普外科肠造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快速降低病人造缺陷率,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展现出更高的护理效能。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普外科 肠造口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在提高肠造患者自我护理满意率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3年4月—2023年10月之间开展工作,针对肠造患者自我护理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利用品管解决问题,收集普外科二病房2023年1月至3月行造手术(9例)及带造入院患者(7例)共计16例(96项护理内容),分析导致肠造患者护理满意率低的因素,对比实施品管前后肠造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结果:实施品管管理前,肠造患者满意率为45.8%,主要集中在健康宣教形式单一、健康宣教知识缺乏、健康宣教流程不规范三个方面原因,重点针对这三方面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患者的肠造患者满意率达到90.6%。且对于护理人员在责任与荣誉感、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和谐度、沟通技巧、质管工具应用、凝聚力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结论:对肠造患者实施品管活动能够显著提升自我护理满意率,同时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值得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肠造口 品管圈 自我护理满意率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在提高肠造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得出标准化结果,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肠造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运用品管活动,采用品管手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38例(已排除1例晚期直肠癌骨转移行姑息手术6个月后死亡患者)肠造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程度运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生活质量下降原因进行分析并设立目标值,针对要因拟定出相应对策,自2016年8月起在临床实施;再对2016年8月—2017年3月21例肠造患者进行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程度评估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目标达标率为100.79%。结论品管活动实施对策可纳入科室标准化体系。

  • 标签: 品管圈 肠造口 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活动对肠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2014年1-6月品管活动后的38例肠造患者,对照组为2013年7-12月品管活动前的42例肠造患者。通过QCC手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肠造并发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造患者38例,并发症出现12例,发生率为31.6%;对照组造患者42例,并发症出现24例,发生率为57.1%。开展QCC活动后肠造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的应用降低了造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肠造口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活动制定更换造口袋的标准流程以降低肠造病人造口袋的非计划更换率。方法成立品管小组,选定主题,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的造病人的造口袋更换登记情况,分析造口袋非计划性更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品管活动大大降低了肠造病人造口袋非计划更换率,品管活动后,非计划性更换率(25%)较活动前(69.4%)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4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活动不仅降低了肠造病人造口袋非计划更换率,制定出肠造病人造口袋更换流程图,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还提高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能力,使护理人员造口袋更换技术得到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肠造口 造口袋 更换率
  • 简介:儿时的某个午后.伙伴们聚集在房后的空地上。小朋友们总是喜欢玩丢手绢的游戏.且乐此不疲。大伙儿一个拽着一个.手拉手儿围成了一个圆圆的.一个孩子绕着圈儿跑.随时不露声色地将那枚系成团的手绢丢到某个小朋友的身后。而那些充当“”的小朋友们唱着甜甜的童谣.带着一点点的担忧一点点的期盼.期待着自己或是某个同伴被活捉.

  • 标签: 小朋友 游戏 孩子 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