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生时间,同时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6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规律即易发时间,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高血压鼻出血发生时间在不同时间段均有分布,其中第一时间段较为多见,即100-400点,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且差异明显。结论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生时间观察可见,其在每日凌晨100-400点最为多见,可能和室温变化等原因存在一定关系,护理对策即我们对患者加强检测,同时做好相关因素的调节,以期减少出血发生的可能。

  • 标签: 高血压鼻出血 发生时间 护理对策
  • 简介:商品房权属转移契税的发生原因应当是房屋权属的转移,即物权转移才是承受物权人承担契税缴纳义务的原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八条将纳税人签订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规定为契税纳税义务发生之日,即将合同债权作为了契税的发生原因.应将商品房区分为期房和现房分别规定权属转移契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

  • 标签: 契税 义务发生时间 房屋权属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基础心率、基础收缩压及基础舒张压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4月因晕厥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直立倾斜试验检查阳性患者761例,分为基础试验阳性者141例与激发试验阳性者620例,分析2种试验的阳性反应发生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基础试验中,与年龄≤30岁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26.48±7.70)minvs(19.50±9.66)min,P〈0.05];与男性比较,女性阳性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2±9.94)minvs(21.32±9.54)min,P=0.023];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随年龄增大呈逐渐延长的趋势,与年龄≤30岁、31~59岁男性患者相比,年龄≥60岁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随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先延长后缩短,与年龄≤30岁、≥60岁女性患者比较,31~59岁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有所延长,但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激发试验中,与女性比较,男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0)minvs6(5,9)min,P=0.007]。结论在基础试验阳性患者中,女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较男性延迟,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逐渐延迟。而在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仅发现男性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比女性延迟,与其他因素无关。

  • 标签: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意识丧失 低血压 直立性 倾斜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0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到原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临床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时间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高发时间在400~1600,低发时间在1500~300;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恶化,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机率,并缩减患者住院时间,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发生时间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09-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方法:抽取8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根据发生时间科学制定护理措施。结果:83例患者中,T2、T3发生率较高,其中T0发生率较低,患者总满意度95.1%。结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发生时间,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具有较高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发生时间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选取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 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有DVT组(n=22)与无DVT组(n=1 107),对其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DVT的发生时间;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时间是10.5(4-14)d。单因素分析表明,有DVT组和无DVT组年龄、性别、房颤、吸烟、饮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动脉病、肾衰、抗凝药物、BMI、白细胞、入院血糖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一步证实,肾衰(OR:57.421;95% CI:5.792~569.314)、住院时间(OR:1.148;95% CI:1.071~1.232)是其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DVT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0.5 d,肾衰、住院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这一点有利于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佳的预防DVT和治疗持续时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治疗策略。

  • 标签: 脑梗死 深静脉血栓 发生时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选取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 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有DVT组(n=22)与无DVT组(n=1 107),对其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DVT的发生时间;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时间是10.5(4-14)d。单因素分析表明,有DVT组和无DVT组年龄、性别、房颤、吸烟、饮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动脉病、肾衰、抗凝药物、BMI、白细胞、入院血糖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一步证实,肾衰(OR:57.421;95% CI:5.792~569.314)、住院时间(OR:1.148;95% CI:1.071~1.232)是其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DVT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0.5 d,肾衰、住院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这一点有利于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佳的预防DVT和治疗持续时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治疗策略。

  • 标签: 脑梗死 深静脉血栓 发生时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与ABO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56例确诊为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组别,比较血清间胆红素、血红蛋白、溶血检测释放抗体效价、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①三组患儿在光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清间胆红素、血红蛋白量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三组患儿的释放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早期组(+++~++++)比例最高,晚期组(+)比例最高。③三组患儿释放抗体效价与血清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和释放抗体效价无明显相关性,但和ABO溶血病的血清胆红素及血红蛋白的水平有一定关联性。单用某一个指标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对于ABO溶血病患儿的诊治要结合临床多方面综合分析。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ABO溶血病 血清胆红素 血红蛋白 释放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以及护理观察方案。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统计。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院方以及患者同意后,调取完整临床资料,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主要在上午8点-下午3点,夜间0点-凌晨3点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出现心律失常具有时间规律,在高风险时间内加强护理工作,能够降低患者发病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观察
  • 简介:分析近年来余姚市森林火灾接警记录,表明森林火灾在月份上、在日时间点上的分布有明显特征。选取狼衣、马尾松、枫香与麻栎四种植物叶子模拟野外枯落叶,实测它们日含水率变化情况,然后与当日加权空气相对湿度、温差、日最高温度等气象因子作相关性分析。同时又对它们进行野外点火试验,建立枯落叶含水率与林火燃烧等级的对应关系,从而循着气象因子一野外枯落叶含水率一森林火险等级这一途径建立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测预报模式。

  • 标签: 森林 火险等级 火灾 发生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间段。方法选择2016年4月—12月期间我科出现过低血糖的52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26例患者均出现低血糖情况,其中49例为晚餐后,占9.32%,44例为晚餐前,占8.37%,58例为午餐后,占11.03%,250例为午餐前,占47.53%,103例为空腹时,占19.58%,22例为夜间,占4.18%。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午餐前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其次为空腹时、午餐后,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并且合理用药,避免发生低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时间段
  • 简介:【摘要】施工公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以及施工环境等的复杂性,经常出现由于在增值税缴纳义务发生时判定不正确,所造成的企业提前确认纳税义务或滞后纳税的情况,给公司的合规管理埋下了税收管理隐患;甚至在企业个别的税收检查中,由于税务机关人员和企业员工之间对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判断与认识产生了争议,从而造成企业内部存在缴"冤枉税"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增值税纳税义务产生时和企业预缴增值税纳税义务产生时的时间差异、以及增值税纳税义务产生时对于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增值税纳税义务   增值税预缴纳税义务   税收筹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4年05月01日至2015年11月01日就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将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经由循证护理的干预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干预方式。同时,观察患者的主要发病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段主要为9~16点。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一般在9~16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现象,但是经由循证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发生时间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护理方法。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MI后心律失常常见于凌晨500至下午400,而其他时间则比较少见。加强患者的监护,合理为患者服用β受体阻断剂等护理措施,能减少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病时间呈规律性,临床上应加强高发时段的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发生时间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74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低血糖发生时间,总结其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达52.70%。未遵医嘱用药因素占据50.00%。结论高度警惕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段,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防止诱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 标签: 内分泌科 糖尿病 低血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相关护理。方法 对院内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调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干预效果,并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结果 9-12点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57.50%),其次为13-16点(45.00%)、5-8点(33.75%)。并发症包括休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以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主要集中在清晨与下午时段发生,通过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预防潜在并发症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发生时间 护理
  • 简介:二化螟是水稻和茭白上的重要害虫,明确其越冬代的田间发生时间,对于准确的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与茭白种群为材料,通过采集水稻田与茭白田越冬幼虫,观察自然条件下其化蛹及羽化时间来明确两种群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二化螟茭白种群越冬代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早于水稻种群,茭白种群第二个化蛹高峰和羽化高峰分别与水稻种群化蛹高峰和第一个羽化高峰重叠。研究结果为明确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 标签: 二化螟 水稻种群 茭白种群 越冬代 发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