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黏膜切除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1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ESD)12例,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症状、胃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抗黏膜切除。19例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质子泵抑制剂,9例减少了质子泵抑制剂量。术后6个月患者的胃食管病问卷评分、胃食管阀瓣分级评分、DeMes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术前[(6.5±2.5)分比(13.4±3.1)分,1(1~2)分比3(1~3)分,14.8(8.2~30)分比34.6(16.2~60.7)分,4.4%(1.3%~7.9%)比8.7%(6.2%~13.9%),均P<0.01]。术后LES压力明显高于术前[(15.5±5.5)mmHg比(9.0±3.2)mmHg,t=0.159,P<0.01]。EMR、ESD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66.9±4.5)min比(29.1±2.0)min,t=13.911,P<0.001],EMR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SD[(0.90±0.16)万元比(1.99±0.16)万元,t=58.411,P<0.001]。两种手术方式均无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抗黏膜切除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病是安全、有效的,采用EMR手术方式更简便易行。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食管浅表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困难(手术时间≥90 min、非治愈性切除、穿孔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而行ESD治疗的452位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内镜大体形态,病灶长径、周径、手术时期、术前病理、术后病理、手术时间以及穿孔并发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寻找影响ESD手术时间、非治愈性切除及穿孔的因素,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ESD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52例患者平均年龄(66.47±7.59)岁,平均手术时间(72.7±32.9)min,术后病理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2例,鳞状细胞癌240例,治愈性切除率375/452(83.1%),发生穿孔并发症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灶大体形态、病灶长径、病灶周径、病变部位、者经验与ESD手术困难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呈Ⅱa+Ⅱc/Ⅱc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89,P=0.003)、非治愈性切除(OR=2.238,P=0.009)及穿孔并发症(OR=1.928,P=0.042)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长径>2 cm是手术时间≥90 min(OR=5.91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为1/3~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733,P=0.019)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502,P<0.001)、非治愈性切除(OR=4.174,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位于食管上段(OR=2.609,P=0.016)、及者经验(OR=1.897,P=0.045)是手术时间≥9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变形态呈Ⅱa+Ⅱc/Ⅱc、病灶长径>2 cm、病灶周径>1/3周、病变位于食管上段及者经验是造成食管ESD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 治愈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早期食管癌伴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2018年2月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TD或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病灶<1/3食管管周,且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病例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纤维化程度分成轻度纤维化60例(ESTD 31例、ESD 29例)和重度纤维化27例(ESTD 16例、ESD 11例),比较同一纤维化程度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颈部皮下气肿和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整块切除率[96.8%(30/31)比82.8%(24/29),P<0.05]和完全切除率[96.8%(30/31)比75.9%(22/29),P<0.05]明显高于ESD,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6.5%(2/31)比17.2%(5/29),P<0.05],剥离速度、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和颈部皮下气肿发生。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剥离速度快于ESD[(12.3±2.8)mm2/min比(7.1±3.2)mm2/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相近,中出血发生率[12.5%(2/16)比54.5%(6/11)]、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18.8%(3/16)比54.5%(6/11)]、穿孔发生率[6.3%(1/16)比27.3%(3/11)]、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率[6.3%(1/16)比27.3%(3/11)]低于ESD,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术后12个月2例行ESD和1例行ESTD患者局部复发,术后24个月1例行ESTD患者发生异时癌。结论ESTD能安全、有效切除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安全性方面。

  • 标签: 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黏膜下层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