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他定联合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结膜炎患者96例(108眼),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他定联合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并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雷他定治疗方法,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将其与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氯雷他定 双氯芬酸钠 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他定联合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结膜炎患者96例(108眼),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他定联合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并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雷他定治疗方法,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将其与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氯雷他定 双氯芬酸钠 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酸钠滴眼液联合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均采用芬酸钠滴眼液和增加氯雷他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8%,且各症状评分均较低。结论采用芬酸钠滴眼液联合雷他定治疗治疗过敏性结膜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氯雷他定 过敏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芬酸钠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94例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对实验组采用芬酸钠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对参照组采用芬酸钠单药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72%,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参照组为8.5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腰腿痛患者采用芬酸钠与盐酸乙哌立松联合用药方案,可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盐酸乙哌立松 腰腿痛 VAS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酸钠联合芬酸钠治疗眼科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我院门诊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明确诊断为眼科术后干眼症患者90例90眼,其中男60例60眼,女30例30眼,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干眼症临床症状调查得分、CFS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及SIt明显比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酸钠滴眼液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科术后干眼症治疗中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眼科术后干眼症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予以芬酸钠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SIT、BUT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FS、眼部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较低,优势突出,P<0.05。结论眼科术后干眼症患者予以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眼部症状,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借鉴。

  • 标签: 眼科术后 干眼症 双氯芬酸钠 玻璃酸钠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因素对芬酸钾(DFP)颗粒及胶囊的物理特性、体外溶出度、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湿法制粒方法,制备DFP颗粒,制粒溶剂中水/乙醇比例越低,所生成总有关物质越少。与50℃或60℃干燥相比,湿物料在70℃干燥时,有关物质生成更多。DFP颗粒制备过程中,药物对强光比较稳定。水/乙醇溶剂比例为1:4时,DFP颗粒的粒度较小,休止角较大。4种不同水/乙醇溶剂比例制备的DFP颗粒,其10分钟溶出度均低于2%,而30分钟溶出度可达95%。DFP胶囊(水/乙醇,1:4)的有关物质显著低于DFP胶囊(水/乙醇,1:0)。在高温(60℃)或强光(4500±500Lux)下保存10天,DFP胶囊稳定性差,但在高湿条件(92.5%RH)比较稳定。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25±2℃,60%±10%相对湿度)下保存12个月,DFP颗粒的稳定性优于DFP胶囊。2个月长期稳定性数据表明,胶囊材料种类对DFP的稳定性无影响。总之,DFP颗粒对溶剂种类和干燥温度敏感,而DFP胶囊须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管。

  • 标签: 双氯芬酸钾 湿法制粒 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试验 长期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不同时间应用芬酸钠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7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58例(194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79例(97眼)。A组于术前24h行芬酸钠治疗,B组于术前2h行芬酸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高效率为74.23%,B组为52.58%,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低效患者中,A组的人工机体表面渗出率和切口出血且血块附着于虹膜表面率略低于B组,但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为白内障患者术前24h行芬酸钠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炎症反应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术前 双氯芬酸钠 临床疗效
  • 简介:以2--2-甲基-4-氰基丁醛(CCC)为原料,采用三光气作为氯化剂,通过环合反应合成了2--5-甲基吡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环合反应的工艺条件,并对环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以甲苯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90℃,物料滴加时间为2h,n(CCC)∶n(三光气)∶n(DMF)=1∶0.35∶0.9,采用滴加三光气甲苯溶液的方式投料。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反应收率为86.2%,纯度为99.2%,反应收率高于三氧磷工艺15%以上,废水减少80%以上,废固减少30%以上,是一条适合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

  • 标签: 2-氯-5-氯甲基吡啶 三光气 中间体 合成 环合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沙坦钾氢噻嗪与沙坦钾联合氢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民体检的首次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记录首次发现是的血压值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沙坦钾氢噻嗪,对照组给予沙坦钾联合氢噻嗪,规律用药一周血压稳定后,分别随访2周、4周、8周的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23%。结论两组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显著效果,但是沙坦钾联合氢噻嗪比沙坦钾氢噻嗪降压更容易达标。

  • 标签: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3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6例)与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接受了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时,可采用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左旋氨地平、氨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1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接受苯磺酸氨地平片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接受苯磺酸左旋氨地平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变化、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和DBP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t=0.378,P=0.706;t=0.187,P=0.352);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4.5%,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7%,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χ2=0.286,P=0.59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1.1%(χ2=6.392,P=0.012)。结论高血压患者接受左旋氨地平、氨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左旋氨地平的安全性更高一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 左旋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二甲胍联合氨地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7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氨地平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氨地平(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二甲胍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二甲胍联合氨地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氨氯地平 肥胖型高血压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氮平血药浓度,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pH5.0)-甲醇(45∶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乙醚为提取剂。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氮平及去甲氮平血药浓度在10.02000.0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在102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相同剂量下个体间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去甲氮平与氮平比值为0.230.88,氮平、去甲氮平比值与氮平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性别与氮平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与去甲氮平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 标签: 氯氮平 去甲氯氮平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地平联合沙坦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10-2017.10期间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沙坦钾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苯磺酸氨地平联合沙坦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则为95.00%,观察组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总有效率更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则为7.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地平联合沙坦钾治疗时治疗效果更佳,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得到改善。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氯沙坦钾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与对比芬酸及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ERCP的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ERCP术后肌肉注射芬酸,对照组在ERCP术后肛塞吲哚美辛,记录2组PE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PEP2例(4.3%),低于对照组的8例(17.2%),P<0.05。2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2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h的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6、24h的NAG-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术前(P<0.05)。结论相对于吲哚美辛,芬酸能更加有效预防PEP,降低白细胞计数与血清淀粉酶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AG-1表达有关。

  • 标签: 吲哚美辛 双氯芬酸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