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行SET共273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机的不同,分为第3日(day 3,D3)移植组(D3组)、第4日(day 4,D4)移植组(D4组)、第5日(day 5,D5)移植组(D5组)、第6日(day 6,D6)移植组(D6组)。分析对比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移植时机、不同胚胎评分的SET临床妊娠情况。结果SET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39.8%(1098/2734),总活产率为30.5%(842/2734)。D3组、D4组、D5组、D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264/793)、36.4%(142/390)、52.5%(492/937)、32.6%(200/614),活产率为25.6%(203/793)、30.5%(119/390)、40.9%(383/937)、22.3%(137/6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3组形态学评分8-细胞I级、7-细胞I级、8-细胞II级的胚胎总临床妊娠率[41.7%(207/496)]和总活产率[32.1%(159/496)]均高于其他非优质卵裂期胚胎[19.2%(57/297),P<0.001;14.8%(441/297),P<0.001];D4组发生融合(融合期及早期囊胚)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0.4%(134/332)]和活产率[34.0%(113/332)]均高于未发生融合的胚胎[13.8%(8/58),P<0.001;10.3%(113/332),P=0.001];对于发育缓慢的囊胚,将其培养至D6囊胚移植和在D5移植2期囊胚的临床妊娠率[32.6%(200/614)比30.6%(22/72)]和活产率[22.3%(137/614)比27.8%(20/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D5优质囊胚和D4融合期以上的桑椹胚进行胚胎移植能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对于整体D5发育缓慢的胚胎,继续培养至D6完全扩张囊胚再行移植,可能是一种改善妊娠结局的策略;对于卵裂期胚胎,采用8-细胞I级、7-细胞I级和8-细胞II级的优质胚胎移植标准更能确保D3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卵裂期胚胎 桑椹胚 囊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CDH并住院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及治疗情况,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例CDH患儿,其中男34例(58.6%),存活组48例(82.8%),死亡组10例(17.2%)。存活组患儿入室时pH<7.15(4/48比9/10)、使用肺血管舒张剂(2/48比7/10)、合并肺动脉高压(24/48比9/10)比例均低于死亡组,手术日龄大于死亡组[4(2,6)d比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室pH<7.15(OR=0.009,95%CI 0.000~0.310)及合并肺动脉高压(OR=0.041,95%CI 0.020~0.880)是CDH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H患儿术后存活率高,入室pH<7.15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是CDH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诊疗中心)行胸腺瘤切除术的154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74例,女80例;中位年龄52(22~77)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21例(78.6%)。胸腺瘤病理分型A、AB、B、B1、B2和B3型分别为5、35、27、56和31例。Masaoka-koga分型Ⅰ~Ⅳ期分别为80、16、45和13例。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22例,经胸骨正中治疗3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无进展生存期,Log-rank法行差异性检验。对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Masaoka-Koga分期行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4例患者1、5、10年无进展生存比例分别为98.7%、88.3%和78.7%。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应早发现、早治疗。可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应尽可能完全切除瘤体,并切除胸腺及胸腺区脂肪。不能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应行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胸腺瘤术后治疗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尤为关键。

  • 标签: 胸腺瘤 胸腺瘤切除术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长QT综合征(LQTS)反复晕厥及猝死等心脏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诊断为LQTS的69例患儿[男43例,女26例,年龄(7.6±4.2)岁]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儿的病史、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致病基因筛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将患儿分为2组:心脏事件组(32例)和无心脏事件组(37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32例(46.4%)患儿发生晕厥,其中2例猝死。14例(20.3%)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其中8例(11.6%)有猝死家族史。52例(75.4%)患儿发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32例,46.4%)为主,其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11例(15.9%)。53例(76.8%)患儿发现10种LQTS相关的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基因。与无心脏事件组患儿相比,心脏事件组患儿首发年龄小[(4.7±4.1)岁比(7.4±3.7)岁,t=-2.856,P=0.006],校正的QT(QTc)值大[(529±66) ms比(478±52) ms,t=3.537,P=0.001],TdP发生率高(34.4%比0%,P<0.001),致病基因构成以KCNQ1及KCNH2为主(62.5%比18.9%,χ2=14.178,P=0.001)。结论儿童LQTS易发生心脏事件,发病年龄小、QTc值大及并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发生心脏事件风险高,KCNQ1及KCNH2基因型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高于其他基因型。

  • 标签: 长QT综合征 儿童 心脏事件 风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性皮质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 SSI)不同分型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SSI患者,依据梗死分布情况分为近端SSI(proximal SSI, pSSI)和远端SSI(distal SSI, dSSI)。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线临床资料。END定义为发病后2周内新发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和(或)症状或任何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SI以及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SSI患者,pSSI组41例(53.9%),dSSI组35例(46.1%);END组13例(17.1%),非END组63例(82.9%)。pSSI组和dSSI组在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D组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及pSSI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END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SI是SS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75,95%置信区间1.26~36.23;P=0.026)。结论pSSI的危险因素与dSSI无显著性差异,但pSSI患者更易发生END。

  • 标签: 梗死,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节段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节段OLIF手术治疗9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5例,女38例;年龄(55.73±9.48)岁(范围32~78岁)。L 3,4节段18例(19.35%),L 4,5节段73例(78.50%),L 5S1节段2例(2.15%)。单纯OLIF手术43例,OLIF联合侧或后方内固定术50例。随访时间为(22.86±5.90)个月(范围12~3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分,分为腰痛组和无腰痛组。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存在骨性终板损伤)、影像学资料(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融合器沉降)和腰椎功能。对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先行因素分析,其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IF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腰痛VAS评分≥3分,纳入腰痛组;余74例纳入无腰痛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随访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8,P=0.414),而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P<0.001)。腰痛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63.16%)明显高于无腰痛组(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8,P=0.002)。两组患者术前椎间隙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8,P=0.316),而末次随访时无腰痛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腰痛组(t=2.537,P=0.013);无腰痛组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腰痛组的36.84%(t=10.3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P=0.009)、术中骨性终板损伤(P=0.031)、椎间隙高度下降(P=0.029)、融合器沉降(P=0.016)是节段OLIF术后腰痛的危险因素。结论腰痛是OLIF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椎间隙高度下降、融合器沉降与术后腰痛密切相关。OLIF术中应注意保护骨性终板,合理使用内固定,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腰痛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透患者血管钙化(VC)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调查我院82例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测定患者血钙、血磷、血iPTH、hs-CRP、ALP、血糖、血脂等指标;行腹部侧位X线片检查,采用Kauppila半定量评分对腹主动脉钙化(AAC)评分,心彩超观察心脏瓣膜钙化。2、根据AAC积分,分为非钙化组、轻度、中度及重度钙化组。3、计算患者AAC的发生率;分析AAC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分析,探讨VC的危险因素。结果1、血透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75.61%。轻度钙化组25.61%,中度钙化组34.14%,重度钙化组15.85%。2、钙化组与非钙化组相比,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iPTH、ALP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经Spearman分析:AAC与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iPTH呈正相关。4、logistic分析:透析龄、钙磷乘积、iPTH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高,透析龄、钙磷乘积、iPTH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侧位X线平片联合心彩超,能够更全面地评价血透患者血管钙化。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钙化 腹主动脉钙化
  • 简介:摘要:在重庆市进行工程建设,以岩质地基为主。通常通过室内岩石轴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岩质地基验收工作。由于岩石轴抗压强度试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受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风化程度与温湿度等本身性质影响外,还受岩石试件的采集、试件的几何形态、加荷速率、样品数量、接触面摩擦等试验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单位、不同试验阶段的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困扰着岩质地基验收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通过分析在岩质地基验收中的典型的案例的解决办法,国标及地标关于岩质地基验收方面的规定及存在的不足,分析岩质地基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 标签: 岩质地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岩质地基验收。
  • 简介:摘要:现已有的关于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全线同塔双回架设线路或全线回路架设情况,鲜有文章针对同塔双回路与两条平行回路混合架设的输电线路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单双回混合线路 电气不平衡度 相序排列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连接各大区域电网、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超/特高压大电网,输电线路走廊用地日趋紧张。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由于输送能力强、工程造价低、所需的出线走廊窄、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以能源输出为主的西南地区,多数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并不是全部采用同塔架设的,在重冰区或者输电走廊中,为保证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多采用回路架设方式。

  • 标签: 单双回混线 电不平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学定教,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以学定教 维度 指向性 导向性 补充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发肾癌患者总肾、患肾及健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发肾癌患者(肾癌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65 (54.2±9.7 )岁]的术前临床资料,并以中国肾癌高发年龄段(47~68岁)的60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56.1±8.6 )岁]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肾癌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同期均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比较2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总肾及肾GFR。肾癌组总肾GFR与对照组总肾GFR,肾癌组患肾、健肾GFR与对照组肾GFR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肾癌组患者中非对称肾功能的发生情况和健肾代偿情况,比较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比、年龄、吸烟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0.021,t=0.656~1.980,均P>0.05 )。肾癌组患者总肾GFR[(103.9±15.9)mL/min]与对照组[(103.2±10.6)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 ,P=0.908 )。与对照组肾GFR[(51.2±5.9)mL/min]相比,肾癌组患肾GFR[(47.4±13.0)mL/min]明显降低,健肾GFR [(56.1±10.9)mL/min]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8、2.837,均P <0.05)。50例肾癌患者中,21例患者患肾与健肾GFR占总肾GFR的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10%;16例患者健肾GFR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肾GFR参考值范围的上限。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分别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1±26.1)mL/(min·1.73 m2)vs. (108.7±13.4)mL/(min·1.73 m2),t=3.765 ,P<0.05]且二者具有相关性(r=0.54,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可获得患肾和健肾GFR变化的准确信息,为肾癌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癌,肾细胞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动态显像 Gate's法 分肾功能
  • 简介:摘要:分析本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侧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有该病症的儿童在临床上的病理表现、影像检查、诊断过程、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护理。通过对64例案例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科学的可供操作实践的临床诊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发育不良肾 输尿管异位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的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妊娠12~33周+6超声检查诊断为短子宫颈(≤25 mm)的胎妊娠孕妇4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43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子宫颈长度<10 mm 21例,≥10 mm 414例;诊断孕周<24周106例,24~29周+6 104例,≥30周22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休息组、孕酮组、环扎组,比较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下3组孕妇的孕37周前分娩率、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等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短子宫颈的发生率为7.07%(435/6 155),其中,诊断孕周<24周106例(1.72%,106/6 155)、24~29周+6 104例(1.69%,104/6 155)、≥30周225例(3.66%,225/6 155)。(2)子宫颈长度<10 mm的21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8例,孕酮组1例,环扎组12例。单纯休息组和环扎组的中位分娩孕周[分别为28.5周(25.0~40.0周)、37.0周(28.0~40.0周),U=18.000,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 245 g(630~3 830 g)、2 648 g(1 560~3 830 g),U=19.500,P=0.0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扎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优于单纯休息组(分别为3/12、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24周的96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36例,孕酮组26例,环扎组34例,3组的分娩孕周、校正后的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1.97,95%CI为1.88~76.44,P=0.009)、感染(OR=46.03,95%CI为5.12~413.58,P=0.001)、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OR=9.87,95%CI为1.69~57.60,P=0.011)、妊娠期短子宫颈史(OR=7.24,95%CI为1.04~50.24,P=0.045)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为24~29周+6的9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52例、孕酮组34例、子宫颈环扎术组9例。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40,95%CI为4.67~680.61,P=0.002)。(5)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30周的223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孕34周前分娩率为6.3%(14/223),妊娠结局良好。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OR=10.91,95%CI为2.21~53.96,P=0.003)和早产史(OR=8.63,95%CI为1.25~59.65,P=0.029)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子宫颈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治疗的结局优于单纯休息和孕酮治疗;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孕酮及子宫颈环扎术治疗与单纯休息相比,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感染、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期短子宫颈史、早产史是短子宫颈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颈 宫颈长度测量 早产 环扎术, 宫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术式选择、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小切口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5例,其中男381例(75.4%),女124例(24.6%),年龄(61.39±9.79)岁。采用左前外侧肋间切口(MIDCAB)479例,机器人辅助MIDCAB(RA-MIDCAB)2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DIMS-CABG)5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因MIDCAB病例占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分析MIDCAB组479例患者数据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因出血二次开胸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7例因乳内损伤或胸膜粘连术中转正中开胸;另7例乳内动脉损伤,术中获取右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续接左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81例,其中旁路移植血管闭塞8例(9.88%)。完成电话随访405例,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微创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充分的应急预案和合理的应对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小切口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