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脑卒中患者抢救,分析护士的影响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中心成立之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成立中心之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法,观察组采用护士主导的急救流程。观察2组患者急诊急救用时情况,主要包括急诊预检分诊时间、检验血样准备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影像学检查用时,对比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急救用时、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卒中护士 脑卒中患者 抢救流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夜班护士病情观察技巧。方法总结152例患者夜间病情观察方法及经验。认为护士应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具备扎实抢救技能,能把观察通过视、听、嗅觉获取的信息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评估疾病的性质,为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结论通过采取应对技巧可以更有效获得第一时间的病情资料,对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尽早干预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卒中单元 夜班 护士 病情观察 技巧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AIS)是最常见的类型,而静脉溶栓治疗是其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护士参与的标准化护理是AIS静脉溶栓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分析静脉溶栓前、溶栓及溶栓后的护理心得体会,细化护士在溶栓治疗的职责,强调护士参与的AIS静脉溶栓护理实践标准的价值,最终达到提高救治效率的临床目的。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卒中护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专科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以提高对该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科学研究、临床指南和专家建议等。结果:研究发现,中专科护士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关怀。此外,他们还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的风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和康复计划。结论:中专科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不仅限于提供日常的护理工作,还涉及协助团队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他们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中专科护士的培训与发展十分重要,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卒中 专科护士 角色与职责
  • 简介:目的了解病房护士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强化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病房护士脑卒中知信行问卷对临床1303名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病房护士脑卒中病知信行总分为(57.41±5.61)分,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是病房护士脑卒中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病房护士脑卒中知信行水平仍需提高,建立和完善脑卒中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势在必行,为单元建设奠定基础。

  • 标签: 卒中病房 护士 脑卒中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流程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急诊接诊时间、入院至中小组接诊时间、入院至得到CT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延误情况,缩短DNT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卒中 急救 急性缺血性 专职护士 救护模式
  • 简介:垂体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塞而导致头痛、视力损害、眼肌麻痹和意识状态改变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各异,与其他颅内疾病相似,如果不是高度疑似,诊断极为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对危重病例,必须立即实施手术以保护视力和挽救生命.在急性期,由于极易发生肾上腺功能低下,所以必须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适宜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

  • 标签: 垂体卒中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可能谁也没想到就是一个19岁的小姑娘在网络上的炫耀,就在这个最热的季节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图1)。我无从想象2011年的多事之夏对于这个叫郭美美的小姑娘的一生会意味着什么,但是她的确成为了一个符号,让很多人更认真地审视、反思我们身处的让我们多少有些迷茫的社会。

  • 标签: 卒中 META分析 死亡率 患病代价
  • 简介:王大妈今年55岁,刚刚从医院办了退休手续。退休后本想好好地轻松轻松,可不知是何原因,绝经已经近5年的她突然出现阴道出血,而且一连两天不止,象是月经复潮。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她,想得很多……莫非癌魔降临到自己头上!她急忙来到医院,经诊断性刮宫结果是子宫内膜坏死性出血,未见癌细胞。对诊断没有疑虑,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可不到1个月,旧病重演,比第一次更严重,且伴咳嗽、呼吸窘迫、心悸、胸痛、下肢浮肿等。王大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详细进行了检查,方有了一个说法。“子宫综合征”,她看着病历上的诊断,有些

  • 标签: 子宫卒中 子宫内膜癌 阴道出血 诊断性刮宫 动脉硬化 绝经后
  • 简介:摘要肆虐全球,已上升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抑郁不仅是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状,更是加重病情并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致病因素。抑郁可能发生在前或后。病程中和抑郁常常交互影响,但抑郁对的次生损害却多被忽略,常导致患者瘫痪加重和病死率增高,并使复发增多而加大了中二级预防的难度。既往“后抑郁”的概念中和抑郁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该概念临床应用受限并常延误患者的诊治。因此,我们提出“伴抑郁”的新观念,更加强调治疗抑郁对紧急救治损害所带来的更多获益,从而使急性的防治步入崭新的时代。

  • 标签: 卒中 抑郁
  • 作者: 郭俊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护士在绿色通道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6月-2022年12月,选择我院住院期间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利用护士进行专业护理,结合治疗时间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急诊到CT检查用时为(5.52±3.47)分、急诊到床边检查用时为(22.76±6.91)分、急诊到凝血检查报告用时为(70.06±12.15)分、急诊到溶栓治疗用时为(28.13±6.12)分,各项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用时短(P<0.5)。结论: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治疗充分发挥护士的价值,科学指导,快速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卒中护士;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脑卒中健康管理小组模式对提高护士院内快速识别能力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成立医护一体脑卒中健康管理小组,制订并实施院内培训的流程和内容,利用中心信息化平台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培训,护士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院内救治流程的熟悉程度显著提高,院内快速识别能力得到提升。结论 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脑卒中健康管理小组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院内快速识别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健康管理 快速识别 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岁末的北京,天空少有的放晴了几日。印象里冬日的京城,总是灰蒙蒙的,给人枯藤老树昏鸦般的落寞感。可是随着天空变得湛蓝,我的心情也有了几分不同往日的舒畅。细想起来,距我第一次到北京,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光阴了。这三十年间,太多的物是人非,潮起潮落,让人来不及细细琢磨,就被快节奏的生活湮没了。有多少人,我们再也没有了联系,有多少事情,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神经保护 临床前随机对照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 叶酸 心源性卒中
  • 简介:摘要后疲劳是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疲劳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时使患者精力缺乏,失去康复锻炼的主动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文章就后疲劳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评估量表、影响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后疲劳 危险因素 治疗 机制 抑郁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后焦虑是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文章就后焦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焦虑
  • 简介:摘要后疲劳是患者最普遍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并且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就后疲劳的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评价方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开展单元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两组均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的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HAMD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55.49±8.96)分、(57.22±9.13)分、(8 .89±4.55)分,均优于对照组(44.65±7.78)分、(45.76±8.02)分、(16.56±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介入单元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卒中患者 卒中单元 护理 康复